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RT、SFCT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罗姣 廖萱*

(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探究白内障高度近视病人PHAPHACO联合IOL后CRT、SFCT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在我院进行PHAPHACO联合IOL治疗的84例白内障高度近视病人,所有病人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病人术后1天、7天、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CRT、SFCT,记录病人各项指标,包括年龄、眼轴长度、眼压等,分析CRT、SFCT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检查显示,病人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天和术后3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天和7天、术后7天和3个月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RT、SFCT在术后1天和术后7天,术后7天和术后3个月,术后1天和术后3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1天,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年龄,眼轴长度和眼压均与SFCT、CRT未出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白内障高度近视病人PHAPHACO联合IOL治疗后,病人视力水平出现显著提升,CRT下降,SFCT增厚,但CRT和SFCT的变化与年龄、眼轴长度及眼压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关键词

白内障高度近视;超声乳化吸除术;CRT;SFCT

正文


患有白内障的病人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并且随着病情的恶化,他们失明的风险也会逐步上升,因此需要尽快进行治疗。结合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COPHAPHACO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IOL),可以显著地减缓白内障的病程并增强病人的视觉水平[1]。然而,许多病人在手术后的视力恢复状况并不积极,黄斑部的病变为最关键的原因[2]。所以对病人来说,积极地寻找并预防相关的影响因素对其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白内障高度近视病人PHAPHACO联合IOLCRTSFCT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203月至20233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PHAPHACO联合IOL治疗的84白内障高度近视病人,其中男56例(66.67%),女28例(33.33%),年龄54岁至79岁,平均(63.72±5.29)岁。本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并且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人均知情同意本次实验内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A型超声检查示眼轴长度>26mm或者屈光度>-6.00DS以及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2晶状体核硬度均为;(3)术前检查PHAPHACO适应症相符合的病人;(4)能够获得完整的OCTEDI-OCT图像;(5术后即刻眼压(IOP16-21mmHg

排除标准:1)患有眼底有影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2)伴有角膜疾病、晶体脱位或半脱位、其他原因近期的白内障如外伤性、代谢性等;(3)既往存在眼部手术的病人;(4)术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5合并重要器官功能损伤的病人。

1.3方法

1.3.1 研究方法

所有病人进行PHAPHACO联合IOL治疗,观察病人术后1天、7天、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脉络膜厚度(SFCT),记录病人各项指标,包括年龄、眼轴长度、眼压等,分析CRTSFCT的影响因素

1.3.2 检查方法

1)视力检查,通过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裸眼视力,通过电脑验光仪(日本拓普康,RM-8000A)和综合验光仪(宁波杰士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CV-600)进行主观和客观验光检查时,视力表高度1.0视标检查眼需要呈平行高度病人必须距离5米,视力表灯箱必须有适当的亮度,检查必须双眼分别进行。一般先检查右眼,然后检查左眼。如果受检眼睛在一米远处无法检测到最大视标,则分别用指数、手动、光感依次来表示。采用电脑验光仪测出被检眼的度数、散光轴位以及瞳距,在综合验光仪上分别设置电脑验光仪测出的参数,然后对被检眼进行雾视、去雾视,每次0.25D为梯度进行双眼同时增减,散光表检查、红绿视标检查、交叉柱镜确定柱镜度数、再次红绿视标检查、确定最佳度数、双眼平衡检查。

2)眼压测量:通过喷气式眼压测量仪进行,病人坐位,下颌放在颌架上,调整高度,使病人外眼睑的水平线与支撑杆上的刻度重合,要求病人观察仪器上的红点,并选择自动测量按钮。每次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3)角膜曲率检查:病人的下颌放在颌架上,额头靠紧额拖带,调调节高度,确保外眦与支架杆的水平线处于相同的高度上,嘱病人关注角膜曲率仪的圆孔。调整仪器的水平和垂直位置,使待测光标位于目镜视野的中心,光轴穿过待测角膜的曲率中心,两条子午线上的曲率之差即角膜散光度。

1.3.3 手术方法

术前完善适当的术前化验和检查,如三大常规检查、胸、心电图、血压、血糖、眼前检查、人工晶体计数、眼底检查和泪液洗,排除手术禁忌症。在手术眼部滴入了左氧氟沙星眼液,并确保病人在手术前至少接受12次的点滴,完成术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在手术开始前的30分钟内,通过复方托比卡胺眼液托比卡岸散瞳。

术中:通过丙美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消毒铺巾后开睑器打开眼睑普京打开眼睑,冲洗结膜囊膜囊后通过2.2mm穿刺刀在角膜缘11点位进行主切口,在2点位进行侧切口,注入透明质酸钠,通过镊子撕开前囊,水分离后通过超声波乳化取出晶状体核及皮质,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推注器植入合适的人工晶体,调整位置后吸出前房和囊袋中透明质酸钠,用水关闭切口,用眼膏覆盖眼球并包扎。所有病人的手术过程均由同位医生实施,手术过程尽量低于10min

术后:术后第一天将纱布取出后进行局部抗感染药物治疗,每日进行4次左氧氟沙星滴液的滴入,共持续一个月,每晚1次典必殊,持续一周,术后进行眼部健康教育,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1.4 观察指标

1)术前指标:年龄、眼轴长度、眼压。

2)术后指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CRTSFCT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双录入方法保证数据的质量,使用SPSS对所有记录资料做出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通过例数及百分比来记录,计量资料通过均数和标准差来记录,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等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病人术后检查情况

