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过程中应用探析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靳鑫

辽宁二四一测绘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风城市 118100

摘要

按照国务院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常态化的要求,从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四年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2020年国情监测正在进行中。监测成果已经在土地利用和监管、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规划监督和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得到应用。为更好地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文章就年度国情监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国情普查;国情监测;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

正文

引言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做好重大国情国力的动态监测,是全面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随着自然资源监管的融合统一,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应用领域随之扩大,应用层级也随之提升,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将持续发挥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其成果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各类统计、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质量提升方法研究是其重要保障。

1自然资源调查

查清调查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的类种、权属、地理位置、实际范围、面积、等生态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调查并核实各类自然资源的权属情况;绘制自然资源登记簿附图;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提供权属依据;建立自然资源的本底数据库。调查对象就是自然资源分类的所有子项。调查周期与数据更新形式: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基础调查:就是对自然资源所有分类每10年进行一次全面性调查。专项调查:就是对矿产资源、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每5年进行一次专项调查。调查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一套完整的本底数据库”。通过监测发现其变化信息,全面、准确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家底”。能更好地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是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优化配置的前提和保障。调查和确定生态和保护红线。为履行全民所有的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实施资产经营分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系列改革措施打下基础。

2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4]是指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或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本底,以年度监测为手段,结合各种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自然变化规律和周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监测内容,每年对地表覆盖分类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进行一次更新,对全国范围内各种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动态变化及其特点进行经常性、规律性监测。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5]主要利用时相符合基础性地理国情年度监测要求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整合最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相关部门专题数据,监测全国地理区情变化情况,对任务区范围内2017年监测成果进行更新,形成现势性强、高精度、全覆盖的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和标准权威的时间序列化地理国情信息产品。

3技术路线

3.1建立自然资源分类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分类主要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海洋资源。建立8个一级类,根据需要再细化到若干个二级类或三级类。与地理国情相关的主要有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地理国情年度监测成果中地表覆盖分类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一级分类:0100:种植土地;0300:林草覆盖;0800:人工堆掘地;0900:荒漠与裸露地;1000:水域等。涉及自然资源相关的二级分类19个和三级分类29个。其中有27个三级地类可以直接或人工辅助判别转换,2个三级类需人工解译判别转换。

3.2数据整合

整合收集的相关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投影转换,统一到相同地理坐标系。逐项建立年度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已收集整理的自然资源成果的对应和转换关系,完成数据转换,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筛选与整理。建立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地理信息数据集。套合优于0.5m正射影像数据,以此为基础,实地调查研究。分别对两种不同分类指标体系的成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经过充分论证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分类指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分析并建立年度地理国情监测中自然资源相关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向自然资源调查分类数据的转换关系。按照自然资源的分类逐图层采用自动转换、人工辅助结合外业核查,核查的方式进行转换,以此为基础开展自然资源相关调查,建立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开展自然资源的年度监测。

3.3数据对比分析采集

提取的自然资源矢量数据叠加国情数据套合影像会产生偏差问题,由于自然资源专题数据是来自不同部门,如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等,矢量数据的采集,采用的是较低分辨率影像,数据又未及时更新,而地理国情监测采用的是高分辨率影像,因此叠加时,自然资源矢量边界与影像纹理边界存在较大偏差,考虑到地理国情监测影像要求是当年6月30日时点前3月~6月的影像,现势性强、分辨率高。因此,以地理国情监测影像和地表覆盖分类图斑为基础,对水资源等边界进行调整。也就是以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等专题数据,对矢量数据进行调整。在水资源等专题数据生产时,来自原各部门的自然资源数据,因上述原因导致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实地边界已发生变化,数据库也未进行相应的更新。如某些林地早已砍伐,种植幼苗现还未成林,有的幼林地已变成成林,有些水系,经过裁弯取直,水体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未进行年度监测更新,数据库中还是成林、幼林等。因此在数据采集时应根据影像纹理,采集自然资源边界、严格按照自然资源归类要求正确归类。对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边界变化难以确定归类时,应通过外业核查等方式确定具体类型

3.4分类成果整理

外业调查是在内业提取、转换、采集的自然资源的数据层上进行,内业参考外业核查数据成果,进行编辑整理,辅以正射影像数据和实地样本,逐图斑进行编辑修改,外业核查中的补测数据,编辑时要注意与其他自然资源要素的协调关系。根据外业调查结果,逐一核实修改。完成自然资源各数据图层的生产。检查各图层以及图层之间的拓扑关系,检查是否有相交、重叠、及图斑之间是否有裂缝等现象,并进行修改编辑,确保各自然资源的各图层之间无缝衔接。严格按照“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在质检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的相关技术文件和项目设计中的技术要求,确保成果质量合格。建立巡检制度,全流程控制质量。质量控制贯穿于技术设计、资料获取、数据处理、外业核查、内业编辑、数据库建库等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执行自然资源部统一制定的检查质量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标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和有效。针对巡检、一、二级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普遍性的问题、倾向性问题,及时归纳整理、分析、查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解决纠正。对成果数据目录和文件等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处理,便于数据成果的集中建库。

结语

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需求,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特点,适当对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尤其是水、草、森林、湿地、海洋等的二级分类进行扩展是十分必要的,经论证具备可行性。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转换而得出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海洋资源分类数据,较专业部门统计数据相差较小。水资源面积相比较以前水利部门统计的专题数据其面积相差不大,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精度更高、与别的自然资源间关系更合理,无缝连接。因此,研究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在自然资源普查和监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GQJC11-2020,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S].

[2]李井春,夏立福,张俊.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z1):104-105,110.

[3]谢斌.关于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检查流程和内容的探讨[J].经纬天地,2019,186(01):5-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