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背景下壮民族地区小学生英语用创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壮民族地区;小学英语;用创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壮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面临新机遇与挑战,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受多种因素影响,该地区小学生的英语用创能力受限,本文深入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结合壮民族地区特殊的教育环境与学生需求,制定有效的英语用创能力培养策略,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
一、壮民族地区小学生英语用创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在壮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大障碍,受限于地域、经济和文化等多重不利因素,这些地区的学校普遍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和优秀的英语教师,教育资源的这种匮乏与不均,直接导致英语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英语应用与创新能力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壮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面临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挑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应试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英语的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英语创造能力的发展,该地区的小学生英语用创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制约。
(三)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壮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成为培养英语用创能力的显著障碍,这些地区英语教育普及不足,导致许多学生入学时对英语缺乏基本认知,学习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师在提升学生英语应用与创新能力时面临严峻挑战,这一现状亟待关注和改善。
(四)缺乏英语实践环境
壮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英语用创能力培养面临实践环境不足的困境,英语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语言,亟需真实且多样的语境来深化学习,但这些地区的小学生除课堂外,鲜有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使得语言技能难以得到全面磨砺。
二、新课标下壮民族地区小学生英语用创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英语教学方法
1.采用游戏化、情景化教学方式
在壮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中,游戏化和情景化教学方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紧扣主题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英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以《My favourite colour is yellow》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程:
进行情景创设,将教室布置成黄色主题,如使用黄色气球、彩纸等装饰物,营造出浓厚的yellow氛围,之后进行游戏互动环节——“Yellow Treasure Hunt”。教师事先在教室内隐藏一些黄色物品作为“宝藏”,学生分组寻找并用英语描述找到的物品,如一个学生找到黄色橡皮擦后可以说:“I’ve found a yellow eraser. It’s soft and square.”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在游戏中加深对yellow这个单词的印象,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英语表达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游戏难度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效率
在壮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被视为提升课堂效率的创新策略,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展示丰富多样的图片、视频和音频,使英语知识呈现更为直观和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教学工具还能支持实时的互动练习和测试,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运用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以《How much is it?》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环节,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展示一系列商品图片及价格标签,如呈现一张蓝色裙子的图片并标注“The blue skirt costs 20.”,接着,利用多媒体工具创建一个仿真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模拟对话中练习询问价格和购物交流,如学生与模拟的售货员进行对话:“How much is the blue skirt?”“It costs 20.” “I’ll take it, please.”互动练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了英语,及时巩固所学“How much is it?”句型,多媒体的引入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
(二)强化英语实践应用
1.组织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
在壮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中,英语角与英语竞赛等活动对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角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外教或资深英语教师进行实时对话,营造真实的交流环境,英语竞赛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以《Happy Mid-Autumn Festival!》单元知识点为教学主题,学校可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角活动,活动中,外教可以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教授与节日相关的英语词汇与句型,如怎样用英语流畅地描述月饼(moon cake)、赏月(moon gazing)及团圆(family reunion)等文化元素。更进一步地,学校可以组织一场中秋节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学生围绕“My Most Memorable Mid-Autumn Festival”或“The Essence of Family Reunion on Mid-Autumn Night”等主题进行演讲准备,此类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中秋节文化意义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感受中西文化的和谐共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
2.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鼓励学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至关重要,通过适合自身水平的读物,如故事书、科普文章等,学生能够拓宽知识视野,积累词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细致讲解,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以《They sang beautifully.》英文短文为例,这篇短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合唱团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领略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合唱团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和勤奋练习的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如“beautifully”用以形容歌声的美妙,“sang”作为动词“sing”的过去式表示过去的唱歌行为,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短文的主旨与细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以及整体语言素养。
(三)激发创新思维
1.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与质疑至关重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能加深他们的理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精神,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这里的‘well’如何理解?”或“为什么用‘well’而不是其他词汇?”等问题,解析“well”作为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类似结构,如“She sings beautifully.”中“beautifully”的用法。为加强实践应用,教师可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描述同伴的足球技能,如“He passes the ball accurately.”或“She shoots the ball powerfully.”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运用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回应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创意思考和表达
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创意思考和表达至关重要,通过创意写作、即兴演讲等多样化活动,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和交流,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未来在全球化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以《I'll be home at seven o'clock.》为创作主题,教师可策划一场创意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围绕该句构思一个英语小故事,如描述自己某晚七点回家的独特经历,融入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英语短文,通过短文分享和同伴点评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悟,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还可尝试将此类活动与多学科融合,如结合历史背景或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创意思考和表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在新课标指引下,壮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持续且系统的任务,教育者应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强化英语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及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创新能力。未来,教育工作者需密切关注该地区英语教育动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紧密贴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英语基础,并培育其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蒲国林.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和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2017,31(12):170-175.
[2]蒋洁.快乐学习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7,16(12):8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