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正文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价格不稳定
在整个建筑工程体系中,建筑材料不仅影响着工程质量,还决定了整体造价情况是否按照预算计划中进行。就目前情况来看,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价格不稳定导致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种建筑原材料蜂涌而出,在建筑市场内,各种各样的材料种类繁多,且费用支出较大。
简单而言,在整个建筑工程总体经费支出中,原材料的支出费用就占据了绝大部分。一些建筑企业对于经济效益要求比较高,所以会选择市场上价格偏低的材料,但这些材料的整体质量若得不到保证,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通常建筑工程队会购买大量的水泥、砂石、木材等,保证原材料的充足,甚至不考虑工程造价计划,使得整体费用支出远超于工程造价预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材料浪费等情况,这也会影响到整体工程造价支出。还有,市场上同一种原材料的价格相差较大,且波动频繁,如果财务预算人员无法准确估算价格变化情况,就会导致造价预算失误,严重的还会影响工程进度。
(二)工程图纸不完善
工程图纸在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内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是对工程信息资料的记录,也为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但是,许多建筑工程内部施工团队并没有认识到图纸的重要性,也无法保证工程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在施工时会遇到重重困难,还会影响到工程的成本预算。
建筑工程图纸是保证每个工程环节有条不紊进行的核心内容,施工人员要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材料数量的测算,采购人员也要按照图纸上的数据信息采购一定数量的材料。所以,图纸会影响到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建筑工程图纸不够完善,对造价控制程度明显不够。还有一些施工队伍不重视有效把握工程造价控制,导致其在施工环节中存在质量问题时,无法合理、科学的解决,为整个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现代化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意味着我国建筑行业要不断进步、不断提升,才能使其永远屹立在中国市场经济之中。基于此,若想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就要保证工程图纸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并提高工程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工程图纸的重要性。
(三)预算编制有缺陷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对于后续施工工作开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选择的建筑工程理念比较老旧,也没有完善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导致在实际工程作业中易出现造价预算控制混乱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整体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还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预算编制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采用的定额不准确;预算单价价格浮动较大;工程量没有按照业主制定的清单为准。简单来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过于注重“个人看法”,而不关注业主的意见以及企业制定的施工计划,导致在实际施工环节中不仅无法控制成本预算,还会出现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基于此,在当今的建筑工程内部,若想保证工程的整体情况,就要不断完善预算编制,并按照编制内的条例,予以施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在预算之内,避免资源浪费。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分析
(一)材料价格方面
上文已述,价格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因此,若想严格把控工程造价预算,就要在材料价格方面“下功夫”。建筑企业要加强对造价预算的监督审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落实“责任到个人”,并查明原因,予以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
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工作人员要派专人专项,对某些材料的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走访,并跟踪走访查看工程资金流水情况,加强管理力度,保证资金流向清楚、明白。同时,也要将市场中建筑原材料的价格情况制定记录表,绘制波动曲线,评估预测某一阶段某种建筑材料的价格走向。也可以采用分批次购进原料的方法,有效控制建筑原材料,保证材料供应充足,确保成本预估无误。除此之外,施工企业也要考察材料的供应商,并签订供货协议,确保原材料在出现问题时有迹可循。对于材料的运输和管理工作上,也要加强力度,保证材料质量,以此提升整体工程质量水平。在对预算情况进行检查时,如果发现与实际花销存在较大出入,要查明问题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
(二)施工图纸方面
施工图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核心的参考资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项目实施都需要参考图纸来完成,这不仅需要保证图纸的科学性、完善性,还要提高人员配合程度,并在图纸上标明,每个项目的总体造价预算。同时,建筑工程企业还需要细致的研究审核图纸内容,保证图纸规划和实际施工情况匹配,为整体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基于此,建筑工程企业不仅需要保证图纸的整体水平,还要提高工程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造价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简单而言,建筑工程企业需要综合培养预算人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监督管理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条不紊、游刃有余,保证造价预算工作有效落实。此外,还要提升造价预算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对于整体工程的重要意义,并在工作时做到细致、细心,为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提出合理的成本预算。在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找到问题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计划,为整体施工质量保驾护航。
(三)预算编制方面
合理完善的造价预算编制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预算人员既要制定完整的预算编制,又要确保自身的实际工作按照计划进行,避免因个人原因或客观因素影响工程进度。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分析:首先,在工程开始之前,就要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人员的编制准备工作,制定决策后,需要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现场细致的勘测,保证施工进度与预期计划相一致。其次,在设计初期,需要技术人员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制定施工图纸,并将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参考。还要相关人员气质研究分析结果,保证勘测现场后所制定的图纸有切实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还有,在施工时,工程造价人员要关注市场建筑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并结合实际的材料需求,合理把控调整工程造价预算数据。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可知钢筋价格约为4000元每吨,且三个月内价格有波动,在3700元到4200元之间。根据此数据,相关人员就可以适当调整钢筋采购数量,在价格最低时购进绝大部分,若后续施工时存在一定的需求,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材料。这样能够很好的控制成本,避免因钢筋价格上升使得整体工程预算超负荷情况的发生。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预算管理策略
