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民间美术的地域性探索
摘要
关键词
胶东地区;民间美术;地域性探索
正文
前言: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胶东地区的民间美术发展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文化发展间的渊源,深入总结分析胶东地区民间美术创作所具有的特色。文章先对胶东地区的民间美术地域性加以分析,对胶东地区的民间美术创作特色加以研究,凸显出胶东地区的民间艺术发展特色,让更多人认识到其所具有的多面性特点,以此深化对胶东地区艺术特点的了解。
一、胶东地区民间美术地域性
从我国的地域分布来讲,民间美术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我国民族种类众多,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民俗文化,也就导致各个区域之间存在差别的同时,彼此之间创作的美术作品间密切联系[1]。
不同区域在长时间发展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民俗,这是人们在长时间特定的环境下,彼此之间密切的合作与生活,人们在各自的信仰与习惯传承中,所形成的一种民间群体行为,同时也是纵系民族、村社集体的亲密情感与共同文化发展方式。在我国各个区域中的民间美术,是各个地区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绮丽多姿的形态,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不同的人处于不同地区,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就会形成属于该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也为我国造就各种形态的民间美术表现形态。我国江南地区如湖北,有着非常优美的地理环境,当地生产各种竹木,往往人民会选择就地取材,使用植物的茎叶等进行各种物品的编制,从而呈现出各种竹编、草编等容器。作品在创作中有着精美的工艺水平,且传承历史较为悠久,将各个地区的风格形态展现出来,更是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当地人民使用竹丝等编制的昆虫、禽鸟等工艺品,有着非常生动可爱的形象,同时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惊人智慧。尤其是在农村等区域,往往对喜事、节日的举办都非常的注重,在西北、西南、陕北等多个区域中广泛存在的,人们会选择使用各种美术强化对节日的装饰[2]。这样的一种在民间美术中始终贯穿的乐观精神,借助艺术的虚构手法,强化对快乐、渴望以及理想追求的补偿,借助各种民间剪纸等优美艺术的应用,提升对一个家庭喜乐氛围的装点,借助鲜艳的色彩,补充在大自然中缺少的一些色彩,充分的将民间艺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工业、农业等行业发展产生影响,胶东地区民间美术的地域性发展。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也是一个多民族组建的国家,而汉族文化在中国这一土地上,彰显出汉族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对外国文化或民族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渲染力与溶解力[3]。印度佛文化的中国化发展,在蒙满入侵我国之后,在发展中逐渐的实现汉化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汉族文化大民族主义对一些少数民族强制同化,并没有影响到各个民族民俗文化的消失。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地域,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习俗以及观念等进行自由的生活,同时也侧面发映出胶东地区所具有的较强民间美术发展生命力。
二、胶东地区民间美术创作特色
(一)以海草房建筑群为题材
在胶东半岛的长期发展中,海草房是当地最具原生态的一种居民住宅形式,也是现今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类型。在海草房的构建中,选择使用海草苫顶,在修葺中使用石头砌墙,人们在居住时夏凉冬暖。根据相关考察结果表示,在胶东地区渔村的发展中,从宋朝时就已经使用海草建造房顶,现今已经有千年历史底蕴[4]。吴冠中则是在1956年达到威海的大鱼岛进行写生,其作品主要展现的是海草房建筑群为主的渔家生活主题,而后前往胶东地区的画家,都开始创造与海草房相关的作品。
在我国胶东半岛地区,有着非常多的海草房,在修葺中使用到的原料为海草,将其晒干之后用苫盖作为屋顶,并使用石块堆砌整个屋子的墙壁,此类建筑更多分布在威海、烟台以及青岛等多个渔村中。胶东半岛在上个世纪中晚期,生长着非常多的海草,一旦海上刮起了大风大浪,就会将海草全部卷到海边,村民将其收集起来晒干,就可以在使用时拿出[5]。而在中期之后,胶东半岛开始养殖还带、海蝠子等,导致浅海中可以使用的海草变少。一直到后期,胶东地区的房屋建筑从原本的海草房,逐渐的转变为砖瓦、混凝土房屋,原本充满海草房的渔村数量变得更少,随着这一当地特色的减少,更是吸引更多画家开始了海草房的创作。
图1吴冠中《大鱼岛海草房之一》 图2吴冠中《大鱼岛的海草房之二》
(二)以海港渔船为题材
在胶东半岛的发展中,其东南地区三面都环绕着海岸线,整个呈现出蜿蜒曲折的特点。在作品的创作中,有许多是胶东地区出来的画家,也有被当地渔船、海港所吸引的外来画家,而在近些年的美术活动中,促使海港渔船成为比较活跃额的地点,促使各个地区的艺术院校与画家来此写生与裁缝。画家张重庆在渔港渔船的创作中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其作品展现出一种明快、干脆的表现,在海港渔船的题材创作中较为大胆,能够从一些独特的视角中为人们展现出更加别致的色彩,为人们在欣赏中营造出一种恬静、豪迈的情景[6]。
图3张重庆《港口》 图4张重庆《青岛小港风貌》
(三)胶东历史题材画探索的艺术表现
