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误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认识上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至于“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则把其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尽管这些很有必要),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的理念和策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呢?
一、以赏识之心对待错误。
汉语字典中,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也称“鼓励教育”,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对教育对象以褒奖、鼓励、赞赏,使其不断增强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达到希望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爱好者。一天早晨,他在大街上巡逻,忽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向他驶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限定的速度,他违规了!天哪!竟然是汽车的速度,警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认为没有人可以把自行车骑得像汽车一样快。他拦下车子,看到车手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孩子,经过他的盘问,孩子说自己是哥本哈根一所学校的学生,因为赶着考试,所以骑得快了些。不久,那个孩子的学校收到一封来自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的来信,信中说欢迎那个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带着一张警察测定的速度卡。4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丹麦的自行车冠军,并取得了丹麦在自行车运动项目上的第一枚金牌。
这位警察,没有只看到表面的错误,而是从中挖掘出了更深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用一种赏识的态度去面对教育对象的长处,使他的优点得以充分的发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很多的孩子,他们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当我们面对错误的时候,请换一种心境,用赏识之心看到错误背后的美丽。
二、以宽容之心对待错误。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孩子犯的错都不算错。孩子犯错,正说明了他在思想或行为习惯上存在漏洞,而我们老师就是帮助他修补漏洞的那个人,而不是将窟窿越捅越大。俗话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当发现学生犯错时,我们首先要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的生活,我有没有这样做过?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我们和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代沟,但是试着去接近他们你就能理解那些学生的一些心态,一些过失。以一颗宽容之心正视、容忍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批评要有分寸,绝不能一棍子打死。面对七、八岁的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犯错误在所难免,因此班主任在严的同时要学会宽容。班主任与其一次又一次的批评学生,倒不如给学生多一些宽容,使学生在宽容中知错、认错、改错,健康地成长。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生活在宽容中,他就学会了理解。
2021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这个班级中有个学生叫岳虎,那是刚开学2个月的样子,我和学生之间不是很熟悉,听老师反映他喜欢上网。有一次上午第二节课,我进班时发现他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当时非常生气,心想班主任的课你都敢睡觉。于是脑子中想了好几种教训他的方法:毫不客气的走过去喊醒他,然后再劈头盖脸的骂他一顿?还是叫同桌叫醒他后罚站?还是就任由他就当没看见……最后,我轻轻的走到他旁边用手把他拍醒,他看着我,眼睛红红的,面色苍白,似乎既惭愧又害怕的感觉,我就说了声:“你跟我来。”声音很小很客气,他跟我出来后,我了解了情况,他说他昨天多在被窝里玩手机玩到很晚,看样子很坦白,没有一点隐瞒。于是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让他在办公室沙发上好好睡一觉。我回到教室继续上课,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他醒了,说谢谢我,借此机会我和他谈了一些网络的危害,以及我对他的期望和喜欢。这次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很规矩,没有再出现类似情况。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作为一个班主任,更要以宽容豁达的心态参与班级管理,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这样,就能营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和谐的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成长中,总有似乎不合序的枝蔓,但只要在大方向上是基于成长的,教师就应当拿出勇气来,鼓励学生的自由发展,而不必急切地去修剪这些枝蔓。必须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包括可能的缺点和不足,让他们在尝试错误中不断地发现自我,调整自我,从而促成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