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肋骨骨折;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常规扫描;诊断参数;诊断结果
正文
肋骨骨折是胸外科的常见疾病类型,引发肋骨骨折的因素多样,一般在老年群体中,肋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由于老年群体钙元素流失、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等情况的存在,所以在正常的活动状态或受到外力影响时可能造成肋骨骨折。但随着肋骨骨折发生率增高,从肋骨骨折伤者的一般情况中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的是,肋骨骨折在青少年群体中也逐渐多发,这与青少年群体受直接暴力因素影响相关。在肋骨骨折发生原因中,由于拳脚或棍棒击打造成的肋骨骨折例数较多,占比达22.92%,由于交通事故造成肋骨骨折的概率最高,达35.42%,所以肋骨骨折的发生原因是多样的,涉及的年龄层较广,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肋骨骨折发生后,常伴随持续性的疼痛,骨折较严重的伤者,可能损伤肺部,伴随呼吸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伤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中为了对骨折部位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漏诊病例,普遍使用CT扫描和重建技术,但是以往临床CT扫描中所使用的常规剂量会对机体造成较大的辐射损伤,导致患者不仅需要承受骨折所带来的损害,还要承担辐射损伤,因此临床需不断改进CT技术[2]。现阶段临床医生广泛地使用功能CT扫描技术,能对电流自动进行调节,不但不会影响到CT图像的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对机体造成的损伤[3]。本研究分析了肋骨骨折使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价值,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的肋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研究对象,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的肋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年龄23-75岁,均值(56.58±4.52)岁,体重49.65-78.96kg、均值(62.58±3.27)kg,体质量指数(BMI)15.16-31.54kg/㎡、均值(23.42±3.27)kg/㎡,男女比例(31:19)。
1.2纳排标准
入组标准:①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临床症状:活动受限、呼吸不畅、胸部疼痛等;③经复诊确诊为肋骨骨折。
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意识障碍;③合并沟通障碍。
1.3 方法
使用CT机检测,所有肋骨骨折患者扫描中均需吸气后摒弃完成,扫描胸廓入口上缘至第12肋骨下缘,扫描时间10s左右。扫描中使用自动毫安曝光技术,使用常规和低剂量各扫描1次。两次扫描参数均为:管电压、螺距、旋转速度、重建层厚120kV、0.984、0.8 s/转、0.625mm及5.000m,在低剂量模式下的毫安自动调节范围10-650mA。
1.4 指标观察
1.4.1 诊断参数:平均管电流、CT容积剂量指数(CT volume dose index,CTpol)和有效剂量( effective dose ,ED)、客观图像噪声: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ROI1)、左心室(Left ventricle,ROI2)、右肺中叶血管稀少区(Rarefied area of blood vessels in the middle lobe of the right lung,ROI 3)。
1.4.2诊断结果:对比不同剂量技术下I度、Ⅱ度、Ⅲ度人数。
1.4.3诊断以临床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常规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能,分析MRI检查对肋骨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指标包括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敏感度=真阳/(真阳+假阴)×100%;特异度=真阴/(真阴+假阳)×100%;准确度=(真阳+真阴)/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两组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构成比为率,x²检验n(%),计量指标为方差,满足正态分布则使用t检验(`x±s)指标数值,未满足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平取α=0.05,P<0.05表明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诊断参数
常规剂量扫描平均管电流(195.84±69.38)mAs、CTpol(13.87±5.16)mGy、ED(8.16±3.24)mSv高于低剂量扫描,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客观图像噪声(ROI 1、ROI 2、ROI 3)低于低剂量扫描,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诊断参数[`x±s]
分组 | 例数 | 平均管电流(mAs) | CTpol(mGy) | ED (mSv) | 客观图像噪声 | ||
ROI 1 | ROI 2 | ROI 3 | |||||
常规剂量扫描 | 50 | 195.84±69.38 | 13.87±5.16 | 8.16±3.24 | 18.62±4.15 | 20.06±2.74 | 18.13±5.24 |
低剂量扫描 | 50 | 54.58±21.51 | 3.95±1.52 | 2.38±0.95 | 30.89±6.34 | 39.15±6.07 | 28.63±6.52 |
t | - | 13.751 | 13.039 | 12.104 | 11.449 | 20.268 | 8.876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 比较诊断结果
在Ⅱ度、Ⅲ度肋骨骨折诊断中低剂量扫描能得到100.00%准确率,在Ⅰ度肋骨骨折诊断中低剂量扫描准确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5),见表2:
表2:对比诊断结果[n(%)]
分组 | 例数 | Ⅰ度(23) | Ⅱ度(16) | Ⅲ度(11) |
常规剂量扫描 | 50 | 23(100.00) | 16(100.00) | 11(100.00) |
低剂量扫描 | 50 | 22(95.65) | 16(100.00) | 11(100.00) |
X² | - | 1.022 | - | - |
P | - | 0.311 | - | - |
2.3 比较诊断效能
低剂量扫描敏感度及准确度数值高于常规剂量扫描,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比较诊断效能
组别/项目 | 例数 | 特异度 | 敏感度 | 准确度 |
常规剂量扫描 | 50 | 0.000 | 90.00 | 90.000 |
低剂量扫描 | 50 | 0.000 | 100.00 | 100.000 |
χ² | - | - | 12.021 | 12.021 |
P | - | - | 0.000 | 0.000 |
3 讨论
