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准思政探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冯浩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准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首先,论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的影响。接着,详细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精准思政的理念,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精准思政的基本路径。特别重点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思政中的应用,包括技术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关键点,实际应用实例,以及助力精准思政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应采取的策略,如构建大数据支撑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教育的个性化与精准性,以及强化师资队伍和技术支持等。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同时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准思政;教育策略;大数据技术应用

正文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3SJYB1457 数字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准思政探究

引言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时,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其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此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实现精准思政教育,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点包括数据量的巨大化、处理速度的快速化、多样性的增加以及价值密度的提高。这些特点不仅改变了信息处理和知识获取的方式,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教育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实施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学方法。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大数据时代面临诸多挑战,如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探索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优化和改进思政教育,对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1 大数据时代的定义与特征

大数据时代是指当前社会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新时期。这一时代的核心特征包括数据量的庞大(Volume)、数据种类的多样性(Variety)、数据传输与处理的高速度(Velocity)和价值密度的变化(Value)。在这一背景下,数据不仅在数量上呈爆炸性增长,其形式也日趋复杂多变,数据的价值和意义也随之增加。

1.2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决策等方面。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其次,在教育内容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快地获取最新的学科知识和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在管理决策上,大数据分析可以为高校管理层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如学生招生、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等方面。

1.3 大数据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大数据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析学习成果,以此来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同时,大数据也被应用于高校的招生和就业指导中,通过分析历年的招生数据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学校的招生策略和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然而,大数据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仍面临着数据质量、隐私保护、技术门槛等挑战,需要相关方面的持续努力和改进。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2.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顾名思义,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些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这种教育模式要求院校不仅提供理论知识,还需提供充足的实验、实训机会,以及与行业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

2.2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施现状

在思政教育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任务。这些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通常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相融合。通过课堂讲授、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然而,由于重视实践教学,这些院校在思政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上往往不如理论教育充分。

2.3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资源配置不均是一个主要问题。相较于其他教育资源,思政教育资源(如专业教师、教育设施)往往较为匮乏。其次,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存在问题。由于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学生可能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影响教育效果。此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政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往往滞后,这限制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3 精准思政的理念与实施路径

3.1 精准思政的概念界定

精准思政是指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根据其特定的需求和背景,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一刀切式教育模式不同,精准思政强调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细分,根据每个学生或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实施更为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这种方法旨在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3.2 精准思政的重要性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准思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能够确保思政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此外,精准思政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回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

3.3 实施精准思政的基本路径

要实现精准思政,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分类,这包括了解他们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接着,基于这些分析,设计符合不同群体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对于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案例和讨论主题。此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和需求,从而为精准思政提供技术支持。最后,重视反馈和评估机制的建立,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策略,确保思政教育的持续改进和高效实施。

4 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思政中的应用与探究

4.1 大数据技术与精准思政的结合点

大数据技术与精准思政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和个性化教学策略上。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参与度等数据,教育者可以更精确地了解学生群体的特性和需求。这样的数据分析不仅有助于识别学生的兴趣和价值观,还能帮助设计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教育者可以发现学生对特定话题的兴趣和反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4.2 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思政中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思政教育。例如,有的高校通过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社团活动参与情况等,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还有的高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收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反馈,根据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情况,调整课程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4.3 探究大数据技术助力精准思政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虽然大数据技术为精准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其应用也面临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数据质量和处理能力是实施大数据精准思政的关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对于获取有价值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其次,如何保护学生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是大数据应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专业人才,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高校来说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和挑战。通过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5 大数据时代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策略

5.1 构建大数据支撑的思政教育体系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构建一个由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思政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以及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的教学决策制定过程。在这个体系中,大数据不仅用于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信息,还应包括其社交媒体活动、课外活动参与等多方面数据。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将为精准思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群体的特性,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育方案。

5.2 提升思政教育的个性化与精准性

个性化和精准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政教育的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反应进行精确捕捉,以便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内容。这意味着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应当灵活多样,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对于对特定社会问题感兴趣的学生群体,可以设计相关的案例研究和讨论课程,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3 强化师资队伍和技术支持

为了有效实施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思政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和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培训教师掌握必要的大数据分析技能,以及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源和支持。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大数据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估,还需要能够理解和解读数据分析结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学校还应投入相应的资源,建立健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确保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 结论

6.1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围绕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准思政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定义与特征,并探讨了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的影响。接着,本文详细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在理念层面,本文介绍了精准思政的概念,阐明了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实施精准思政的基本路径。此外,本研究还重点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思政中的应用,指出了大数据与精准思政结合的关键点,提供了实际的应用实例,并对大数据技术助力精准思政的可能性与局限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本文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应采取的策略,包括构建大数据支撑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教育的个性化与精准性,以及强化师资队伍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6.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大数据技术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大数据进行学生行为分析、教学内容优化和教育效果评估。同时,对于大数据在思政教育中的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此外,探索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更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思政教育,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国秀.数据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工作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3,(09):88-90.

[2]罗红杰.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运行机制与推进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08):79-86.DOI:10.13541/j.cnki.chinade.2023.08.003

[3]饶泽来.大数据时代高校实施精准思政路径探析[J].吉林教育,2023,(20):19-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