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对肾上腺储备功能的评价
摘要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单侧肾上腺切除;肾上腺储备功能
正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即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引发血容量上升、潴钠、排钾等临床情况,典型症状包括高血压、肌无力、肢端麻木等,并且还会对心、肾等脏器造成严重损伤,危及患者健康安全。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手术治疗是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促进血压、血钾、血糖等临床指标改善。虽然肾上腺具备突出的储备功能,在切除一侧肾上腺之后,对侧分泌激素依然可以满足生命需要,但单侧肾上腺切除也难免会影响对侧肾上腺储备功能,使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发生可能性上升[1]。本研究旨在分析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的价值和影响,对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3例展开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诊治的5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38至79岁,均值(58.14±4.04)岁,男30例,女23例,患病位置左侧28例,右侧25例,病灶直径1.2至2.1cm,均值(1.68±0.07)cm。纳入要求:(1)患者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标准;(2)患者病理类型即肾上腺瘤或皮质增生;(3)患者知情同意;(4)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无异常,可正常配合研究。筛除要求:(1)患者伴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因素;(2)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3)患者为自主分泌皮质醇者;(4)患者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实施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引导患者持侧卧位,将腰部抬高,给予全身麻醉,建立气腹,在脐上方腹直肌外缘做出1cm切口,用于置入腹腔镜,在肋弓下缘锁骨中线位置做出0.5cm切口、脐上方腋前线做出1.2cm切口,用于操作。通过超声刀将肝脏(右侧)或者是脾脏(左侧)下方后腹膜实施纵向剖开,促使肾上腺区处于充分暴露状态,对肾上腺中央静脉实施游离处理,然后结扎后切断,切除肾上腺和附近组织,实施术后处理,并将术后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同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压、血钾等指标基本恢复,切口愈合和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则符合有效的判断标准;不满足上述情况则为无效。
(2)并发症:对患者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血压异常、皮质醇缺乏、感染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进行记录。
(3)恢复情况:对患者首次下床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4)临床指标:主要含有收缩压、舒张压、血钾、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醛固酮、肾素、血醛固酮/肾素比值进行检测,数据收集时间为术前和术后(2周)。
(5)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6)对侧肾上腺储备功能:在术前和术后(2周)早上8至9点进行基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检测。同时,实施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引导患者在晚11至12点口服1mg地塞米松,于第二次早9点,进行0.25m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注射,于0.5、1、1.5、2h对皮质醇水平加以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为(±s),实施t值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
临床有效率为96.23%(51/53),无效率为3.77%(2/53)。
2.2并发症分析
血压异常、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为1.89%(1/53),未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77%(2/53)。
2.3恢复情况分析
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1至2.8d,均值(1.74±0.34)d,患者住院时间6至10d,均值(8.01±0.87)d。
2.4术前术后临床指标对比
根据表1可知,术后和术前临床指标差异显著(P<0.05)。
表1临床指标观察(±s)
时间 | 例数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血钾(mmol/L ) | 空腹血糖(mmol/L ) | 餐后2h血糖(mmol/L ) | 血醛固酮(pmol/L ) | 肾素(pg/ml/h ) | 血醛固酮肾素比值 |
术前 | 53 | 140.21±15.34 | 92.45±6.11 | 3.52±0.95 | 6.53±1.28 | 7.55±1.88 | 198.12±45.12 | 0.75±0.24 | 200.26±29.11 |
术后 | 53 | 130.94±10.3 | 88.17±5.40 | 4.10±0.96 | 5.66±1.06 | 6.30±1.65 | 168.25±40.14 | 0.92±0.28 | 179.50±22.77 |
t值 | - | 3.6524 | 3.8212 | 3.1264 | 3.8111 | 3.6380 | 3.6008 | 3.3560 | 4.0894 |
P值 | - | 0.0004 | 0.0002 | 0.0023 | 0.0002 | 0.0004 | 0.0005 | 0.0011 | 0.0001
这一排P值不能全部是0.0000 |
2.5术前术后心功能对比
根据表2可知,术后心功能相比于术前较为良好(P<0.05)。
表2心功能观察(±s)
时间 | 例数 |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 |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 | 左心室射血分数(%) |
术前 | 53 | 49.12±5.84 | 51.14±6.22 | 58.18±7.95 |
术后 | 53 | 45.26±5.96 | 47.08±6.10 | 64.12±7.63 |
t值 | - | 3.3677 | 3.3927 | 3.9245 |
P值 | - | 0.0011 | 0.0010 | 0.0002 |
2.6术前术后对侧肾上腺储备功能对比
根据表3可知,术前术后皮质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于术前,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术前(P<0.05)。如表4所示,术后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低于术前(P<0.05)。
表3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观察(±s)
时间 | 例数 | 皮质醇(nmol/L )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pmol/L) | 嗜酸性粒细胞(%) |
术前 | 53 | 306.25±32.19 | 6.11±1.21 | 4.77±1.50 |
术后 | 53 | 298.02±30.33 | 7.02±1.34 | 5.86±1.60 |
t值 | - | 1.3547 | 3.6694 | 3.6182 |
P值 | - | 0.1785 | 0.0004 | 0.0005 |
