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规范化健康教育;儿科护理;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护理依从性
正文
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复杂且难度较大,一部分原因是因患儿生理功能、免疫系统等发育不完全,再加上病情复杂、症状多变,若不及时给予有效干预与预防措施,不仅会随着病情进展导致后期治疗难度加大,还可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1]。另一部分是因患儿起病较急,导致大多数家长因对疾病认知不足而依法过度担忧,进而对医护人员提出过分要求。同时,若护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对待患儿与家长未有足够的耐心,导致沟通受到阻碍,
从而会使医疗纠纷事件增加,严重影响医院的发展[2~3]。因此,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加深家长对疾病认识,促进其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故此,本研究中将规范化护理融入常规护理中,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表1 一般资料情况
组别 | 例数 | 男剩 | 女生 | 年龄范围(岁) | 平均年龄(岁) |
对照组 | 60 | 31 | 29 | 5~12 | 7.37±1.04 |
观察组 | 60 | 30 | 39 | 6~11 | 7.43±1.12 |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并指导家长注意患儿合理饮食。做好患儿因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对环境陌生等因素导致其哭闹不止、害怕等不良情绪的安抚工作以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及时对患儿家长所遇相关问体进行答疑,并尽可能的为其提供帮助。
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规范化健康教育,如下:1)强化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技能等专业培训,充分掌握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同时,应侧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保障其与患儿、家长沟通的有效性,并且能够面带微笑、态度温和、亲切、耐心的与患儿沟通,建立与患儿的信任感,有利于后续医疗、护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临床实践。并设立奖罚制度,以增强其服务态度与职业素养。2)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增强与患儿家长沟通频率,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基本信息、饮食习惯等,并结合所掌握的患儿相关信息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计划。同时,依据患儿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护理内容,以提升护理质量。此外,还可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有利于提升患儿的配合度。3)健康教育护理计划落实。入院后协助家长顺利完成患儿相关检查工作。同时,发放疾病相关的宣传小手册,并采用简洁明了的话语,耐心为患儿及家长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例如哮喘,可为其讲解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日常防护等,并告知家长虽不能有效根治,但可通过规范化指导用药,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对于具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给予患儿进行隔离、保护,避免出现较差感染风险,但因患儿于家长接触时间受限,极易引发患者出现哭闹、恐惧、不安等消极情绪。因此,应明确告知家长隔离的必要性,同时对家长情绪进行安抚,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若情况允许可指导家属给予患儿相应防护措施,适当增加探视,缓解患儿消极情绪,提升其相关依从性。此外,还可利用互联网制作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动画短视频,不仅能够增加患儿观看兴趣,还可加深患儿对疾病的认识。而对于文化水平较低家长,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宣讲、观看宣传片等,同时进行现场答疑,使家长充分了解与正视疾病;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除却健康教育,还可侧重指导家长日常防护宣教。在讲解关于患儿冷敷、温水擦拭等护理措施时,可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保障家长能够充分掌握并实施。4)成效与评价。由护士长通过不定期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了解患儿及家长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人员服务等,根据家长、患儿反馈的信息评判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落实情况、护理效果、护理质量等。检查结束后对健康教育方案中不足或差错等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保障健康教育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表2 观察指标
项目 | 观察内容或评判指标 |
护理质量 | 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实践操作、健康教育、沟通能力、服务态度 |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 疾病知识、预防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用药知识 |
生活质量 | SF-36量表 |
护理依从性 | 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5.0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
护理后,两组对比(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水平对比[(`x±s),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文书 | 基础护理 | 实践操作 | 健康教育 | 沟通能力 | 服务态度 |
观察组 | 60 | 93.32± 3.32 | 95.36± 3.22 | 94.33± 3.42 | 95.06± 2.38 | 91.46± 8.74 | 89.36± 10.18 |
对照组 | 60 | 73.03± 3.35 | 80.12± 2.37 | 79.37± 3.27 | 81.06± 3.82 | 83.46± 8.74 | 82.36± 10.18 |
t | 30.512 | 27.047 | 22.424 | 22.012 | 23.472 | 21.258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护理后两组对比(P<0.05)。见表4。
表4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比(`x±s)
组别 | 疾病知识 | 预防知识 | 自我护理知识 | 用药知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n=60) | 73.38 ± 6.36 | 88.85 ± 4.68 | 74.36 ± 6.29 | 90.25 ± 4.58 | 70.28 ± 6.56 | 87.35 ± 4.82 | 71.37 ± 6.48 | 89.63 ± 4.53 |
