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研究的实证分析及其启示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符子娇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 57115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通过对多个高校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本研究总结了课程思政方法的关键要点,包括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教材质量、学生参与等。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还提出了教师培训与发展、教材和课程的持续改进、学生参与与反馈机制的建议,以改进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校教育环境。


关键词

高校,课程思政,实证研究

正文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或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 年度课题:家风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QJY20221051);2021年海南师范大学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项目“功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共性研究”

引言

高校课程思政背景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高校在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领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使得高校的思政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任务,更是一项政治责任。其次,高校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科知识上有所成就,还要求他们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意味着高校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研究具有强烈的动机和意义。首先,这项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高校思政工作的实际情况,包括方法的应用和效果。这将为高校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帮助其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其次,对不同课程思政方法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支持,以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政策。这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课程思政方法的理论框架

1.1 课程思政的定义与特点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课程思政是指在高校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和教学活动中,通过教材、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具有以下核心特点:课程思政贯穿于各个学科和专业,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各类课程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形成系统性的思想体系。课程思政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设计应该关注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课程思政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讨论、辩论和研究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想政治觉悟水平。

1.2 课程思政方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课程思政方法的理论基础之一。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分析和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与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和问题导向性相契合[1]。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高校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思考框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并提出解决方案。教育心理学为课程思政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这些知识对于有效的课程思政方法至关重要[2]。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活动[3]

1.3 研究现状与问题

课程思政方法的研究已有一定历史。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探讨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论。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课程思政方法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尽管课程思政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现有研究中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缺乏对方法的实际效果的深入了解。其次,课程思政方法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挑战,如教材质量、教师培训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实际应用和效果,以提供对改进方法的具体建议。

2 实证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了解课程思政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影响程度,以及课程设计、教材、教学活动和评价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方法,从不同地区和类型的高校中选取了1000名学生作为样本。这个样本的特点包括不同年级、专业和背景的学生,以反映高校多样性。此外,我们还收集了教师和课程设计者的信息,以了解他们在课程思政方法中的参与和贡献。

2.2 数据收集与测量工具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多个部分的问卷,以获取学生对课程思政方法的看法、学习体验和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的评估。问卷包括封面信息、关于课程设计的问题、关于教材的问题、关于教学活动的问题以及关于课程评价的问题。在样本数量方面,我们成功收集到945份有效问卷。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进行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设计者的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体验和观点。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访谈了20名学生、10名教师和5名课程设计者。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课堂观察,以收集关于教学活动的数据。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首先,我们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清理和整理,然后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接下来,我们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来探讨课程设计、教材、教学活动等因素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之间的关系。为了进行数据分析,我们使用了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实证分析

3.1 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

在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实施中,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是关键步骤。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我们需要明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创建了一门政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分析和决策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这门课程注重互动和实际案例的运用,包括政治案例分析、模拟政治决策和政策辩论等教学活动。为支持课程,我们编写了教材,包括政治案例研究、政策文档和政治理论。教材中有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此外,提供了辅助材料,如视频、演讲录音和模拟政治决策工具,以丰富学习体验。

3.2 教学活动与课堂管理

教学活动和课堂管理对于课程思政方法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采用了互动教学策略,包括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分析政治案例并分享观点。学生政治学习小组由学生自主组织,负责研究政治问题、组织政治辩论和参与社区服务项目。

3.3 评价与反馈机制

评价和反馈是课程改进的关键。我们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和学生自评。评价指标包括思想政治觉悟提升程度和政治参与度。我们建立了学生反馈机制,鼓励学生提供课程反馈和建议。学生的意见被用于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们确保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4 实证结果与讨论

4.1 课程思政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4.1.1 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情况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高校在政治课程中积极采用了课程思政方法。课程设计更加注重互动和实际案例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数据显示,80%的高校课程采用了思政方法,学生对这种课程的评价普遍较高。

4.1.2 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程度

数据还表明,教师在课程思政方法的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的策划。此外,学生对课程思政方法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度,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案例分析、模拟政治决策和政策辩论等教学活动。根据数据,9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政治课程中积极参与了思政方法的教学活动。

4.2 实证数据分析

4.2.1 数据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水平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政治参与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根据数据,学生的政治参与度提高了30%。课程设计和教材的质量与学生觉悟提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数据显示,课程设计质量与学生觉悟提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学生参与政治课堂活动的频率与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呈正相关。根据数据,参与政治课堂活动的学生比不参与的学生在觉悟水平上提高了20%

4.2.2 实证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解释实证结果的意义和影响。我们认为,课程思政方法的实施确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产生了积极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课程设计和教材的质量也是影响学生觉悟提升的重要因素。

4.3 方法的效果与局限性

4.3.1 方法的优点和成效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本研究的优点。这些优点包括多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应用,以及对课程思政方法实施情况的全面视角。数据结果为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4.3.2 方法应用中的限制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数据也揭示了一些限制。首先,研究样本可能不够广泛,不能代表所有高校和学生。其次,数据收集中可能存在自我报告偏差。此外,课程思政方法的实施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教师培训和资源投入。

5 启示与建议

5.1 实证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方法的实施需要关注以下关键要点:课程设计应注重互动、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想政治觉悟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对于课程思政的成功至关重要。教材应具有启发性、实用性和思辨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高校应不断改进教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堂活动,如模拟政治决策和政策辩论,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具有积极影响。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业培训:教师在课程思政方法的实施中的积极参与和专业培训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应具备政治素养和教学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及时反馈有助于课程思政方法的改进。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5.2 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建议

高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专门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思政方法。高校应不断改进教材和课程设计,确保其具有启发性、实用性和思辨性。教材的更新和丰富化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是课程思政方法成功的关键。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堂活动,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5.3 未来研究的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的其他方面,如教学策略、课程评价和教育技术的应用。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方法,使其更加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的需求。跨文化比较研究和国际合作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理解全球范围内课程思政方法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这将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6 结论

6.1 主要发现总结

课程思政方法的实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积极影响。学生在参与互动性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材的质量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是课程思政方法成功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引导能力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6.2 局限性

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本研究的样本规模较小,可能不具备代表性。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以提高外部有效性。本研究仅关注了国内高校的情况,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思政方法的异同。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问卷调查和访谈,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多种类的数据来源,如观察和文献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校教育环境。同时,可以进一步探讨课程思政方法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中的应用,以满足不同领域学生的需求。这些研究将有助于丰富高校课程思政方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凤翠,侯蕴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23(15):33-36.

[2]黄木,国盼盼.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任务和标准[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03):89-92.

[3]白舒娅,金伟.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04):148-1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