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ICU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郑玉倩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8月,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2例患者,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n=36)与精细组(n=36)。两组患者均接受有创血压监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精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有创血压监测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白昼及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睡眠质量评分(PSQI)与护理前比较明显降低,舒适度评分(GCQ)与护理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精细组患者护理后的白昼及夜间收缩压SBP、DBP水平及PSQI评分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低,GCQ评分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高(P<0.05)。精细组患者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行有创血压监测的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轻患者睡眠障碍,减少各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身心舒适度,护理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

ICU;有创血压监测;精细化护理;血压水平;并发症;不良事件;睡眠质量;舒适度

正文


重症监护室(ICU)是为重症患者提供特殊护理的单元,有创血压监测是ICU常见的护理操作,能够准确收集患者基础生命体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2]。但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会影响其病情恢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因此,在ICU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需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精细化护理是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以细化护理措施为导向,对患者实施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精心护理服务[4]。因此,本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ICU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4~20238月,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2例患者,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n=36)与精细组(n=36)。纳入标准:均接受有创血压监测;年龄≥18岁;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意义与内容,均书面同意参与;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者;伴免疫系统疾病者;伴血液系统疾病者;伴全身感染性疾病者;中途病情恶化者;病历资料不完者。常规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8~7551.78±8.42)岁。精细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0~7751.09±8.16)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ICU环境护理,遵医嘱进行药物护理,控制ICU人流量,对患者开展常规心理疏导。

1.2.2 精细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有创血压监测精细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⑴精细化监测操作:在充分考虑患者年龄、留置时间等因素基础上上,选择适宜的监测部位,比如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等 。穿刺时,穿刺针需要与表皮呈30~40°缓慢进针,有血液进入后将穿刺针下压15°,缓慢推进2mm,送入外套管后拔除内针,连通测压装置,注入稀释肝素液,液面与右心房同高,监测前将压力传感器调零校准。⑵精细化管道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血时需要将穿刺部位与导管接头处严格消毒,使用无菌贴膜覆盖穿刺部位,确保处于无菌状态,需要定期更换加压袋内生理盐水,定时冲洗测压管,确保通畅,加强巡视,避免管道对折、扭曲或受压,保证管道有效固定,连接紧密,出现漏气、漏液 。若管道被污染需要及时更换,防止管道脱落,使用交叉固定方式固定,并可使用3M弹力绷带外围固定,若患者存在躁动行为,可遵医嘱采取镇静治疗。⑶精细化并发症预防:经监测通道采取可能会导致动脉血栓形成,故在穿刺前需进行Allen试验,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床旁超声波定位下进行穿刺,尽量做到一见血,若导管内出现血凝管需立即拔出更换;若装置冲洗时未完全排出空气,管道连接不紧密或采集血液时空气进入,易导致动脉空气栓塞发生,所以在冲洗操作时需尽量排出空气,所有管道接头需要连接紧密,同时需要及时更换肝肾生理盐水;管道脱落可能会导致动脉出血,所以需要加强管理固定,必要时可进行肢体约束,护理操作合理规范,避免拉扯导管;嘱咐患者术后保持穿刺部位肢体伸直状态,拔管后按压进针点5min,并可使用绷带局部加压包扎以预防血肿发生。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水平  在护理前后,采用ACF-D1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两组患者昼夜血压指标进行监测,包括白昼及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

1.3.2 睡眠质量  在护理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评,该量表涵盖7个维度与16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0~3分)计分法,总分0~21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质量越差[5]

1.3.3 舒适度  在护理前后,采用中文版舒适度量表(GCQ),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进行测评,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与30个条目,采用Likert 41~4分)级计分法,总分30~12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身心舒适度越高[6]

1.3.4 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血栓等。

1.3.5 不良事件  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现异常拔管、管道阻塞、器械性压力性损伤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精细组患者护理后的白昼及夜间收缩压SBPDBP水平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

组别

时间

白昼

夜间

SBP

DBP

SBP

DBP

精细组

n=36

常规组

n=36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153.39±8.17

124.57±5.09αβ

152.70±7.89

146.05±6.33α

97.33±6.08

83.54±5.70αβ

96.84±6.16

91.92±4.29α

151.37±2.19

122.53±4.08αβ

151.08±2.36

137.94±3.52α

95.42±6.13

80.65±5.07αβ

95.71±6.26

87.49±6.53α

注:组内护理前后比较,αP<0.05;组间护理后比较,βP<0.05;下同。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精细组患者护理后的PSQI评分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组别

