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视频流行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影响及对策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黄菊枝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视频流行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当前,小视频平台如抖音和快手等在年轻人中广为流行,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娱乐和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小视频的流行环境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影响,其中包括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和法律意识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小视频流行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和引导策略,以促进大学生在小视频时代中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

小视频;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

正文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小视频成为了当今青年大学生主要的娱乐和信息获取方式之一。然而,小视频平台上普遍存在着低俗、暴力、虚假等不良内容,这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小视频流行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势在必行。

通过探究小视频流行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新兴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以为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参考和依据,制定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此外,研究结果有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小视频内容的关注,提高整个社会对于文明网络环境的需求和认知。

最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小视频流行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及对策,可以为塑造健康、积极和向上的媒体文化环境提供建议和启示。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青年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发展,也对社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1小视频流行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1.1小视频平台的普及与流行概况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小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TikTok和Instagram Reels迅速成为流行的新兴媒体,尤其受年轻人群体欢迎。这些平台以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广泛普及,成为日常生活和社交的重要部分。例如,截至2023年,抖音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快手也有9亿以上,体现了其巨大的用户规模和影响力。小视频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的内容类型,如搞笑、美食、音乐、舞蹈等,用户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还能通过评论和分享进行互动,形成强大的社交网络。这些平台的流行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对媒体形态的影响,也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社交方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1.2小视频流行环境的特点

在当今社会,小视频作为互联网平台上的一种流行形式,展现了多方面的特点。首先,这些视频通常短时、碎片化,时长几十秒至几分钟,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和消费习惯。其次,小视频因其高用户活跃度,在社交媒体和推荐算法的推动下,能够迅速传播和扩散,吸引了广泛的受众。内容方面,小视频呈现形式多样,包括搞笑、情感剧情、时事热点、美食旅游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小视频以其快速刺激的特性,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和心理反应,这种方式虽然吸引人,但也容易引发上瘾和沉迷。同时,小视频中大量的信息碎片和片段化内容,很难呈现完整的思想深度和道德观念,导致其导向性和价值取向不够明确。最后,这些平台的用户互动和社交性特征促进了评论和分享等交流方式,形成了一种社交共鸣和群体认同感。

综合来看,小视频环境的这些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产生了显著影响,既提供了娱乐和放松,也可能引发消极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因此,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需要深入研究小视频环境,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教育引导。

1.3小视频流行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双面影响

小视频作为当今社会流行的娱乐和信息传播形式,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中具有显著影响。这种流行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修养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伴随着一些挑战。

积极方面,小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让大学生接触到全球不同的文化、艺术、科技,拓宽了视野和思维。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也提供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机会,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法治方面,为了符合法律法规,平台加强内容审核,限制不良信息,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一些小视频以有趣的方式传递法治知识,增强了对法律的兴趣和尊重,有利于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

然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小视频内容低俗、暴力或恶搞,可能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和道德观。追求点击率的内容往往无视道德底线,易造成不良心态和行为模仿。此外,小视频的短平快特性可能导致片面认知,削弱深入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碎片化信息传递也容易导致虚假信息的误导。网络沉迷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学业和生活。

2 小视频流行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具体影响

2.1价值观扭曲与认同危机: 小视频中的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其中一些内容涉及到低俗、暴力、追求极端个性等不健康的价值观念。这些视频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扭曲,导致他们对真善美的判断失准,产生认同危机。大学生在接触这些内容时容易受到其影响,产生追求虚荣、拜金主义和过度自我关注等不良行为倾向。

2.2道德沦丧与道德冲突: 某些小视频中呈现出的不道德行为或者违法乱纪的行为可以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可能会模仿其中的不良行为,导致道德沦丧现象的出现。此外,小视频的短暂性和碎片化特点,使得大学生更容易在道德选择和冲突中迷失方向。他们可能在真实生活中面临道德困境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2.3法律意识不足与法律风险: 小视频平台上也存在一些违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侵犯他人隐私、散布谣言、违反知识产权等。由于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法律意识不足,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评估这些行为的法律后果,容易产生法律风险。同时,部分大学生由于在小视频平台上获取的信息有限、不全面,可能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存在偏差,容易受到误导或被诱导从事违法行为。

3 教育策略和引导措施

3.1引导和促进积极的小视频文化

3.1.1加强小视频平台的内容审核和流程管理

加强小视频平台内容审核和流程管理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至关重要。以下措施有助于引导积极的小视频文化:

