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护理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梁顺美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 广东 广州 510170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护理当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范围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0例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水平和并发症、护理前后舒适度、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且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上,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舒适度、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护理当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射血分数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个过程中的舒适度和预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疾病的有效恢复。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急性左心衰;急诊;生活质量

正文


急性左心衰主要是指人体出现急性左心功能异常而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新排血量骤降,因此肺循环压力突然性增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导致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此种疾病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在1.5%2.0%左右,而年龄超过70岁人群的患病率大于10%。目前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导致我国的心衰患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急性左心衰大部分都是在慢性左心衰、感染、劳累等因素下加重所导致的[2]。当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疾病时,会表现为肺淤血、肺水肿、组织器官低灌注、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症状。临床相关数据结果显示[3],有80%以上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均会在急诊科室进行就诊,同时患者的疾病严重发展速度较为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预见性护理强调的是在患者疾病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阻止部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5]。本篇将针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诊护理当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现将报告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范围在20228月—20238月期间。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为18:12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均数为(62.54±10.36)岁。观察组30例,男女比例为20:10例;年龄在4680岁之间,均数为(63.12±10.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版)》疾病诊断[6];(2)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能够正常进行交流和沟通;(3)所有患者均自主意愿参与此次实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者、传染性疾病者;(2)患有血液疾病者;(3)依从性差者,无法配合护理实验;(4)中途退出实验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疾病的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方面。

观察组:(1)大部分患者对急性左心衰疾病缺少一个清楚的了解,从而在后续的治疗和护理过程当中会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有效疏导心理上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以主动地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并且在进行治疗、护理前,护理人员会主动和患者和家属讲解详细过程,并指导患者和家属要进行配合。(2)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学历程度采取不同方式,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充分的了解疾病控制的好坏,从而最大程度上获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合理运动和自我检测的重要性,将患者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另外需要叮嘱患者需要每天详细记录自己生活的内容。(3)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衰程度来为患者制定合适的休息时间和锻炼活动。对于心功能好的患者,一般是不会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只需要有意识避免较重的体力活以及剧烈的运动即可;而对于有着较轻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限制一定的体力活动,可以进行一些较轻的体力活,需要注意适当的休息;而对于中度的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并且保持每日充足的睡眠时间,卧床休息最好;而对于重度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绝对的进行卧床休息,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改变体位。并且对于长期需要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另外护理人员可以等到患者疾病有所缓解后,逐渐增加患者的日常活动量,避免由于长期卧床导致患者肌肉出现萎缩、静脉血栓的形成、皮肤损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左心衰患者需要重视日常排便的顺畅性,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日常饮食中多添加膳食纤维,有助于患者排便,减少便秘次数。(5)由于心衰患者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患者在使用相关药物后,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如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刻停止用药,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射血分数)。

2)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其中包括肌肉萎缩、静脉血栓、皮肤损伤、压疮。

3)采用舒适度评分量表(GCQ96100分为较舒适、8695分为舒适、7685分为不舒适、低于75分为极不舒适[7]

4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满分100分,获得的分数越高代表着生活质量也就越高[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且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水平(±s

组别

例数

舒张压(kPa

收缩压(kPa

心率(次/分)

射血分数(5

对照组

30

85.36±10.32

125.36±12.58

95.64±8.41

36.48±5.42

观察组

30

78.41±10.11

115.36±12.08

75.36±6.42

61.39±5.74

t

-

2.635

3.140

10.498

17.283

P

-

0.011

0.003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并发症上,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 并发症对比(%

组别

例数

肌肉萎缩

静脉血栓

皮肤损伤

压疮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310.00

13.33

413.33

310.00

1136.66

观察组

30

13.33

00.00

13.33

13.33

39.99

χ2

-

-

-

-

-

5.963

P

-

-

-

-

-

0.015

2.3 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情况

两组舒适度在护理前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护理前后舒适度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环境

心理精神

生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75.82±3.56

84.58±4.68

73.32±3.28

85.59±5.18

74.42±3.11

85.46±4.59

观察组

30

75.62±3.24

89.89±4.28

73.64±3.75

92.46±5.52

74.27±3.34

95.21±4.51

t

-

0.228

4.586

0.352

4.971

0.180

8.299

P

-

0.821

<0.001

0.726

<0.001

0.858

<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两组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4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62.85±3.25

75.28±4.11

64.33±3.52

77.24±4.25

64.25±3.82

75.45±4.33

66.25±3.23

76.63±3.25

观察组

30

62.38±3.49

88.46±4.26

64.18±3.41

87.52±4.15

64.14±3.44

86.24±4.28

66.36±3.05

87.32±3.47

t

-

0.540

12.195

0.168

9.479

0.117

9.707

0.136

12.315

P

-

0.591

<0.001

0.867

<0.001

0.907

<0.001

0.893

<0.001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疾病发病较为突然,并且临床医学上发病率也在逐渐呈现上涨趋势,目前已成为我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9]。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左心室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机体由于供血不足,此病主要症状为胸闷、呼吸困难、无力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0]

预见性护理措施则是通过分析和判断,对患者进行一个较为全面且综合的评估,从而提前预知可能会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切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11]。在本次研究当中为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结果得出: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且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上,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这是因为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疾病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休息时间和锻炼活动。对于心功能好的患者,一般是不会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只需要有意识避免较重的体力活以及剧烈的运动即可;轻度患者需要限制一定的体力活动,适当休息;中度患者需要控制体力活动,保持睡眠时间的充足;重度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改变体位[12]。此外由于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护理人员等到患者疾病有所恢复时,逐渐增加患者活动量,避免由于长期卧床导致患者肌肉出现萎缩、静脉血栓的形成、皮肤损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左心衰患者需要重视日常排便的顺畅性,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日常饮食中多添加膳食纤维,有助于患者排便,减少便秘次数[13]。两组舒适度、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学历程度,主动和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并且在进行治疗、护理前,护理人员会主动和患者和家属讲解详细过程,并指导患者和家属要进行配合[14]。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合理运动和自我检测的重要性,将患者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另外需要叮嘱患者需要每天详细记录自己生活的内容。此外,患者在使用相关药物时,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刻停止用药,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5]

综上所述,针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护理当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和预后生活质量,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贾嫄,张迎,王维维,.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6):99-101.

[2] 拓荣荣,杜少兰. 预见性思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影响探究[J]. 贵州医药,2022,46(9):1490-1491.

[3] 丁玉芝,刘瑞娟. 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5):665-668.

[4] 张婕,武彩虹,沈晓霞,. 身心全面系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分析[J]. 河北医药,2021,43(21):3290-3292,3296.

[5] 牛敬. 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的急救措施——评《急诊科护理手册》[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8):36.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4):343-363.

[7] 胡筱晶,赵永霞,宫立莹,. 以微信联系为基础的远程护理干预方案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9):91-94.

[8] 魏娇娇,王懿. 中西医结合护理联合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23,36(5):138-142.

[9] 俞剑东,郁艳梅,张佳. 协同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9):1295-1299.

[10] 李红梅,李方敏,杨铭霞. 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3):571-574.

[11] 胡娟. 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5):169-171.

[12] 林君卿,吴惠华,林琼梅. 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急性左心衰竭无创通气的价值[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2):30-32.

[13] 黄烨丽. 临床路径式护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并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71-73.

[14] 刘宁. 优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8):61.

[15] 苏贞,林凯师. 焦点解决模式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1,11(28):143-1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