术后检查显示,病人裸眼视力在术后1天和术后3个月(X2=7.108P=0.008)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天和术后7天(X2=0.948P=0.330),术后7天和术后3个月(X2=2.914P=0.088)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天和术后3个月(X2=6.126P=0.013)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天和术后7天(X2=0.597P=0.440),术后7天和术后3个月(X2=2.931P=0.087)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RT术后1天和术后7天(t=4.779P=0.000),术后7天和术后3个月t=4.688P=0.000),术后1天和术后3个月t=16.009P=0.000存在显著差异(P0.05),SFCT术后1天和术后7天(t=4.779P=0.000),术后7天和术后3个月t=4.688P=0.000),术后1天和术后3个月t=16.009P=0.000存在显著差异(P0.05)。

1 病人术后检查情况


裸眼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CRT

SFCT


0.3D

0.3D

0.3D

0.3D

术后1

5869.05

2630.95

4755.95

3744.05

283.26±31.27

223.16±23.47

术后7

5261.90

3238.10

4250.00

4250.00

260.27±31.08a

231.58±21.09a

术后3个月

4148.81a

4351.19a

3136.90a

5263.10a

240.29±23.66ab

243.09±51.79ab

注:a表示与术后1天存在显著差异(P0.05);b表示与术后7天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不同时间各因素对SFCT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术后1天,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年龄,眼轴长度和眼压均与SFCT未出现显著相关性(P0.05)。

2 不同时间各因素对SFCT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

眼轴长度

眼压


β

P

β

P

β

P

术后1

-0.137

0.732

0.163

0.522

-0.322

0.211

术后7

0.193

0.531

0.329

0.387

0.017

0.086

术后3个月

0.328

0.221

0.221

0.532

0.153

0.152

 

2.3 不同时间各因素对CRT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术后1天,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年龄,眼轴长度和眼压均与CRT未出现显著相关性(P0.05)。

3 不同时间各因素对CRT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

眼轴长度

眼压


β

P

β

P

β

P

术后1

-0.633

0.161

0.287

0.047

-0.442

0.223

术后7

0.129

0.532

0.391

0.369

0.018

0.721

术后3个月

0.321

0.268

0.581

0.165

0.322

0.369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眼科的显微手术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术后眼部的炎症反应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引发的机械性损伤、超声乳化能量导致的热损伤、灌注液等因素引发的化学损伤,以及晶状体植入眼内引发的排异和残留晶状体上皮所引起的刺激,都可能对眼表和眼前段造成不良影响。手术过程中,血浆蛋白和炎症细胞可能进入眼的内部,这可能导致眼内环境的不稳定,进一步损害血-视网膜的屏障,引发眼后段的炎症反应,并对黄斑部的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如果黄斑部受到严重影响,视力可能会大幅度受损[3-4]

本次研究中发现病人术后1天和术后7天内视力情况差异不大,但在术后30天视力出现了显著改善,而且病人术后1天、7天、30天的CRTSFCT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PHAPHACO治疗后,病人的视网膜厚度有所增加,同时黄斑水肿的出现率也非常高,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脉络膜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巩膜之间,拥有众多的微细血管和色素细胞[9],这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眼球的整体结构中,血液的流动量超过了85%,病变在病理学上与视网膜病变存在紧密关联[5]。以往的研究文献也表明,病人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其外层视网膜的微观结构有可能得到恢复[6]。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创伤和相关炎症介质进入房水,会破坏血-房水屏障,这些炎症介质有可能扩散至玻璃体和视网膜[9]。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排水能力下降,它们不能迅速清除过多的炎症物质,这进一步损害了血-视网膜的屏障,最后导致黄斑区的毛细血管透明度增加和脉络膜变厚[7-8]

本次研究中并未发现年龄、眼轴长度及眼压对SFCTCRT的影响。但临床上有部分研究发现其对病人存在一定影响。可能的原因是高度近视引发的眼白内障病人相较于常规白内障更早,普遍年龄较为相近。而年龄增加后对于高度近视病人来说,其视网膜结构可能存在退行性变化,从而增加疾病发生概率,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且本研究选取的部分样本和观察指标的差异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差异。

4 结论

白内障高度近视病人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病人视力水平出现显著提升CRT下降,SFCT增厚,但CRTSFCT的变化与年龄、眼轴长度及眼压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刘娟,覃苏祯,陈璐等. 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生, 2023, 61 (31): 48-50.

[2] 林虓,薛盛丁,何文鑫.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20 (06): 87-91.

[3] 赵美娟,王春红. 影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3, 42 (04): 361-363.

[4] 王淑英,王金霞,牟丽丽. 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 [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 19 (06): 975-977.

[5] 胡金宝,寇亚.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其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J]. 海南医学, 2016, 27 (22): 3681-3684.

[6] 黄银花,章晖,叶波等. 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年以上患眼低视力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J]. 眼科新进展, 2016, 36 (11): 1054-1057.

[7] 刘梦帆. 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改变的临床研究[D]. 南昌大学, 2023.

[8] 张小文,李勇,蔡佳玉. CSC患者黄斑色素光密度与视网膜中央厚度及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0 (05): 627-632.

[9] 胡圣佳,王惠云,陆勤康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脉络膜厚度变化的研究进展 [J].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 8 (02): 87-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