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骨科;切口感染;护理效果
正文
切口感染属于骨科常见术后并发症,由于骨科手术创伤性较大,且手术时间长,因此极容易发生切口感染[1]。同时,术后如果没有无菌操作或滥用抗生素同样会造成切口感染,为治疗增加了一定难度,还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护理工作至关重要[2]。手术室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式,更具有全面性与安全性,能够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60例行骨科手术患者,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23±2.46)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34.59±2.58)岁。两组资料统计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协助患者各项身体检查,讲解术前相关注意事项;术中协助患者调整适合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保温工作;术后监测切口状况,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医师。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了解患者信息,对实际病情进行评估,为其讲解手术的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做好术前准备,监测生命体征,合理饮食,确保营养充足提高免疫力;对患者心理疏导,多数患者在术前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对手术极为不利,因此应主动与其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实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调整积极乐观心态,确保围手术期顺利进行;提前对手术室环境以及手术所需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对手术室空气净化进行检测,同时调整适合的室内温度及适度。(2)术中护理。术中全力辅助医师操作,尽可能减少实习生参观人数。(3)术后护理。术后各项护理流程均按照无菌标准操作,尤其是换药过程中,同时严密关注患者切口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上报医师,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术后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将患者转移到病房,严密监测切口感染情况,保护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滑脱、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对比感染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采用自制量表进行分析患者各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均通过SPSS27.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数据更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s/n%)
组别 | 例数 | 感染例数 | 手术时间 | 住院时间 | |
观察组 | 30 | 1(3.34) | 75.79±9.37 | 25.84±5.42 | |
对照组 | 30 | 6(20.00) | 86.22±9.05 | 31.65±6.55 | |
t/x2 | - | 4.0431 | 4.3854 | 3.7431 | |
P | - | 0.0444 | 0.0000 | 0.0004 |
3讨论
骨外科手术属于侵入性手术,通常需要在人体内植入固定物,起到修复与重建的作用,对骨折、骨损伤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骨科手术需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操作难度较高,还极易发生感染风险。不仅如此,如果在手术整个流程中没有做好消毒工作,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切口周围皮肤细菌数量增加,也极易导致切口感染发生率。如果切口一旦出现感染,就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手术室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手段,更具有全面性与安全性,在围手术期全程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术前护理,对患者实际病情评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护理,全程辅助配合医师操作。术后护理,对切口严密监测,做好交接工作,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3]。本次研究表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例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行骨科手术患者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改善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史爱华,单友刚.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05): 166-168.
[2]刘宁.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J]. 临床研究, 2022, 30(02): 129-132.
[3]黄爱华,张锦言,王炎玲等.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1, 40 (32): 137-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