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消渴方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晓娜 1 李博兴2

1.任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062250 ​ 2.任丘市中医院(河北 沧州)062550

摘要

目的:观察消渴方治疗肺热津伤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对50例2020.1-2021.2期间我院收治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以双盲法进行组别均分,对比组、观察组各25例,分别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消渴方治疗。统计组间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指标,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血糖、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消渴方应用于肺热津伤型糖尿病中,可实现对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调节,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普及。


关键词

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消渴方;临床效果;血糖指标

正文


肺热津伤型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在中医学中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该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多饮、多尿、疲乏无力等症状,其发生机制与中医“肺主皮毛,开合通调”理论密切相关,认为是由于肺热损伤津液所致[1]。在全球范围内,肺热津伤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我国,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压力的增加等因素,这一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2-3]。常规的西药治疗,如降糖药物的应用,虽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长期应用可能导致副作用,如低血糖、消化不良等,并且难以从根本上调理体质。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消渴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案,针对肺热津伤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价值[4]。这一方剂主要采用清肺泻火、生津止渴的药物,如知母、石膏等,通过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减少症状的出现。临床实践表明,消渴方在减轻患者的口干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方面有显著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优势,采用消渴方治疗肺热津伤型糖尿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因此,对消渴方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对2020.1-2021.2期间50例我院收治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消渴方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1-2021.2期间对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以双盲法分组,25例/组。对比组:男女比例30:20,平均年龄(49.12±2.33)岁;平均病程(2.06±0.77)年;观察组:男女比例31:19,平均年龄(49.14±2.31)岁;平均病程(2.08±0.75)年。组间基线资料统计,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二甲双胍(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514;规格:0.25g)治疗,每次用药量为0.5克,日服三次,期间密切观察血糖指数的波动,以便适时调整用药剂量。治疗周期设定为两周一疗程,连续进行六疗程的治疗。

观察组:采用消渴方治疗。处方配置:茯苓、麦冬等量各10克,山药、黄精各15克,葛根20克,天花粉25克,黄连5克。根据不同症状调整配方,如口干多饮者加入生地20克、北沙参15克;津液严重损伤者添加玄参、天冬各15克;自汗、失眠者配合牡蛎、麻黄根各15克、龙骨20克;尿量过多者添入益智仁、桑螵蛸各15克、覆盆子、芡实各20克。将药材放入1000毫升水中,高火烧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直至浓缩至400毫升,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

治疗周期设定为两周一疗程,所有患者持续治疗六疗程观察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1)血脂水平:TG、TC、LDL-C、HDL-C。

2)血糖水平:FPG、2hPG、HbAlc。

3)①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1-无效率。

1.4数据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行X2检验、t检验。计以百分数/(±S)表示。P<0.05,有意义

2结果

2.1血脂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1.组间血脂水平统计(`x±s)

组别

例数

TG(mmol/L)

TCmmol/L)

LDL-Cmmol/L)

HDL-Cmg/d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5

6.44±0.51

4.71±0.25

3.35±0.33

1.57±0.36

9.27±1.05

7.44±0.81

35.52±6.66

55.61±4.89

对比组

25

6.43±0.50

5.39±0.34

3.34±0.32

1.93±0.48

9.26±1.04

9.33±0.80

35.51±6.59

43.22±4.79

t值


0.0700

8.0565

0.1088

3.0000

0.0338

8.3007

0.0053

9.0502

P值


0.9445

0.0000

0.9138

0.0043

0.9732

0.0000

0.9958

0.0000

2.2血糖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2.组间血糖水平统计(`x±s)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hPG(mmol/L)

HbAl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5

9.17±1.28

6.11±0.89

13.44±1.77

9.06±1.58

8.91±1.26

6.50±1.24

对比组

25

9.18±1.27

7.26±0.87

13.46±1.78

10.18±1.62

8.92±1.28

7.24±1.22

t值


0.0277

4.6200

0.0398

2.4747

0.0278

2.1270

P值


0.9780

0.0000

0.9684

0.0169

0.9779

0.0386

2.3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3:

3.组间临床疗效统计[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25

14(56.00%)