胶东本土的一些画家,在进行历史题材画作的探索与创作中,也进行了许多全新的探索,画家王力克所创作出的历史题材《甲午·一八九四》,在创作时主体呈现出的是战舰沉没的景象,并在画种细致的刻画了五十位人物形象。在该作品的创作中,选择使用写实的一种方法,也不是单纯的应用写实,在其中适当的应用了具象与抽象的表达方法,从而强化局部创作的真实感,同时在抽象中展现出更多的魅力[7]。在绘画创作中展现出这一历史场景,赋予更多逝去将士的精神,能够与历史之前形成对话,在还原历史战争场景的同时,也将画家的精神诉求表达出来。
在汪明强所创作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选择使用现代化的绘画语言,对胶东半岛地区的城市建筑加以描绘,为人们展现出一种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图5王力克《甲午·一八九四》
不仅如此,在徐青峰创作的《空》中,更是为人们注入了一种全新观念整个画面展现出夏天滨海地区常见的一种场景,使用写实的手法,展现出一个在空旷沙滩上躺着的赤裸少女,少女此时呈现出十字造型,与整个画面形成对比,为人们展现出一种平静的理念,这与禅宗中所提倡的“空”有着相似之处,徐青峰想要通过具象的图形创作,展现出抽象的意味,并没有选择使用复杂的色彩颜色,为人们营造出一种非现实、梦幻的一种现实主义,以此将画家的心境表现出来[8]。
图6徐青峰《空》
在上述胶东籍画家的作品创作中,其所取得的成就是人们有所共睹的,烟台籍的画家从如日所创作的《变奏NO.5》等作品,在水墨与宣纸的应用中,将折叠与绘画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出艺术家创作的敏锐性,以及对艺术实践的一种更高追求。在苏海青的创作中,选择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使用,将其与水彩画有效结合起来,丙烯与油画的一种有机集合,在画家的特殊技法应用中,为整个画面呈现出厚重与丰富层次的特性,最终为人们展现出多种艺术感。
图7从如日《变奏NO.5》 图8苏海青《大潮系列》
从上述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胶东地区的优化发展,逐渐的从最初的认识到发展,从最初的描摹再现,转变为主观的表达,各位画家选择就地取材,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丰富的优化色彩与胶东地区的文化民族、自然景象的有效融合。在创作的选择中也从最初的大海、渔民以及海草房等历史题材,逐渐的转变为现代绘画,以往注重情感的表达到现今的观念表达,充分体现出胶东地区画家在创作时的敏锐视角,注重对艺术的追求与创新。伴随着水彩画的发展随着油画,经过大量的研究创作,促使其学习人群不断的壮大,从而发展到借助其他画种材料,彼此之间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发展,在题材的创作中将胶东地区的城市、村庄以及海等场景作为主要创作,为人们展现出一种胶东地区人民生活、劳作以及美景的传递,同时也在创造中突破自我,将一些个人的观点与艺术观念应用其中,添加特殊的创作技法,从而凸显出画面创作的形式感。
三、胶东地区民间美术创作建议
(一)艺术家精神世界提升对创作的影响
从古至今,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多注重对知识与智慧的提升与探索。往往会通过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内容,将艺术家的创作与作品的伟大展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技术为形式服务的发展态势,保障作品能够符合各种创作的要求,继而保障作品的思想与绘画表现的有机结合。在绘画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思想内容传播的一种方式,创作者在绘制构图时,会使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将自己内心的情景加以展现出来,为人们呈现出更多纯粹的画作内容[9]。针对于民间美术创作作品来讲,要形成专家点头、百姓鼓掌的一种发展趋势,才能够得到人们的全面化认可,在创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人文关怀,注重对社会生活中的民生、热点话题加以关注,还需要注重在美术创作中对技巧的掌握,以此展现出所具有的艺术主张与价值观念,选择使用唯美的艺术技巧,起到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同时在现今社会发展中强化对人们审美取向的引导。
民间美术是否能够成为一件陈列精品,为人们的观看带来更多的感悟,并且在观赏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愉快感,同时也带来高尚的文雅享受,在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中,从其出现与发展,一直到现今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对于装饰与欣赏的重视度,将其应用在生活的点缀中,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得到更大的升华。在胶东半岛地区的长期发展中,人们会在祈福时,选择在龙王墙上绘制一些祈福的壁画作品,所以绘画艺术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这些艺术的发展彰显出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在现今社会发展中对于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
(二)海洋文化对美术艺术风格的影响
美术在最初的创作中,主要发挥的是其“记录”功能,为的是将某一个场景、事件记录下来,在传统历史发展中受到社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影响,而后在长期发展中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所提升,也对我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同时在开放性与包容性中慢慢的融合发展,有很多艺术创作者最初都是开展传统写实作品,而后在发展中融入了较多的元素符号[10]。
