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研报告——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秀琴

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题:集宁师范学院2022年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  》课题编号:(JGKT2022078 

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步入了智能制造时代后,各个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急需培育一批技能水平、专业知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对于人才的劳动素养也有了更高要求。各个高校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狠抓劳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导致劳动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劳动教育在部分高校中依然处于边缘地位。为了了解集宁师范学院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来进行调研分析,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研方法

目前,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成果,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依据来自行编制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多次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确保问卷有较高的效度。本次调查采用线上调查法,利用“问卷星”共计发放问卷800份,共计回收783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712份,有效回收率为89.0%。并利用Microsoft Excel2010以及IBM SPSS Statistic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精准把握集宁师范学院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调查的内容包括四个板块,即“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劳动教育评价”以及“劳动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情况”

二、样本结构

712个被调查对象中,男生342名(48.0%)、女生370名(52.0%); 在学科结构上,理工类316名(44.4%)、人文社科类396名(55.6%);在年龄结构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人数分别为163187179183名,分别占比22.9%26.3%25.1%25.7%。总体来看,本次调查样本在性别、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上都比较合理,各个样本的数据分布比较均衡。

三、调研结果

(一)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

在《意见》与《纲要》中均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利用已有课程开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一定学时的必修课”。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集宁师范学院已经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根据调查来看,86.1%613/712)的学生认为在思政课中学习了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有2.7%19/712)的学生认为没有讲过,(11.2%22%80/712)的学生回答不清楚;82.3%586/712)的学生认为在专业课中学习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劳动知识,10.8%77/712)的学生认为没有融入,6.9%49/712)的学生回答不清楚。

针对劳动教育中关于日常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分析结果来看,日常劳动的均值为3.62,说明学生参与日常劳动处于“经常”与“有时” 之间;创造性劳动的均值为2.81,位于“偶尔”、“有时”之间。说明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认同度不高,整体的参与情况也不理想,这也反映着集宁师范学院的劳动课程内容较为片面。

(二)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上,有68.4%487/712)表示参与过劳动实践活动,24.9%177/712)的学生表示没有参与,还有6.7%48/712)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在“你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哪些劳动实践活动”时,70.4%501/712)的学生选择了服务性劳动和生活性劳动。在关于“每学期学校会组织几次劳动实践活动”时,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1~2次”,占比为86.9%619/712)。可见,集宁师范学院已经开始组织劳动实践活动,但覆盖率还有待提升,学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以服务性劳动和生活性劳动为主,生产性劳动、创新性劳动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次数也较少。

但问及“你认为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还有什么问题时”,52.0%370/712)的学生认为劳动实践活动重复化、简单化,25.7%183/712%的学生认为劳动实践活动与专业之间的融合度不高,40.6%289/712%认为劳动实践活动中缺乏专业化的指导,35.8%255/712)的学生认为劳动实践活动渠道与需求不匹配。这也提示集宁师范学院的劳动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类型比较单一,没有充分挖掘出各方资源,与学生专业之间的结合度不够,这是影响劳动实践活动成效的主要因素。

(三)劳动教育评价情况

评价是优化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质量的重要措施。在问及“学校劳动课程的评价内容时”,有79.1%563/712)选择了“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61.0%434/712)的学生选择了“劳动结果”、44.1%314/712)选择了“劳动次数”、25.7%183/712)选择“劳动过程”。可见,集宁师范学院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次数、劳动结果等量化指标,对于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精神风貌和劳动理念的关注较少。

当问及“学校劳动课程的评价方式”时,学生选择比例较高的为“考试”与“实践报告”,分别占比73.3%522/712)与52.5%374/712),选择“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演讲赛”、“辩论赛”的仅有12.1%86/712)。这就提示集宁师范学院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四)劳动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情况

从劳动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情况了看,集宁师范学院也开展了积极实践。有29.2%208/712)选择是通过规则制度体现;33.3%237/712)的学生选择是结合劳动节日体现;27.9%199/712)的学生选择是利用榜样任务来体现。这些渠道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校内提高了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可度。

四、集宁师范学院高校劳动教育的成果与问题

(一)教育成果

1. 高度关注劳动教育

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集宁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行劳动教育,不仅开设了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也在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了高校的人才培育方案之中,赋予了劳动教育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必备的师资保障,根据劳动教育的需求为教师提供系统化的培训,目前,集宁师范学院负责劳动教育的主体有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为劳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拓宽劳动教育途径

集宁师范学院积极根据《纲要》要求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根据调查显示,集宁师范学院劳动教育的内容较多,包括劳动相关政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谐劳动关系教育、劳动法律法规,也会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劳动实践活动,这有效拓宽了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二)问题表现

1.理论课程单一

在《意见》中提出:“要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尽管集宁师范学院在积极开设劳动课程,但是由于时间较短,课程体系还不够完成,不管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比较单一,课程内容重复化,也没有编制出专门的劳动课程教材,距离劳动教育的课程化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在教学方式上,理想的劳动教育应该是线上、线下的一体化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目前线上渠道的使用较少,开设的劳动实践活动也不多,这就不可避免的让学生出现了理论、实践的脱节问题。

2实践活动不丰富

当前,集宁师范学院还缺乏专门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和基地,提供的实践活动还是以校园实践活动为主,鲜少引入校外资源。正是由于组织的实践活动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劳动实践学习的机会,劳动实践岗位的供应不足,组织力度不够,覆盖率偏低。

3.评价机制不科学

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高校劳动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目前集宁师范学院对于劳动教育的评价是以量化评价为主,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固化,单一利用考试考核、劳动实践报告的形式无法客观评估出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情况。由于忽视了对学生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的评价,也无法帮助学生寻找到劳动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不利于劳动教育的改革。

4.劳动文化的融入不够

在《指导纲要》这提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集宁师范学院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学校规则制度中设置了关于校园文化的内容,也会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劳动精神,但是融入的深度还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出线上渠道的作用,现有的融入方式不够新颖。

通过本次的调研显示,集宁师范学院劳动教育的总体趋势较好,但是也存在着理论课程单一、实践活动不够丰富、评价机制不健全、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不够等问题。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还需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协同教育机制,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