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应对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莫晓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9

摘要

通过对二元应对的缘起发展、相关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及其在患者及配偶中的应用,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患者及其伴侣间二元应对的研究现况,为构建基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患者及配偶间的二元应对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元应对;理论模型;病人;伴侣;综述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项目,

项目编号:Z-A20220374

二元应对的概念出现在1990年代初,试图将个体导向的压力和应对模型扩展到系统的夫妻互动。Bodenmann [1]认为二元压力指夫妻双方共同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二元应对指夫妻双方共同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与策略。本文旨在对二元应对的缘起发展、相关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及其在慢性病患者及伴侣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二元应对的应用更加广泛,为我国临床护理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1 二元应对的发展及其理论模型

1.1 二元应对的发展

在发展二元应对之前,压力和应对的概念化主要由交易模型指导,主要集中在与压力和应对反应的经历有关的个体认知和情感过程。交易模型认为,当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可用资源不足以满足特定情况的需求时会承受压力,通过以情绪或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措施来应对压力[2-3]。尽管面向个人的压力理论表明压力通常起源于社会环境,个体的应对措施可能会对他们的环境产生影响,因此理论家Bodenmann[1]提出了一种在夫妻环境中明确的压力和应对过程互动观点,强调了伙伴之间相互依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压力和应对的互动观点中,伙伴的压力在概念上是互惠的:两个伙伴的压力经历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一个伙伴的压力变成了另一个伙伴的压力。Revenson等人[4]提出将压力和应对视为人际关系而非内部心理现象将对应对的理解从个人责任转变为将应对视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夫妻间责任包括认知评估,压力情绪,合作伙伴之间共享应对行为。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发生在伴侣间的压力事件视为二元结构,即二元压力指具有亲密关系的伴侣双方共同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而二元应对则定义为具有亲密关系的伴侣双方面对二元压力事件时的共同反应与策略。

1.2 二元应对的理论模型

二元应对的理论模式有多种,尽管二元应对的各种发展模型都将应对的概念视为伙伴之间相互依赖的过程,但是他们在关注领域方面有所不同

一致性模型 该模型是于1985 年由Barbarin [5]开发,主要关注伴侣的个体应对方式(例如解决问题,认知重构,情感表达)之间的一致性或契合度,即患者和配偶之间应对反应的协调程度和相互支持程度,而其余的二元应对模型则侧重于伴侣如何帮助彼此应付压力。

关系聚焦模型 该模型强调以关系为中心的应对策略,对伴侣承受压力的伴侣的反应类型进行了分类(主动参与,同情反应,过度保护,保护性缓冲),于1986 年由Coyne [6]提出,他们是首次提出除了考虑以情绪或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应对策略之外,还强调以关系为中心的应对策略,该模型主要适用于自我效能较高、关系满意度较高的夫妻中,同时也强调配偶的共情理解在促进患者康复以及减轻夫妻双方负面情绪中的重要作用。

系统交互模型 该模型是于1995 年由Bodenmann[1]提出,关注合作伙伴之间的压力交流,合作伙伴之间相互提供的消极和积极支持以及应对共同压力源的联合策略。该模型较为常见积极二元应对能有效调整两者之间的应对方式,使慢性病患者与照顾者共同参与,共同决策。而消极应对中的制约与过度保护均不利于慢性病患者的康复,会造成患者角色强化,功能减退,过分依赖照顾者,加重照顾负担。Staff[7]研究表明,积极应对被认为可以为面对压力的伴侣恢复一定程度的动态平衡,而消极应对则会减弱伴侣对压力源的调整;同时系统-交易模型是突出将压力沟通作为二元应对维度的模型之一。

发展情境应对模型 该模型侧重于伴侣应对共同压力源的努力以及发展(如关系长度,生命周期阶段)和情境问题(如文化,社会问题,经济)的影响。Berg [8]专门针对夫妻应对慢性疾病而开发的。发展-情境应对模型强调在实际应对策略之前压力评估的重要性,包括对应对策略和应对情况所需资源进行评估;其中夫妻对慢性病的评估和应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不同变化并且是双向影响的过程。Badr [9]认为,发展-情境应对模型还强调发展和背景因素在评估压力源和应对反应中的作用。在发展方面,该理论认为应对疾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疾病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不同变化。在背景因素方面,该模型强调了背景因素(如文化、性别、婚姻质量和慢性病的需求等)在夫妻应对慢性病过程中的作用。

2 二元应对的影响因素

2.1 婚姻满意度

Bodenmann Falconier [10]的一项Meta 分析显示,配偶的二元应对与婚姻关系的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且此种正相关不受性别、年龄、婚龄、受教育程度及国籍的影响。但此项Meta 分析纳入的文献中所有参与者均为欧洲地区大学教育水平的中产阶级,所以在文化背景和受教育水平上存在偏倚,对结果的代表性有一定影响。随后Bodenmann 团队又在全球35个国家开展了研究[11],最终的结果表明,配偶间二元应对与婚姻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国家之间有差异。这说明不同国家因国体国制社会文化等差异,对夫妻的二元应对产生了影响。