表4术前术后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s),nmol/L]
时间 | 例数 | 0.5h | 1h | 1.5h | 2h | 峰值 |
术前 | 53 | 377.25±47.62 | 483.18±70.25 | 584.24±91.20 | 650.15±120.27 | 660.24±131.20 |
术后 | 53 | 350.17±41.05 | 436.30±78.10 | 517.37±99.74 | 554.02±120.75 | 559.61±134.02 |
t值 | - | 3.1357 | 3.2490 | 3.6021 | 4.1064 | 3.9062 |
P值 | - | 0.0022 | 0.0016 | 0.0005 | 0.0001 | 0.0002 |
3讨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属于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表现,还会对心脏、肾脏等脏器造成损伤,引发肾功能损伤、心肌肥厚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治疗的过程中,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几乎均为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等,其存在效果显著等优势,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确保患者健康安全[3-4]。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临床有效率为96.23%(51/53),并发症发生率为3.77%(2/53),首次下床时间值(1.74±0.34)d,住院时间均值未(8.01±0.87)d。术前和术后临床指标差异显著,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心功能相比于术后较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侧肾上腺切除术临床效果较优、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有助于血压、血钾、血糖等指标改善,还有利于心功能恢复。血压在正常水平可以确保机体器官血流动力,有助于新陈代谢进行,一旦其水平异常则会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5]。血钾属于细胞动力性物质,在营养转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其水平较低会对心脏、中枢神经等造成严重影响[6]。血糖属于常见代谢指标之一,血糖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机体健康。此外,心功能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程发展、预后结果息息相关。因此,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疗效判断中,上述指标有着重要价值。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之中,可以减少手术应激,有助于术后恢复,可以将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7]。
本次研究证实,术前术后皮质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在肾上腺功能判断中皮质醇水平较为常用,但该指标深受采血条件影响,故难以凭借单一指标对肾上腺储备功能加以判断。之所以出现术前术后皮质醇水平相差有限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将单侧肾上腺切除后,通过调节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血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加,从而将皮质醇维持在正常水平[8-9]。在本次研究中,还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嗜酸性粒细胞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加以评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越高则说明功能越良好;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越高则代表功能下降[10]。术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低于术前,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术前,试验结果也差于术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意味着术后肾上腺储备功能明显差于术前。除此之外,在本次研究中也未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情况。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治疗中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恢复效果,促进血压、血钾以及心功能等的恢复,然而会导致肾上腺储备功能下降,存在一定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故应加强对患者情况的综合评估,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祝之明. 经导管肾上腺消融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争议与共识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 (11): 1004-1007.
[2]党乐;叶咏. 螺内酯、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功能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影响 [J]. 海南医学, 2022, 33 (17): 2177-2180.
[3]曾正陪;陈康. 肾上腺消融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应慎重开展:内分泌科观点 [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 30 (07): 508-512.
[4]王庭俊;谢良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更新要点解读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1, 29 (11): 1036-1038.
[5]戚冲利;李盼盼;沈松鹤. 经皮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1, 30 (31): 5780-5783.
[6]李可立;骆秦;曹梅等.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预后的Meta分析 [J]. 医学研究杂志, 2021, 50 (09): 50-54.
[7]胡铭;刘建巍;鲍如意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非药物治疗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 28 (10): 919-922.
[8]周亚琼;刘森;冯凯歌等. 经导管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现状分析及思考 [J].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 (14): 2011-2016.
[9]陈硕;周锐飞;熊洪亮等. 药物联合治疗加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分析 [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 28 (03): 177-180.
[10]朱娜;朱理敏.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转归研究新进展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 27 (11): 1023-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