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之下的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进步和改进,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采纳,这不仅扩充了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这个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限制,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项目式学习的引入到初中物理课程中已经证明了其显著的效果,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升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各种项目中展现自我,创造新知。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指导他们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成为许多初中物理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探索不同的项目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创造一个既充满知识性又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爱上物理学科,建立一个积极的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一、项目式学习的含义及意义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育策略,其核心特点在于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扩展其对世界的理解,并利用教科书内容及教育资料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扮演的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自我探索、研究过程中以及与教师的讨论中发展了研究和竞争精神。教师的角色是向学生提供方向和支持,鼓励学生深入研究问题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应用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他们未来的学术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物理课堂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究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项目教学目标
在更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初级中学的物理教育越来越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加强其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教育者需要从传统的考试导向模式转变思维,将教育的焦点从简单的知识讲授转移到培养物理的核心素质上。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材料的特性和需求,积极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在设定的场景中自主探索新知识,这样不仅促使学生从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还在增强他们的学习技能的同时提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项目学习的成功启动依赖于明确设定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确保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成长。因此,教师在制定项目学习目标时需行之以慎,明白到项目学习并不适合所有教学内容,避免仅为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而盲目制定项目目标。选定的项目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程标准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课本中的核心内容和难点,选取那些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作为学习项目的焦点,利用探索性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的突破和建构;同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选取那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但难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作为学习的项目,通过将这些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物理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由于初中学生对外部世界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利用这种心理状态,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网络话题中挑选出适合的项目主题,实现项目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实际价值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向学生灌输人文价值观和提升他们的道德观念的良机。依据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观念,物理教育应既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也要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制订项目目标时展现出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将学生对其他领域的兴趣转化为对物理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技能培养。
(二)在适宜情境中落实项目化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实施初中物理的项目式学习对学生成长有着显著的正面作用,其中关键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的深层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的学习局限于理论知识,这种方式往往显得单调且无趣。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实践,重要的是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索,通过将生活实例、社会议题及自然资源融入学习情景中,不仅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安全用电”为例,项目式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电力的知识,并了解如何应对电击事故。通过探索家庭用电安全,教师可以创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探讨电击的原因,并学习相关的安全常识,这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电路中潜在的风险,如不当的火线使用等,还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安全使用电力。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和学习,通过项目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知识传授,彰显了学科的作用和价值。
(三)合理展示项目成果,增强项目教学动力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成果的展示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有显著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尽管如此,许多教育工作者未能给予成果展示足够的关注,有时减少展示时间,有时仅展示部分学生的成果,或者甚至完全忽略这一环节,这种做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成效。因此,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师们必须加强对项目成果展示环节的重视,采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不仅有助于积累对未来项目学习的宝贵经验,还能有效促进项目的持续改进。
起初,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指导学生把他们的项目成果转化为PPT演示文稿,并在班级内部分享和讲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和创新能力,还促成了优秀作品的交流,使所有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广阔天地中一同成长。学生可以动手将活动中收集的数据、设计的方案以及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照片等内容融入PPT中,让每个团队展现出独特的创意,进而增强他们的操作实践能力。
接着,应该为学生创造多样的成果展现机会,如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生动地呈现项目规划、执行和完成的各个阶段,这样不仅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还能展示他们的活力与青春,为学校生活增添亮丽的色彩。在此过程中,观众学生应积极参与,通过观看后的提问环节增加课堂的互动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最后,通过让学生制作展览板来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各个项目组可以将关键数据、手绘图像、宣传册等展示在展板上,并将其放置在校园的显著位置,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师生注意,也为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做出贡献。项目组成员还可以向观众发放宣传材料或介绍自己的项目,这样的互动既能加深知识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励他们成为勇于实践的项目学习者,推动学生在智力、道德、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以项目作为学习媒介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缩短知识点之间的距离,减轻学习的难度。通过规划各种实践性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检验所学知识,从而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重要的是确定学生的角色,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合作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执行项目式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涂嘉洋.渗透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项目式学习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1.
[2]谢丽慧.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C]// 2020:6.DOI:10.26914/c.cnkihy.2020.068628
[3]詹彬彬.项目式学习,初中物理课堂[C]//厦门市东山中学;,2020:2.DOI:10.26914/c.cnkihy.2020.05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