胸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又称为体检肺部筛查CT,可应用于健康体检、肺部结节、肺癌随访及筛查中,实际扫描中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基础上会优化扫描参数,改变管电压、电流及螺距以降低对病人的辐射剂量,但是胸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还未有统一标准,但其在早期肺癌评估筛选中应用较广[4]。肺癌病人在临床检查中主要采用胸部X线平片或胸部CT,胸部X线平片虽有一定作用但是会有漏诊的可能,会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延误病人的治疗时机,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胸部CT在肺部疾病检查中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平片,但是其在扫描时射线剂量较大可能会影响病人身体健康。而胸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量相比,其操作方法均一致,只是在扫描中会降低扫描射线条件,减少辐射剂量,一般在30-50mAS左右,辐射剂量在常规量CT中占比为1/6-1/5,以此来降低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的危害,该种检查方法具有较多特点,简便、科学、易重复等,可行性较高,广受临床医生及病人的青睐,虽然检查中噪声增加,但基本不会影响诊断准确性。
肋骨骨折患者临床中的数量较多,早期将骨折准确的检测出来,然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继发损害,同时还能为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临床影像学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更新,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出现和推广,提升了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多层螺旋CT的优点是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扫描、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图像等,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胸部外伤以及肋骨骨折的主要方式,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5]。
目前临床中针对肋骨骨折患者广泛地使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还不会对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辐射伤害[6]。对于患者来说通过CT扫描虽然能够将病情情况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来,但是常规剂量的CT扫描存在一定的辐射伤害,特别是辐射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辐射伤害的严重程度。为了降低CT辐射伤害,相关研究人员深入的探究如何在部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的基础上,降低CT扫描的辐射剂量[7]。
据有关数据显示,肋骨骨折发病率不断上升,若未能及时处理,会对临床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早发现、早诊断对于肺癌病人而言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保障其生命安全也能较高的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胸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研究[8]。胸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降低检查中漏诊的发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病人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另外该项检查具有较多优点,临床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检查的有效性。以往临床检查中,受较多因素影响再加上检查技术缺点,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而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而胸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临床中提高了肋骨骨折的筛查效果,及时发现病情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肋骨骨折病人的死亡率,减少其因辐射量而对机体造成的伤害[9]。本次研究中在Ⅱ度、Ⅲ度肋骨骨折诊断中低剂量扫描能得到100.00%准确率,在Ⅰ度肋骨骨折诊断中低剂量扫描准确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5),说明CT低剂量扫描对肋骨骨折的检测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需求,和常规剂量相比,图像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另外CT扫描中使用低剂量,不仅能有效地延长使用球管的时间,从而将降低成本,同时能降低使用CT诊断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10]。本次研究中完全性肋骨骨折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结果没有差异,均可做到100%检测出来。不完全性肋骨骨折使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存在较小的偏差,主要是因为诊断前肋骨折出现偏差,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要对患者前肋情况仔细检查,降低漏诊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对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剑,胡示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隐匿骨折及细微骨折好发部位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6):609-611.
[2]班雅洁.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J].名医,2021(23):14-15.
[3]陈钦龙,李建伟.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影像技术,2021,33(5):45-49.
[4]黄江华.X线平片和CT扫描技术在胸部创伤中的意义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0):149-150.
[5]温贺龙,邹玉坚,王刚,李建伟.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DR影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2):113-115.
[6]仰涢霞,刘承宗,曾官红,向四囯,曾宪明,陆忠红.常规多层CT与低剂量多层CT扫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0):2521-2523.
[7]李刚,冯延冰.多层螺旋CT三维技术与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7):167-169.
[8]刘辉.应用传统X线片、(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影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44):253-254.
[9]沈向宏.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采用X线胸片与螺旋CT的对照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20):42-43.
[10]刘梦君,陈建莲,梁文楷.多层螺旋CT重建与胸部X线片在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9):1637-1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