胶东地区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在山东地区文化发展,以及中国区域中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胶东半岛来讲,海洋文化充斥着当地,就海兴市、港兴市魏安丽,其长期在海滨海岸、海山海岛等区域的发展中,自然景观特性与近代的人文历史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为人们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内涵与形式特征。现今在艺术发展中,美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开放、现代性,借助作品的创作展现出一种感受,同时也具备较强的表现性。
(三)画家地域间互动
胶东地区在长期发展中,受到了威海等区域的特色、气候环境以及传统渔业生产民俗、餐饮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家们有很多选择前往胶东区域写生、举办展览等活动,各种样式的活动开展为胶东地区的美术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其他区域人了解胶东提供了新鲜的名片,不仅如此在胶东的一些艺术家也会选择外出写生[11]。各个地区的艺术家之间相互联系,促进了胶东地区的艺术发展与交流学习,有效的突破了地域因素产生的局限性,丰富了人们的创作事业,同时也强化对胶东地区各项发展的宣传推广。
(四)注重原始性景观的保护
伴随着现今社会的快速化发展,导致大量原始自然景观逐渐的减少,相应的单程了更多的人文景观,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就增加了整个创作的趣味性要求[12]。人们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在资料的找寻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逐渐的降低了外出写生对艺术创作的吸引度;伴随着城市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发展需求,在国家政策的统一规划下,撤销了原本的小鱼港,导致胶东地区原本最富有特色的海草房每年都在减少,同时也减少了各个地区艺术家写生的选择地点,这不仅降低胶东地区对艺术创作者的吸引力,也会导致其他区域的艺术家,选择胶东地区作为写生创作的地点。
结语:
通过分析胶东地区的民间美术特点,便会发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胶东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则是对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显示,在文化传承中,不论边沿性胶东文化,还是我国开放之后的胶东文化,充分体现出这一民间文化发展的延续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在现今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更是凸显出海洋的作用,胶东发展依赖着绵延悠长的海岸线,吸引更多人民的眼球。国家在发展中对山东也提出了别要的要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同时在精神文化方面也是一样的,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强化本心,发展处更多种类的美术工作,提升对自身的要求,为胶东地区的民间美术地域性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胶东地区有着非常深厚的发展底蕴,其利用自身的美术创作优势,创造出更多引领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凯,刘玥言. 胶东剪纸元素融入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研究[J]. 西部皮革,2021,43(10):103-104.
[2]张琪. 胶东土陶的新语境[J]. 西部皮革,2020,42(18):90-91.
[3]孟宪平. 窗花系统:胶东民间剪纸的群集性呈现方式[J]. 装饰,2020,(08):74-77.
[4]王伟萍,丛苏莉. 胶东剪纸艺术当代价值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9,(10):16-17.
[5]田鑫. 胶东民间工艺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方式探讨[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08):144-145.
[6]俞婷,贾京生. 胶东面花的艺术探析——以胶东艺人曲丽荣作品为例[J]. 美与时代(上),2019,(07):20-23.
[7]张岷晖. 胶东民居瓦当蝴蝶纹演变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8,(17):40.
[8]武宇翔. 胶东花馒头中的艺术传统与特色分析[J]. 艺术教育,2018,(10):101-103.
[9]美博. “胶东窗花”绽放英伦[J]. 走向世界,2017,(39):82-85.
[10]周秀梅. 戏中有画 画中有戏——胶东地区戏出年画与小戏“茂腔”[J]. 美术观察,2017,(01):127-128.
[11]薛洁. 胶东面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J].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6):117-120.
[12]孟宪平. 胶东风情——烟台美术作品展及研讨会综述[J]. 美术,2016,(06):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