2.2 性别因素

有研究[12]显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感受到照顾负担,为了不增加这种负担,他们可能会避免与他们所爱的人就敏感和情感消耗的问题进行交流。Bodenmann 团队这个在35 个国家开展的研究[11]还显示配偶间二元应对与婚姻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在一些国家男性关联度更高,而在其他国家,女性的关联度更高。

2.3年龄因素

Bodenmann [13]的研究显示,老年夫妇在积极情绪二元应对上存在差异,应对水平较低,与老年固有思维逻辑和应对知识缺乏有关。有研究[14]认为,年轻伴侣在二元应对过程中较中年人水平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积极和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于年轻夫妇来说都具有相互影响,该研究显示,相较于高龄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夫妻二元应对得分更低,同时夫妻应对行为更易受夫妻双方的关系影响。因此,年轻癌症患者及其配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

2.4 疾病因素

癌症患者及其配偶的二元关系与疾病本身及治疗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为癌症类型、患病时间与疾病所处阶段和治疗类型等.一项针对大肠癌和肺癌患者配偶的研究[15]表明,肺癌患者有更好的二元相互依赖性,从而二元双方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结局.Rottmann[16]对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进行纵向追踪,结果显示二者在手术后的抑郁水平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疾病的进展,采用积极的二元应对策略进行调试后,其抑郁水平会显著改善。Pereira [17]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治疗类型仅为手术治疗对比化疗或者放疗,患者及其配偶的癌症相关压力水平会更低,进而可以促进更好的二元调整。

3 二元应的应用

目前二元应对的应用研究主要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以夫妻为基础的二元应对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例如

Comez [18]83 对乳腺癌患者夫妻进行二元应对干预,研究采用对照设计,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夫妻二元应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夫妻间适应性得到明显改善。再经过3个月干预后,干预组夫妻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中的功能性幸福感表现更好。Tiete[19]纳入64 对癌症患者夫妻进行交流技巧为核心的二元应对干预,干预6 周后,干预组亲密关系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以沟通为主的二元应对干预可显著地改善夫妻亲密关系。Porter [20]对癌症患者夫妻进行以自我表露为主题的二元应对干预,鼓励患者表达患病的想法和感受,并进行反省性倾听培训,结果显示,干预后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明显改善。

任立威等[21]通过对肠癌患者实施二元应对干预,促进肠癌病人及其配偶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了病人与配偶之间的婚姻亲密关系。研究中将病人和其配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指导,通过疾病认知、缓解压力、饮食调节、改善睡眠以及夫妻关系强化等对肠癌病人及其配偶进行干预,并鼓励病人和其配偶根据指导的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增加互动的频率,使夫妻二人最终形成统一的标准。薛平莉[22]的研究中,亦将患者及其配偶视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疾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及其配偶阅读健康知识宣教材料,组织其共同观看宣教视频,了解宫颈癌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康复要点,以及术后放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等,通过以上干预方式,结果表明,将二元应对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中,可有效缓解患者及其配偶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与配偶之间的亲密关系,提高其生活质量。

4 二元应对的干预措施

4.1 认知行为夫妻疗法

认知行为夫妻疗法是以夫妻为基础、 提高沟通技巧为核心的一种行为改变方法。研究[23]认为,参加以短期认知行为干预的培训计划,如伙伴学习计划,可在伴侣婚姻稳定方面取得长期效果,而夫妻双方共同进行技能培训和疾病健康教育,可减少双方在疾病方面的回避。因此,积极的认知行为干预的培训能增强伴侣间的二元应对技巧,能改善压力应对产生的功能变化。

4.2 夫妻沟通技巧培训

Tulloch等[24]通过提高夫妻对疾病的认知、开展夫妻沟通技巧培训,对39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与配偶进行8个疗程的干预,结果显示,患者与配偶的夫妻关系、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Heinrichs[25]等对72 对乳腺癌患者或妇科肿瘤患者及其配偶采用面对面培训和电子补充材料,调整患者与配偶的认知行为,干预的核心是沟通技巧的培训,利用培训指南,对夫妻关系之间的表达和倾听技巧进行培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恐惧感降低,配偶的疾病逃避程度降低,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具有较高的关系应对技巧。

4.3夫妻应对增强训练

有研究[26]显示,病人和伴侣共同进行技能培训和疾病健康教育,可减少双方在疾病方面的回避,增加创伤后的成长,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并帮助伴侣间的生活恢复到令人满意的关系。