对照组(n=60) | 73.55 ± 6.43 | 80.25 ± 5.52 | 74.42 ± 6.37 | 82.35 ± 5.45 | 70.43 ± 6.68 | 78.87 ± 5.74 | 71.75 ± 6.52 | 79.28 ± 5.57 |
t | 0.047 | 10.148 | 0.039 | 9.225 | 0.117 | 9.538 | 0.074 | 11.265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生活质量
护理后,两组对比 (P<0.05)。见表5。
表5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分组 | 例数 | 健康状态 | 身体功能 | 社会功能 | 心理健康 | 总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60 | 24.58±5.25 | 26.26±5.47 | 13.67±2.23 | 15.57±2.88 | 11.75±2.43 | 14.34±2.85 | 12.27±3.33 | 14.85±3.84 | 67.55±7.63 | 73.74±7.84 |
观察组 | 60 | 24.37±5.79 | 29.68±6.28 | 13.16±2.77 | 18.69±2.47 | 11.43±2.65 | 18.44±2.16 | 12.54±2.86 | 17.87±3.43 | 67.25±8.25 | 85.77±7.43 |
t | 0.515 | 5.175 | 0.358 | 5.724 | 0.379 | 6.437 | 0.259 | 6.723 | 0.494 | 7.043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4两组护理依从性
两组对比 (P<0.05),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依从性对比[n(%)]
组别 | 例数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 | 不依从 | 总依从性 |
观察组 | 60 | 36(60.00) | 22(36.67) | 2(3.33) | 58(96.67) |
对照组 | 60 | 30(50.00) | 19(31.67) | 11(18.33) | 49(81.67) |
X2 | 8.137 | ||||
P | <0.05 |
3讨论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也发生巨大改变。使其由单一的病症护理转变为以患者生理、心理等全方面护理。但是,以往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当代儿科中护理需求。因此,为提高患儿及家属对疾病认知与相关依从性,需给予其科学、系统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十分必要[5~6]。以往的常规护理对疾病的不良事件起不到有效预防,并且多数护理人员存在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强,且缺乏主动性,服务意识较差等问题,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甚至引发医疗纠纷[7]。再加上患儿自身原因、家长对疾病的不了解等因素,进而导致患儿出现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使其配合度下降,从而加深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不理解、不信任,导致患儿相关的医疗措施不能顺利进行,不仅使患儿病情厌恶,还会增加后期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8~9]。而规范化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以患儿、家长详细情况为其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措施[10]。在落实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优化、完善,使其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效用,提升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增强其自护能力。同时,为了能够使患儿及家长充分了解疾病,加深理解,护理人员应用简单话术普及相关健康知识,还利用互联网播放短视频,使患儿及家长更直观的了解疾病,加深印象。不仅能够保住患儿及家长便于理解,还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患儿疾病来说,使家长能够协助患儿做好日常防护,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强患儿依从性与家长预防意识。对于家长来说,依据不同的文化程度给予其个性化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健康教育护理质量。但是,与常规护理中健康教育比较,规范化健康教育应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职业素养与专业护理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沟通技能,以保障与家长沟通有效性,减少医疗纠纷事件,改善护患关系。此外,通过加强培训,设立考核、奖罚子厚度,能够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使健康教育护理充分落实,并发挥其护理效果。由表3~表6 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健康知识掌握、护理质量及护理依从等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将规范化健康教育植入常规护理中,其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但加深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印象,还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与患儿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冬梅,王瑞莲,张艳.童趣式健康教育结合规范化护理在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82-84
[2]许然然,刘宁,刘立娜.论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7):0164-0167
[3]韩洁,蒲向阳,姜慧,邓昱,邓胜勇,陈仲会,余雪飞.BOPPPS教学模式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8):137-141
[4]谢贵华,成忠莎,万艳平,柏晓玲,陆雅洁,滕娟,田茂琴,李业涛,易一乐.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73-76
[5]杨波,陈丽红,董正娇.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6):0116-0119
[6]孙文娟,陆金珠,李苏静.规范化健康宣教联合舒适护理对发热门诊病人发热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3):537-540
[7]许素墩,赵婷鹭,兰恩西.针对性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晚期肝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2):9-12
[8]魏小英,涂璨,陈群连,颜琼.术前排尿训练联合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3,21(29):4119-4122
[9]常鑫,陈英,陈海林.基于IKPA的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微创医学,2023,18(4):532-534538
[10]单静,吕苏梅,李海红,刘伟.思维导图联合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病人胸壁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3,9(13):2381-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