(一)设计健全的变更审批制度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阶段是保证工程顺利交工和整体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做好造价控制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就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情况而言,工程量大、工期较长是主要特点,因而在这段时间内就会出现一些情况变更。比如:设计变更、工期变更等。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各项目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就需要相关人员设计健全的变更审批制度,一旦出现变更,要尽量提前,因为变更越早,所带来的损失越小。还有,在变更设计前需要对工程量及造价进行增减分析,并经过原设计单位的同意才能实施变更。假如,变更后的工程造价突破总预算,还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切实防止变更设计、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标准、提高工程造价等情况。在前期的施工合同内,要将可能会出现的变更情况纳入其中,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制度,避免因变更问题,影响整体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为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制定变更审批制度的同时,还要对整体施工方案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将质量、工期、造价等三项技术可能产生的经济费用指标进行比较,保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应用。
(二)严格把控现场签证手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签证手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包含工程名称;签证内容(附图、标注尺寸);签证原因;具体做法;签证的工程量、单价、金额;申报人、施工单位公章、现场负责人签字;施工现场监理签字;建设单位施工人员签字日期等内容。也就是说,通过签证手续能够对整体工程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是了解工程情况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若想保证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严格把控现场签证手续。可以实现专业人员对工程专业化管理,避免出现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算经济账”的情况,导致投资失控等严重后果。当然,在签证现场,除了要有施工方代表外,还要有建设方、监理方代表,保证变更签证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经济性,严格避免弄虚作假情况的出现,以免发生劳动纠纷。与此同时,在对建筑工程中特殊业务管理中,也要求造价管理者对其有全面的了解。比如:产品报废业务流程,报废后可再继续生产和报废后不能再继续生产的实际内容,以此降低施工阶段的造价成本,提升整体造价管理水平。
(三)严格执行成本预算计划
每项建筑工程都有其专门的成本计划,主要目的就是严格把控施工阶段的造价情况,避免出现造价超预算等问题,影响到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施工阶段,要严格执行成本计划,对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仔细检查并加以分析。工程内部的各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成本计划,以此为依据,检查工程造价的执行情况。当然,若出现实际成本与计划存在较大偏差的项目,要按照标准筛选成本差异,并对结果加以分析,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成本规划方案中需要明确标注各个工程项目所需的成本计划,比如:物料清单、MRP运算、生产订单、人工费用归集、制造费用归集、材料领用、完工入库、单据记账及期末处理、定义产品属性、成本计算、产品成分分配、账表查询等,使人通过查看成本预算计划,就能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支出情况一目了然,给予预算管理人员最直观清晰的审查内容。当然,项目管理者也要随时查看成本预算计划与实际经济支出情况,避免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数据差,保证整体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严格把关结算审查环节
结算审查环节是整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工程项目存在的造价预算管理问题将一目了然,也能给予工程管理者最直观的数据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结算审查环节,避免存在遗漏、超项等问题,影响审查结果。可以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审查方式,重点审查工程量结算的工程量,应以合同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并考虑变更工程量。审查时,审查人员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若在审查时发现工程存在变更或增加等情况,影响造价成本,就需要严格审查变更部分单价的组成与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是否相符。只有保证对工程量清单审查工作的细致、全面,才能有效避免在施工阶段存在造价作假、成本超预算等问题。在工程竣工后,也要注重结算价的审核工作,保证审核工程量的准确性。审核人员要根据竣工图设计变更和实际施工现场为主要依据,按照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律,逐项审核,防止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上虚增工程量来增加工程造价,为建筑工程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审查时,审查人员也需要将各项目工程的单价与实际定额单价是否相符作为主要审查内容,保证项目的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所包含的内容与单位估价表相一致。
结论: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是保证整体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为材料价格、工程图纸、预算编制等问题,为建筑工程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工作的重点内容,保证材料价格清楚、明了,确保施工图纸科学、合理,注重预算编制完善、全面。当然,在实际施工阶段的造价预算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计划,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保证整体建筑工程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齐琳琳.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财经界,2020(1):77.
[2]张燕莉.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8(12):258.
[3]刘鹏云.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3):46-47.
[4]周文光.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21.
[5]吴云云,寿郑翔.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浅析[J].建材与装饰,2020,(13):201-202.
[6]陈蕾.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40.
[7]李婷婷.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J].门窗,2019(2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