5 小结与展望

综上可见,将疾病的常规护理干预与以提高二元应对为目的的心理干预相结合,通过加强患者及其配偶的互相支持,促进伴侣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增强夫妻间的支持、信任和凝聚力,进而改善患者夫妻间的亲密关系,缓解患者及其配偶的心理压力,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疾病。目前我国二元应对相关研究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还未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领域。如不孕症,近年来不孕症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出生人口呈断崖式的下跌,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开展二元应对在不孕症中的研究较少,有必要在不孕症中就进行二元应对的相关研究,分析不孕症患者及配偶的二元应对能力,构建有效的二元应对护理措施,促进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从而提高不孕症的助孕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Bodenmann G.A systemic-transact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and coping in couples [J].Swiss J Psychol, 1995, 54(1):34-49. 

[2] Lazarus RS.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New York: McGraw-Hill, 1966:426-453.]

[3] Folkman S,Lazarus RS,Dunkel-Schetter C,et al.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 cognitive appra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outcomes. J Pers Soc Psychol, 1986, 50(5):992-1003.

[4] Revenson TA, Kayser K, Bodenmann G.Emerging perspectives on couples coping with stres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5:13-15.

[5] Barbarin O A, Chesler H M A. Stress, coping and marital functioning among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ancer [J].J Marriage Fam, 1985, 47(2):473-480.

[6] Coyne J C, Delongis A. Going beyond social support: 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adaptation [J].J Consult Clin Psychol, 1986, 54(4):454-460.

[7] Staff H R,Didymus F F,Backhouse S H. The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dyadic coping in clos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arrative synthesis [J].Anxiety Stress Coping, 2017, 30(5):498-520.

[8] Berg C A,Upchurch R.A developmental contextual model of couples coping with chronic illness across the adult life span[J].Psychol Bull,2007,133(6):920-954.

[9] Badr H,Acitelli L K. Re-thinking dyadic coping in the context of chronic illness [J].Curr Opin Psychol,2017(13):44-48.

[10] Falconier M K, Jackson J B, Hilpert P, et al. Dyadic coping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5, 42:28-46.

[11] Hilpert P, Randall A K, Sorokowski P, et al. The Associations of Dyadic Coping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Vary between and within Nations: A 35-Nation Study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6, 7.

[12] Kristjanson LJ, Nikoletti S, Porock D,et al.Congruence between patients' and familycaregivers' perceptions of symptom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terminal cancer. J Palliat Care, 1998, 14(3):24-32.

[13] Bodenmann G, Widmer K.Coping with stress by the elderly: a comparison of you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ouples [J]. Zeitschrift Fur Gerontologie Und Geriatrie, 2000, 33 (3):217-228.

[14] Acquati C, Kayser K. Dyadic coping acrossbthe lifespan: a comparison between younger and middle-aged couples with breast cancer. Front Psychol, 2019(10): 404.

[15] Kelley D E,Kent E E,Litzelman K, et al. Dyadic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cancer patient and caregiver health: an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ing approach[J].Psychooncology, 2019,28(7):1453-1460.

[16] Rottmann N,Hansen D G,Larsen P V, et al. Dyadic coping within couples dealing with breast cancer: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 based study[J].Health Psychol,2015,34(5): 486-495.

[17] Pereira M G,Figueiredo A P,Fincham F D.Anxiety,depression,traumatic 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a study with Portuguese patients and their partners[J].Euro J Oncol Nurs,2012,16(3):227-232.

[18] Comez S,Kara Y O.The effect of web-based training on life quality and spousal adjustment for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nd their spouses[J/OL].[2020-04-09].

[19] Tiete J,Deluavx N,Aurore L,et al. Efficacy of a dyadic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their caregivers: a randomized pilot trial[J].Patient Educ Couns, 2020, 104(3): 563-570.

[20] Porter L S,Fish L,Steinhauser K.Themes addressed by couples with advanced cancer during a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intervention[J].J Pain Symptom Manage,2018,56(2):252-258.

[21] 任立威, 薛伟男.二元应对干预对肠癌病人及其配偶心理困扰和亲密关系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9,33(15):2568-2572.

[22] 薛平莉.二元应对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心理压力及亲密关系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49-150.

[23] Halthweg K.Partnership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J].Psychotherapeut, 2019, 64(5):386-400.

[24] Tulloch H,Johnson S,Demidenko N,et al.An attachment-ba-sed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ir partners:a proof-of-concept study[EB/OL].(2020-12-21)[2020-12-24].

[25]  Heinrichs N, Zimmermann T, Huber B, et al. Cancer Distress Reduction with a Couple-Based Skills Train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12, 43(2):239-252.

[26] Alipourz, Kazemia , Kheirabadig , etal .Marit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to promote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during pregnancy : a couple focuse dapproach[ J ] .ReproductiveHealth , 2020 , 17 ( 1 ): 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