10(40.00%)

1(4.00%)

24(96.00%)

对比组

25

10(40.00%)

8(32.00%)

7(28.00%)

18(72.00%)

x²值


-

-

-

5.3571

P值


-

-

-

0.0206

3讨论

肺热津伤型糖尿病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有病型,其核心病理特点在于肺部热邪过盛导致津液亏损,进而引发典型的口渴、多饮、多尿等糖尿病症状[5-6]。病理机制上,肺热不仅耗伤津液,还可能导致气机失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进而引起血糖代谢紊乱。此外长期的不合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不当以及环境因素等也是致病的重要外在因素。在影响人群方面,肺热津伤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习惯的人群中。这类患者往往伴随有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症状,病情复杂且变化多端。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除了生理上的困扰,如持续口渴、频繁夜尿,还会出现慢性疲劳、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此类糖尿病的治疗,应注重从根本上调整和修复机体的内在病理机制[7-8]。中医治疗上主张采用清肺降火、滋阴生津的方法。消渴方作为治疗此类糖尿病的典型方剂,其主要作用是清除肺部的热邪,同时滋润肺阴,恢复津液的正常生成,从而达到缓解症状、调整机体内环境的目的。除了中药治疗外,患者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包括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定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并且重视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支持等方式减轻心理负担,提升治疗的整体效果。

在肺热津伤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西药治疗尤其是二甲双胍的应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局限性。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对于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二甲双胍因其减轻胰岛负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血糖,对改善患者症状有一定效果。然而,二甲双胍的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调整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尤其是对于肺热津伤导致的内分泌失衡和津液亏损状态。此外,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乳酸中毒等。与之相比,中医治疗方法如消渴方在治疗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时则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消渴方主要通过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的药效,针对肺热津伤型糖尿病的病理特点,从而达到调节身体机能、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其成分多为天然草药,如茯苓、麦冬等,对人体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服用。通过调整药物配比,消渴方还能够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例如对于口渴多饮的患者,可增加生地、北沙参等药材,针对性地滋阴降火;对于津伤严重的患者,则可加入玄参、天冬等药材,以增强滋阴生津的效果。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更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能更好地适应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治疗效果。由此可见,二甲双胍等西药在肺热津伤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虽然可以快速控制血糖,但长期应用存在一定限制,不能全面调理病理状态。相较之下,消渴方作为中医治疗的代表,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而且通过调整和恢复患者体内的津液平衡,从根本上改善病情,对于肺热津伤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血糖、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P<0.05。究其原因,消渴方在调节血脂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问题可能更加突出,消渴方中的药材如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降脂作用,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消渴方在调节血脂方面的作用更为全面和持久;消渴方在控制血糖方面也表现出明显优势,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衰退等问题,消渴方中的生地黄、麦冬等药材具有养阴生津、润燥清热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消渴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血糖,更符合中医整体调理的理念;消渴方在整体临床疗效方面具有优势的原因在于其综合调理作用,消渴方不仅关注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的控制,还注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通过调节整体机能,消渴方能有效缓解患者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消渴方中的药材多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助于减轻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将消渴方应用于肺热津伤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乾,徐铁岩,冯占荣,等.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观察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热津伤型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J]. 河北中医,2023,45(5):733-736,741.

[2] 刘可佳,王永志,秦芳芳,等. 基于现代文献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J]. 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0):40-45.

[3] 陈军. 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8):87-89,101.

[4] 曹瑞. 中药泡洗联合硫辛酸、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0):171-174.

[5] 刘玉霞. 中药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合并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ADL评分影响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3):40-42,50.

[6] 童铷烯,陈金水,吴天敏,等. 益气活血中药对糖尿病心肌病致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43(1):76-78.

[7] 周五金,符宋锋,叶树兰. 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水平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4):78-81.

[8] 黄雪云,陈春晓,赵玲.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足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3):10-14.

[9] 王文娟,齐鸣瑞,田利民. Nrf2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2,27(10):1163-1170.

[10] 郑雅琴,陈继东,曾明星,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机制与中药提取物干预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4):2029-20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