(1) 强化审核机制: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机制,包括设立专业审核团队,实时全面审核用户上传内容,确保符合道德和法律规定。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自动审核,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2) 加强用户行为监管:制定完善的用户行为规范,明确禁止发布违法、不良、有害内容,严禁恶意刷量、网络暴力等行为。在视频上传前提醒用户注意社会公德和个人隐私,鼓励自审内容合法性和健康性。

(3) 提供举报和投诉渠道:设立举报和投诉通道,便于用户举报违规行为或有害内容。建立专门举报处理团队,快速有效处理用户举报,及时删除违规内容,并对违规者处罚,同时保护举报者隐私和权益。

(4) 强化平台责任:小视频平台需明确自身社会责任,加强内容的主动管理。积极参与网络道德建设,与相关部门合作,打击不良内容和违法行为。定期更新信息安全和内容管理政策,接受社会监督。

(5) 引导向善内容创作:鼓励用户创作积极向上的内容,通过主题活动、比赛等形式,推动优质内容产生和传播。提供创作指导和培训,引导大学生通过小视频表达思想和创意。

例如,某小视频平台建立了专业审核团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审核,初步筛查视频内容,再由团队深入审查。平台提供举报和投诉渠道,让用户参与内容监督,对违规视频或行为及时处理。同时,平台在显著位置展示用户行为规范和使用协议,提醒用户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通过这些措施,平台不仅加强了内容审核和流程管理,还有效促进了积极小视频文化的传播,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3.1.2 推广优质、正能量的小视频作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低俗、暴力和违法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广优质、正能量的小视频作品对提升大学生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鼓励大学生参与优秀小视频作品的创作,培养审美和创作能力。可以举办校园小视频比赛,鼓励学生创作,设立评审机制,对作品进行审查。优秀作品可在校园内展示,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作热情,传递正能量和法治观念。其次,邀请知名小视频创作者到校园分享和演讲。这些创作者的作品通常具有积极的思想内涵和法治意识,他们的分享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热情,同时传递积极观念和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传播小视频。此外,学校和社会可合作推出优质正能量小视频节目,定期在校园放映。节目通过多种形式播放,如播放器、大屏幕,辅以引导或解说,让学生理解作品价值和意义。这种方式将优质资源引入校园,提供积极文化氛围,推广正能量和法治观念。最后,加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小视频。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让学生学习小视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了解规范要求和法律法规。这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在使用和传播小视频时更理性和负责。

3.2 强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

3.2.1 强化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

为应对小视频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需要实施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强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这包括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通过专家交流和案例分析加强文化自觉和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视频文化的本质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信息评估能力及道德意识。同时,高校应创设专门的平台和资源,如小视频文化研究中心或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机会。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法治宣传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道德和法治需求,鼓励他们参与相关竞赛和论文写作,进一步提升对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认识。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将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对小视频文化带来的挑战,培育出高素质的大学生公民。

3.3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小视频文化盛行的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这些措施包括:

3.3.1开设相关课程:比如媒体素养教育和媒体批判性思维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媒体的特点、表达方式和影响力,培养分析评价媒体内容的能力。课程内容应涵盖小视频的制作过程、传播机制和对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促进批判性思考。

3.3.2组织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学术界、业界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媒体的正误、真伪和价值。这些活动可以提供专家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机会,拓宽视野,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媒体内容和传播现象。

3.3.3鼓励学生参与媒体实践:比如创作小视频、发表观点、参与公共讨论等,通过亲身经历深入了解媒体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如媒体实践工作室、专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3.4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合理获取、评估和利用媒体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虚假信息和有偏见的报道,提高理解和解读媒体内容的水平。

举例来说,一所高校可以开设一门名为"小视频与当代思维"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或研究者来讲解小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特点,让学生了解小视频对当代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视频创作,选题可以涵盖社会问题、道德困境或法治话题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现有小视频的特点和制作手法,思考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课程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视频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激发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和课程设置,高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小视频文化的影响时能够保持独立、理性和正确的判断力,同时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

参考文献

[1]安娜,林建成.新时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新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

[2]安琪,申应涛,衣翠翠.高等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2).

[3]曹银忠.大学生网民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解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

[4]郭新建,岳雪.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2015(35).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6]杜丽娟. 书院制: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J]. 长沙大学学报(科学版). 2017(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