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相关性指标;不良反应
正文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病情危急,疾病进展迅速,临床死亡率、致残率较高。虽然目前医学技术不断发展,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已有效果较佳的治疗方案,但在临床中仍旧存在病症控制效果不佳,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不断地研究更有效性临床治疗方法也是临床研究重点[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实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选用以往实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别列为大剂量组、常规组,其中常规组女31例,男48例,年龄35~71(49.63±3.17)岁,大剂量组女30例,男45例,年龄35~72(50.17±3.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自愿参与,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一般治疗: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性检查,并进行血压水平控制,心电监测,实行营养呼吸支持,采用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213479,规格:75mg,生产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治疗,并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13023635,规格:25mg,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100mg/次,1次/d。
常规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以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mg,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次,1次/d。
大剂量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以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mg,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g/次,1次/d,连续用药1月。
1.3 观察指标
临床相关性指标:主要统计患者治疗过程斑块面积(mm²)、IMT-中膜厚度(mm)来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统计发生脑出血、肾脏功能损伤、消化道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性指标比较
与常规组相较,大剂量组临床指标明显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性指标比较()
组别 | 例数 | 斑块面积(mm²) | IMT(mm) |
大剂量组 | 40 | 14.22±2.11 | 0.85±0.31 |
常规组 | 39 | 16.39±2.17 | 1.14±0.37 |
t | - | 3.685 | 3.109 |
P | - | 0.001 | 0.001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大剂量组10.00%(4/40),常规组7.69%(3/39),χ2=0.130,P=0.718,两组比较差异小(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病发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生命健康,而由于诱发因素较为繁杂,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实行更有效性治疗成为目前重点关注[2]。
常规治疗中主要采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实行治疗,并针对性实行呼吸、营养、补液支持,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而相关研究者表示通过加以阿托伐他汀可获得理想化效果。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明确表示通过加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剂量组患者临床相关性指标明显得以改善,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明确表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主要原因,由于阿托伐他汀具有较为良好的降脂、消炎作用,并对机体氧自由基具有清除效果,在改善急性脑梗死病症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而在治疗过程实行大剂量能够进一步增加药效,使患者病症快速改善,并具有促进机体恢复的效果,而在临床使用中并不增加不良反应,最终获得理想化效果[3]。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较佳,有效改善临床相关性指标,用药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吴钟江,梁赋,黄达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1年短期疗效及对患者预后运动能力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 43 (10): 2332-2335.
[2]孙海燕,王云成,田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 (05): 1065-1068.
[3]王鹏,孙中武,王本孝等.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 (05): 1049-1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