时间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精细组

n=36

常规组

n=36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1.84±0.61

1.04±0.52αβ

1.86±0.62

1.42±0.51α

2.13±0.60

1.02±0.51αβ

2.16±0.64

1.67±0.52α

2.16±0.67

1.14±0.55αβ

2.17±0.63

1.74±0.57α

2.12±0.68

1.03±0.50αβ

2.13±0.65

1.62±0.55α

续表2

组别

时间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

总分

精细组

n=36

常规组

n=36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2.17±0.62

1.12±0.53αβ

2.15±0.60

1.79±0.54α

2.14±0.61

1.07±0.52αβ

2.11±0.64

1.76±0.54α

2.18±0.62

1.02±0.51αβ

2.14±0.63

1.77±0.57α

14.74±2.28

7.44±1.24αβ

14.72±2.40

12.28±1.87α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适度比较

精细组患者护理后的GCQ评分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高(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适度比较(,分)

组别

时间

生理

环境

社会文化

心理精神

总分

精细组

n=36

常规组

n=36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9.42±1.03

16.29±2.05αβ

9.34±1.14

12.71±1.47α

14.48±1.28

22.23±2.41αβ

14.55±1.39

17.76±1.75α

17.23±1.56

26.64±2.42αβ

17.36±1.48

21.45±2.04α

24.18±2.48

33.25±3.78αβ

24.22±2.26

28.59±3.15α

65.01±4.74

98.41±6.37αβ

65.47±4.76

80.51±5.19α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精细组患者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见表4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精细组(n=36

常规组(n=36

χ2

P

并发症

出血

感染

血栓

不良事件

异常拔管

管道阻塞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12.78%

12.78%

00%

00%

25.56%

12.78%

12.78%

00%

616.67%

411.11%

12.78%

12.78%

822.22%

411.11%

38.33%

12.78%

3.956

 

 

 

4.613

0.047

 

 

 

0.032

3 讨论

有创血压监测是现阶段ICU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手段,能够实时、直观、有效、动态、准确地反映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并可作为采集血液标本的通道,减轻患者反复动脉穿刺造成的身心痛苦,还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在ICU患者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治疗及护理的依据[7,8]。但是在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存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问题,所以需配合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精细化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为患者实施更加精准、细致、规范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尽可能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9]

薛倩茹[10]研究结果显示,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对其开展精细化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将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可预防、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细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及PSQI评分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低,GCQ评分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与罗彩远等[11]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在于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加强监测操作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血压数据,以便于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同时通过加强管道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有效减轻患者睡眠障碍,进而提高患者舒适度[12]

综上所述,对行有创血压监测的ICU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轻患者睡眠障碍,减少各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身心舒适度,护理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玉英,江珊娜. 有创动脉监测配合精细化优质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9):85-87.

[2] 蔡勤妹,姜金花. 压力传感器固定装置在ICU危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J]. 福建医药杂志, 2023, 45 (01): 171-173.

[3] 廖燕娜. 正压输液接头运用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 (22): 132-134.

[4] 胡英杰,徐婷婷,吴彩羚等. 危重症患儿有创动脉压监测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 28 (09): 18-21.

[5] 暴晓,祝红娟,梁晓晶等. 危重患者无创血压及有创血压监测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 9 (07): 1123-1126.

[6] 谭丽嫦,李佩兰,梁霭媛. 基于FMEA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在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J]. 海南医学, 2021, 32 (13): 1765-1768.

[7] 曾桂华. 经鼻烟壶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衰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探究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1, 38 (03): 84-85.

[8] 赵慧,孙蕊,武娟. 床旁鼻肠管科学留置联合精细化管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 (23): 95-97.

[9] 丁媛媛,邹莺,段忠艳. 对进行有创桡动脉血压监测的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 [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 (05): 222-223.

[10] 薛倩茹. 精细化优质护理对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8):1052-1054.

[11] 罗彩远,黎艳. 正压输液接头运用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效果评价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 (07): 648-650.

[12] 陈亿,吴雷.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法在为ICU患者建立有创血压监测通路中的应用价值 [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 (01): 267-2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