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静

旬阳市中医医院 (陕西 安康)725700

摘要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研究对象是医院于2021.9月至2023.9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88例,研究中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分成两个组别治疗,即研究组(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内均纳入44例患者,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神经功能(NIHSS)和运动功能(FMA)比较,治疗前指标相比P>0.05,治疗后指标比较P<0.05,NIHSS指标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衡功能(BBS)和运动耐力(6MWT)在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率更高的组别为研究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前的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展开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会促进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耐力,取得的疗效显著,患者也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值得运用。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临床价值

正文


    脑卒中也被称作中风,为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具体又被划分成出血性脑卒中以及缺血性脑卒中[1]。脑卒中发生以后患者有残疾、偏瘫等风险,此时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出现障碍,甚至一些患者已经失去了自主生活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生活质量[2]。因此,要重视起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通过康复锻炼实现患者功能的恢复。由于单一康复治疗见效的速度慢,可联合使用中医针灸推拿方法[3]。为探究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运用价值,现将我院2021.9月至2023.9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下文即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开始的时间为2021.9月,结束时间为2023.9月,这阶段我院中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是研究对象,分组按照两组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分,含有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4例、20例,年龄在4581岁之间,均值为(65.65±3.50)岁,研究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21例,年龄在4682岁之间,均值为(66.02±3.47)岁,通过对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为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入院时有脑外伤的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将康复治疗用于对照组中,方法如下:①床上练习:可带领患者进行桥式运动,让患者处在仰卧位,将双下肢弯曲,足部用力蹬床头,膝下放入软垫。患者在床上休息时,引导患者伸直髋关节,膝下垫软枕,防止关节外旋,足下位置置入软枕。②坐位练习:坐位展开平衡功能的练习,可在床上、凳子上或者是床边,保持坐位平衡以后,坐着抬腿锻炼。③站位练习:患者站立时,要有医护人员或者是患者家属的陪伴,先从工具辅助站立,然后过渡到无依靠站立。④步行练习:早期步行练习时,家属或者是医护人员要搀扶,强调行走方式,引导患者找到重心支持,每一步都尽可能脚掌着地。训练时也要纠正患者错误的步态。康复治疗期间,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训练强度以及难度的提高,每次的练习时间为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⑤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康复治疗期间要指导患者自主洗漱、穿衣、吃饭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个人自理能力,尽早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治疗,康复治疗方案和对照组一致,针灸推拿方法如下:①针灸:选取穴位时,上肢处选穴包括外观、肩髃、曲池、合谷穴等;下肢穴位选取,包含风市穴、足三里穴、环跳穴、悬钟穴、昆仑穴等。辅助穴位的选取,包含三阴交、血海、太冲以及太溪穴。每次针灸时,留置针时间为半小时,患者予以两个月的治疗。②推拿:推拿患者的头面部,从患者的印堂到神庭,按摩三次,之后对患者百合穴展开一分钟推拿,按揉风池穴一分钟。在推拿上肩部时,按揉患者的肩关节,肩关节周围采用滚揉的手法,朝上移动到上肢,展开三次推拿。下肢选取患者的膀胱、督脉穴位,推拿患者的夹脊穴。最后,要对患者的腰骶和背部拍打。推拿下肢前侧和外侧时,采用滚动推拿的手法,对患者的患侧肢体的内外侧和前侧推拿,共三次。上述操作完成过后,轻揉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以及踝关节。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即NIHSS量表使用到患者神经功能评定中,满分是42分,量表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好。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即FMA,评价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满分一百,分数高低和运动功能的高低呈正比。

②运动耐力和平衡功能比较:使用Berg平衡量表,即BBS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满分是56分,分数越高代表平衡功能越好。运动耐力的评定,本次研究中运用6min步行距离,即6MWT,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展开运动耐力评估,记录下患者六分钟内行走的记录。

③疗效:分成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指的是治疗过后疾病表现已大幅度消失,可行走,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指的是疾病表现已经好转,身体机体恢复到一定程度,无效指的是病情加重,对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造成影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性。

