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生活能力;早期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
正文
脑卒中作为一种血液循环存在障碍的疾病,其存在比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患病后的患者,在成功挽救其生命后常常伴随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偏瘫最常见,此情况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所以,对该类患者加强治疗及护理干预对于其偏瘫情况的改善意义重大[1]。康复护理属于一种以医学为基础建立的多方法、多模式的护理措施,主要包含术中疼痛管理、术前教育、术后干预、围术期干预等等,此种模式以心脏外科疾病为最早应用科室,但是因为快速康复护理伴随不同程度的优越性、特殊性,其临床效果已经被证实,在胰腺癌、肠癌、肝癌、心脏外科术后、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疾病中普遍应用[2]。在疾病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能将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减少,从而将患者多项指标改善,在治疗效果增加方面存在重要作用[3]。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急性脑卒中(AIS)偏瘫患者(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80例),对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分析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该类患者提供新的方法,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样本收录时间的截止点: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具体的研究对象:80例AIS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9±2.35)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28±2.29)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指的是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细胞、改善脑细胞代谢为基础,将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提供给患者,且家属的探视需要严格控制时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其静脉顺畅,及时发现异常且立刻反馈给医生。
观察组:早起康复护理,包括:
1.2.1 心理护理
患者会因为肢体伴随活动障碍而丧失疾病治疗的信心,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将有关疾病的知识为患者介绍,同时介绍康复的注意事项、康复的方法以及其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关心患者,在精神上鼓励患者,同时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增加其疾病治疗信心,进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对护理、治疗工作可以积极配合。而且对家属也要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好,鼓励家属支持患者,进而改善患者心态。
1.2.2 肢体康复锻炼
协助患者每天摆放良姿体位,即下肢保持屈膝及屈髋状态,而上肢需要让肩胛骨向前,伸肘腕,不可压迫肩部,避免受损;每天需要定时按摩肢体,自远端开始,慢慢的向近端按摩,保证轻柔、缓慢的动作,加快肢体血液循环速度;2~3 次 /d,10~15 min/ 次为宜;每个关节需要被动活动,例如伸屈膝关节、背屈踝关节,自大关节向小光节活动,坚持按部就班,保证各关节活动次数在30次即可;在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可鼓励且帮助患者进行床上的翻身训练以及主动活动,也可进行行走训练、床边的坐位训练等。并且对患者的手指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如如厕、穿衣、洗漱等,持续对起四肢的协调性、手指的灵活性锻炼,进而改善其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1.3 观察指标
生活能力用BI评价[4];运动功能用FMA评价[5],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越好。
生活质量[6]:SF-36评价,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心理状态[7]:SAS和SDS评价,分数越高表示心态越差。
治疗效果[8]:显效、有效、无效。
并发症:肩痛、肩关节半脱位等。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分析数据,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比较
护理前,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对比[(`x±s),分]
分组 | 例数 | FMA | BI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0 | 42.00±4.18 | 82.78±6.16 | 50.22±1.86 | 91.20±2.41 |
对照组 | 40 | 41.96±4.16 | 67.26±5.12 | 50.16±2.78 | 74.26±2.09 |
T值 | 0.326 | 5.201 | 0.412 | 4.30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分组 | 例数 | 躯体功能 | 认知功能 | 角色功能 | 情绪功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0 | 60.25±1.28 | 94.85±1.65 | 67.14±1.02 | 91.47±1.75 | 64.21±2.85 | 92.56±1.66 | 64.50±2.48 | 95.23±2.00 |
对照组 | 40 | 60.30±1.32 | 74.23±1.07 | 67.17±1.10 | 72.32±5.87 | 64.22±2.88 | 68.20±3.14 | 63.56±2.47 | 72.49±1.38 |
t值 | 0.351 | 6.024 | 0.421 | 5.124 | 0.395 | 6.025 | 0.521 | 6.724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x±s),分]
分组 | 例数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0 | 52.41±8.12 | 40.10±6.93 | 50.23±6.60 | 41.23±7.62 |
对照组 | 40 | 53.10±7.84 | 46.47±8.09 | 49.56±7.13 | 46.12±8.40 |
t值 | 0.362 | 5.852 | 0.521 | 5.714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间对比(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分组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0 | 33(82.50) | 4(10.00) | 3(7.50) | 92.50(37/40) |
对照组 | 40 | 17(42.50) | 12(30.00) | 11(27.50) | 72.50(29/40) |
X2值 | 12.362 | 13.521 | 14.302 | 13.50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间对比(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分组 | 例数 | 肩关节半脱位 | 费用性肌肉萎缩 | 关节痉挛 | 肩痛 | 合计 |
观察组 | 40 | 1(2.50) | 1(2.50) | 1(2.50) | 1(2.50) | 10.00(4/40) |
对照组 | 40 | 2(5.00) | 3(7.50) | 2(5.00) | 2(5.00) | 22.50(9/40) |
X2值 | 5.362 | 5.201 | 4.302 | 5.221 | 11.55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AIS不但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其死亡率、致残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患者的下脑内动脉发生破裂,从而发生脑循环急性的功能障碍,该病存在相对较低的治愈率[9]。在疾病的早期,AIS患者可能发生短暂性的意识丧失、乏力、吐字不清、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此时患者没有获得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则会使病情恶化而发生言语不利、肢体运动障碍、持续的意识不清、感觉障碍等。该病的病死率在医学水平、研究的持续发展及深入下出现显著降低,但是大部分经过治疗后的患者伴随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受损的问题[10]。研究指出[]11,对AIS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将患者的肢体功能更好的恢复,将其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康复护理属于近些年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指的是患者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而实施康复锻炼,使其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有效改善,加快其康复进度[12]。对AIS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内容,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拟定康复方案[13]。在本研究中,将80例该类患者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研究,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AIS患者采取分期护理,对于急性期患者需要正确对其肢体进行拜访,进行肢体按摩和活动,促进血液更加快速的流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关节萎缩的情况,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则在床上实施翻身训练、站立平衡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进而将其患肢功能慢慢的恢复;恢复期则对患者生活功能等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坚持按部就班,不可盲目锻炼,对于患者自理能力、肢体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利。而且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因为肢体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而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干预效果[14]。本研究结果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存在良好的效果。
总之,对于AIS偏瘫患者,对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其心态的改善,运动及生活功能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发症的降低存在良好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婷,张凤梅.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凝血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8):172-174.
[2] 陈琴芬,陈敏华,陈晓红,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生活质量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74-177.
[3] 赖立英,兰火连,苏付兰,等. 中药湿热敷结合循经推拿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251-253.
[4] 叶小香,王秀婷,刘碧美. 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1):166-168.
[5] 张明,张敏兰,黄桂芷,等.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对改善其日常生活的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57-358.
[6]孙静群,石倩倩,刘美娜,等.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运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5):179-181.
[7] 侯勇娜,贾杜娟,吴瑕. 营养管理结合专职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困难及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8):166-169.
[8] 胡雪颖,信馨,米扬,等. 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23,29(9):72-74.
[9] 林坤,闫倩,马云云,等. 智能化下肢综合评估训练系统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1):3927-3930.
[10] 曹亚萍,杨秀兰,贠双林,等. 基于BCW理论的早期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养生,2023,23(11):848-852.
[11] 刘心,梁晓婴,杨益,等. 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7):147-149.
[12] 席小兰,罗丽珍.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1599-1600.
[13] 鲁梅. 思维导图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4):134-137.
[14] 吴维,李静.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8):118-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