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彭茜

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样本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6月间。抽签法随机分组,分2组,60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并发症中,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负性情绪中,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生活质量中,观察组护理后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血糖水平中,观察组护理后FPG、2 hPPG、HbAlc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效果良好,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糖水平,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发症;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血糖水平

正文


前言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据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发病率约为11.6%[1],且受肥胖、熬夜、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该发病率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以人体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特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可累及心脏、肾脏等多个脏器组织[2],且为终身发病,故而需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方可保障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护理干预+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血糖控制。但常规护理内容较生硬,缺乏人性化、科学性,护理效果并不理想[3]。而人性化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能够立足于患者角度,充分分析其护理需求,制定个体化、科学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4]。本文即选择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样本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6月间。抽签法随机分组,分2组,60例/组。

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5.84±5.42)岁,最高78岁,最低40岁。病程(5.82±0.86)年,最长10年,最短2年。

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5.80±5.45)岁,最高78岁,最低42岁。病程(5.85±0.84)年,最长10年,最短3年。

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患者均确诊糖尿病[5]。临床资料完整。无精神异常。签署同意研究书。

1.2.2排除标准

沟通和(或)认知障碍者。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途失访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予以常规护理,具体:(1)环境干预:加强患者及家属环境干预的重要性指导,叮嘱其定期清洁住房环境、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内的空气流通,以提高居住舒适性。(2)健康指导:加强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用药的指导,详细讲解病因、危险因素、合理用药重要性等内容,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认知。(3)血糖监测: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要求患者定期向医护人员反馈血糖水平。(4)定期随访: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进行随访,主要了解患者近期血糖水平、日常生活内容,基于其血糖变化予以个体化的生活指导,指正患者不足之处。

1.3.2观察组

本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具体:(1)人性化健康教育:教育前,护理人员需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同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患者详细的个人信息,基于其疾病认知、理解能力制定人性化的教育方案,并在教育过程中耐心聆听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和需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及时解答其疑问,缓解其疾病恐惧情绪,增强血糖控制信心。(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在护患沟通中充分分析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着重负性情绪发生发展评估,结合心理学知识,予以患者充分的鼓励和关怀,还可列举成功案例,以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同时可指导家属多多予以患者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让患者切实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康复信心。(3)饮食指导:开展多学科合作,基于患者的饮食习惯、饮食喜好制定其个体的饮食计划表,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低脂低盐”饮食原则,严禁患者食用腌制类食品,并为其合理选择主食;通常情况下,患者主食中谷类、豆类食物摄入占比需超全部食物的1/3,蔬菜摄入量日均需超过500 g,还需适量食用高蛋白质食物(如不含蔗糖和蜂蜜的奶制品,日量300 mL左右为宜),同时适量增加水果、坚果的食用,但水果需以低糖类水果为主,坚果日量需在30~50 g。(4)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病情、血糖控制效果、身体素质等信息,充分评估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基于风险等级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5)人性化日常生活干预:含运动、作息两个方面,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身体素质,制定个体化的有氧运动指导方案,鼓励患者每日适当强度的运动,并科学作息,减少夜间房间周围的噪音,减少睡前运动,睡前温水泡脚,提高睡眠质量。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得分

参考资料[6],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

HAMA量表总分56分,含14个项目,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HAMD量表总分56分,含17项内容,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1.4.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

参考资料[7],采用简化SF-36量表。含四个方面。单方面分值100,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

FPG、2 hPPG、HbAlc三项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并发症中,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1。

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糖尿病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总发生率

对照组(n=60)

2(3.33)

4(6.67)

1(1.67)

7(11.67)

观察组(n=60)

0(0.00)

1(1.67)

0(0.00)

1(1.67)

X2

-

-

-

4.8214

P

-

-

-

0.0281

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得分比较

负性情绪中,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2。

2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得分比较`x±s

组别

HAMA

HAMD

对照组(n=60)

15.77±1.80

12.98±1.53

16.11±2.12

13.17±1.88

观察组(n=60)

15.81±1.75

10.12±1.22

16.14±2.08

10.96±1.43

T

0.1234

11.3209

0.0782

7.2473

P

0.9020

0.0000

0.9378

0.0000

2.3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生活质量中,观察组护理后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3。

3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x±s

组别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认知

精神状态

对照组(n=60)

70.54±5.82

77.44±6.08

71.52±5.77

79.27±5.95

74.78±5.38

82.14±5.92

71.72±5.04

76.68±5.36

观察组(n=60)

70.58±5.80

85.82±6.46

71.55±5.72

86.82±6.24

74.73±5.43

89.45±6.04

71.75±5.01

83.42±5.75

T

0.0377

7.3171

0.0286

6.7828

0.0507

6.6951

0.0327

6.6415

P

0.9700

0.0000

0.9772

0.0000

0.9597

0.0000

0.9740

0.0000

2.4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血糖水平中,观察组护理后FPG、2 hPPG、HbAlc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4。

4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x±s)

组别

FPG(mmol/L)

2 hPPG(mmol/L)

HbAlc(%)

对照组(n=60)

10.88±1.33

8.56±1.02

15.78±2.04

12.12±1.78

8.90±1.42

7.69±1.28

观察组(n=60)

10.85±1.30

7.12±0.88

15.74±2.07

9.92±1.43

8.94±1.40

6.28±1.06

T

0.1249

8.2799

0.1066

7.4635

0.1554

6.5718

P

0.9008

0.0000

0.9153

0.0000

0.8768

0.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健康及防治知识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系统的治疗和干预,以实现自身血糖控制[8]。但目前临床尚无糖尿病特效治疗药物,患者需长期用药+生活管理,方可实现血糖的持续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维持身体健康状态。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质量,对其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意义重大。

常规护理多注重患者用药指导、血糖监测,内容较为生硬、简单,导致护理质量难以提升[9]。而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理念,能够立足于患者角度,明确护理目标,充分考虑患者护理需求以及影响护理目标的因素,制定高效、符合需求的护理措施,并改善工作人员态度,促使其将人性化、个性化护理服务带入护理工作,从而改善患者身心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得到最好的护理效果[10-11]

本文中,观察组护理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便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研究[12]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能够从用药、饮食、运动、作息等多个方面开展血糖控制,并充分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了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而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少于对照组(P<0.05)。则进一步凸显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优势。这是因为:人性化护理干预下,护理人员能够基于患者饮食喜好和习惯、运动喜好和习惯以及血糖控制需求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干预计划,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改善身体素养,并指导患者规律作息,极大提升了睡眠质量,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理舒适度;同时,人性化护理还可提升护患沟通、患者与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切实体会到医院和家庭的关怀,有效疏导负性情绪,增强血糖控制信心。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可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提升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爱治.手术室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3):109-110.

[2]郭光英.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3):111-112.

[3]惠维,韩卓维.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保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9):146-148.

[4]刘楠楠.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5):541.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6]刘丽娟.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5):117-118.

[7]王佳美.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3):122.

[8]王军. 人性化服务 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6):646-647.

[9]张翠.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3):111-112.

[10]付格侠,张芳琴. 人性化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7):166-168. 

[11]赵晓燕.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4):154-157.

[12]张雷霞.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2):120-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