④日常生活能力:研究中使用ADL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包含如厕、穿衣、小便等指标,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⑤生活质量比较:评价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含有社会关系、环境、心理、生理,各领域满分评分为100分,分数高低和生活质量的优差呈正比。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计量资料表达用均数±(±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用χ2检验,在P<0.05时,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

治疗前FMANIHSS指标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过NIHSS评分研究组较低,FMA评分研究组较高,P<0.05,见表1。

1 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两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FMA

NIHS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4

54.99±4.71

74.88±6.36

12.77±4.25

5.84±1.35

对照组

44

55.02±4.84

68.74±5.77

12.88±4.27

7.95±1.74

t


0.0295

4.7428

0.1211

6.3553

P


0.9766

0.0000

0.9039

0.0000

2.2平衡功能和运动耐力

    治疗前的运动耐力以及平衡功能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过后指标评分更高的小组为研究组,P<0.05,见表2。

2平衡功能和运动耐力两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BBS

6MWT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4

34.99±4.81

47.80±6.48

198.77±12.35

406.81±35.95

对照组

44

35.05±4.87

41.77±5.92

200.50±11.82

344.85±29.44

t


0.0581

4.5572

0.6713

8.8450

P


0.9538

0.0000

0.5038

0.0000

2.3疗效

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3 治疗效果两组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研究

44

2352.27

2045.45

12.27

4397.73

对照组

44

2045.45

1636.36

818.18

3681.81

x2

-




6.0647

P

-




0.0137

2.4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ADL评分分别为(55.80±10.30)分、(55.78±10.28)分,比较得知P>0.05,治疗过后研究组的ADL评分为(64.52±9.66)分、对照组的ADL评分为(57.98±8.01)分,比较得知t值为3.4570P值为0.0009

2.5生活质量

治疗过后的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4 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环境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

研究

44

87.50±7.66

86.71±5.17

84.98±6.44

86.02±7.05

对照组

44

83.44±6.98

79.72±6.47

79.82±5.74

81.50±6.11

t


2.5987

5.5985

3.9676

3.2138

P


0.0110

0.0000

0.0001

0.0018

3讨论

     脑卒中指的是人体脑部缺血或者是出血表现的脑血管病变,有发病率高、后遗症多的特点,疾病通常为突然发作,致死率以及致残率较高[4]。偏瘫便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许多患者也会伴有肌力损伤、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后造成极大影响[5]。当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会接受康复治疗,这也是改善患者疾病表现的常见手段,会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等状况,设计出科学、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法,会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6]。但是,仅是带领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以及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难以取得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且患者的康复速度较慢。对此,可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方法,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可行的联合治疗方案[7]

中医学当中脑卒中被纳入到“中风”范畴中,主要是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所致,中医治疗坚持活血通络。中医针灸会依照患者的病症选穴,针刺方式刺激患者的穴位,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中医推拿有舒筋、通络、活血等功效,可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表现,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使偏瘫肢体恢复一定功能[8]

本次研究中,分别治疗后,获得以下结论:NIHSSFMA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NIHSS指标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BBS6MWT在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更高为研究组,P0.05;在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论证实了康复治疗联合针灸推拿方案的使用,可促偏瘫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个人生活能力,取得的康复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快,运动能力及耐力提高,改善患者预后,可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具备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俞红,周思薇,王潇珺等. 醒脑开窍针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疗效观察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2 (12): 1126-1129.

[2]赵艳,潘雪静. 穴位敷贴结合艾灸辅助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J]. 光明中医, 2022, 37 (21): 3945-3947.

[3]孙景涵. 针灸+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 [J]. 名医, 2022, (20): 66-68.

[4]张伟,张泽荣. 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J]. 淮海医药, 2022, 40 (05): 477-479.

[5]武云云. 祛痰通窍方结合针灸推拿辅治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 38 (04): 628-630.

[6]袁宏,孟全菊.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 5 (24): 95-97.

[7]元春. 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 (06): 103-104.

[8]张统海. 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 (29): 94-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