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应用IABP治疗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临床效应
摘要
关键词
ICU;IABP治疗;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效应
正文
多元的生活节奏、多样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致使各类疾病高发。再加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导致一些老年性疾病层出不穷,心血管疾病便是其中之一,对国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严重。然,值得庆幸的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科技、文化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知识浩如烟海,而在医学领域亦是如此,大部分疾病均可通过医学手段得到解决与控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简称LABP,是指现阶段心血管外科中常见的机械性循环装置手术,是将一特定的球囊装置经皮穿刺,由股动脉置入,置于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1--2cm的胸降主动脉内。其应用价值在于对左心室有辅助作用,有利于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使患者心脏负荷降低,可在室间隔穿孔、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等疾病中发挥显著效果。然,凡事均存有利弊,应用LABP支持治疗可使心脏有足够时间度过水肿期,逐渐恢复心功能,提升抢救成功率,此项技术已被国外权威专家认为是心脏外科的必备武器,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患者术后会因多种原因而引发各类并发症状出现,如:气囊破裂、下肢缺血、感染等,不仅极大增加患者身心负担,且致命性不亚于原有疾病本身,故此,大部分患者均会转入ICU病房,实行优质护理干预策略。基于此,本文将以《ICU应用IABP治疗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临床效应》为题,着重研讨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对上述患者的临床影响效果,具体内容探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限,30例院内收治的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为例,数字编号法进行分组安排,每组(n=15);细化资料:1组:男女占比:8∶7;年龄分布:53--78岁,中位年龄:(65.50±3.17)岁;2组:男女占比:9∶6;年龄分布:51--78岁;中位年龄:(64.50±4.11)岁。纳入标准如下:⑴首先研究样本均符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指征,均应用股动脉留置导管;⑵连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时间至少1d;⑶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且患者自身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如下:⑴存在血管病变、急性脑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者排除在外;⑵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者除外;⑶患有恶心肿瘤者除外;⑶具备血栓病史者除外。
1.2护理方法
1.2.1 1组:方案策略: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常规口头宣教,引导患者完善相关临床检查,另外,针对饮食、用药给予相应指导干预,对患侧肢体出血情况、肢体缺血、感染等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强化气囊及导管的护理服务。
1.2.2 2组:方案策略:⑴培训考核:首先聘请有关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指导,并予以定期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加入至LABP的护理服务中,以此保障LABP机的正常工作,令ICU护理人员可熟练掌握LABP机的使用,通过对波形的观察,来判断是否处于有效反搏状态。在LABP使用前,护理人员需对氦气压力表进行检查,注意拧开氦气瓶的总开关与小开关,整个的使用过程,应对压力表进行随时检查,当压力表指针指向红线时,进行氦气瓶的更换。另外,使用LABP时,需将各报警开关全面打开,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各项报警项目的意义,在出现报警提示时,不可盲目消音,需积极采取及时、相应的检查,看是否存在患者心律失常、LABP管道漏气、导管打折滑落等问题。⑵基础护理:a: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待其麻醉清醒后将床头抬高至<30度角;b:LABP传感器位置需随着患者体位变化而随时调整,原则是保持右心房水平,翻身时应保持术侧下肢与身体呈直线状态,以健侧向术侧为主,对术侧肢体进行制动,保持功能位,严禁做屈髋屈膝动作;c: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每隔2--4h为其更换一次体位,给予肢体按摩护理,以此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⑶LABP导管的护理:对LABP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密切观察导管各连接处是否存在松动、脱开、血液反流等问题出现,采用3M透明敷料将导管牢固固定于患者大腿内侧及膝关节上方。另外,根据患者体位,合理固定有创动脉导管,采用肝素盐水冲管保持管道通畅。若患者由于躁动等因素出现血液反流等现象时,需即刻采用肝素盐水进行冲管处理,以防凝血。⑷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密切观察,重点观察患者心率、心律、有创动脉压的变化。一旦患者有窦速、房颤等心律失常表现,致使反搏比例不当,需即刻与医生取得联系,给予相应处理。重点提示:所有监测尽量采用同一体位,利于比对。⑸口腔护理: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若患者带气管超过2天,护理人员需遵医对患者进行口腔冲洗,同时对固定气管插管胶布进行定期更换,防止感染,操作过程中需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粘膜,由两人配合完成。⑹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通过温暖、轻柔的话语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博爱的医者之心鼓励患者,爱护、关怀患者,为其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另外耐心解答患者极其家属的所有疑虑,增加探视时间,告知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多多给予患者关怀,因为家庭的关爱与理解是对患者最有力的支撑。⑺并发症预防:遵医对患者进行抗凝药物的给予,积极开展下肢主动及被动训练,以此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实时观测患者术肢的足背动脉搏动、末梢循环、痛温觉和运动障碍情况,便于与健侧进行比较。对穿刺点进行定期观察清洁,充分掌握患者是否出现肿胀及渗血症状,每日采用乙醇对穿刺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更换切口敷料。
1.3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复性情绪评分、手术指标及生存质量方面的差别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26.0系统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量数据计均数±标准差,两组差别比照运用t、 x2检测,计数数据运用百分率(%)代替,若两组对照结果表明P<0.05,则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2结果
借助图表数据发现,同一治疗方案,不同干预策略均对患者作用积极,然2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则更显优异,P值达小于0.05标准,具备可比性,详见如下表格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x±s)
组别 | 负性情绪比较 | 手术指标比较 | ||||
焦虑 | 抑郁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时间 | 重症监护时间 |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 | 住院治疗时间 | |
1组n=15 | 40.29±4.28 | 41.57±4.37 | 41.35±5.27 | 44.69±5.28 | 41.66±5.59 | 10.69±3.07 |
2组n=15 | 36.32±4.18 | 38.28±4.58 | 38.65±4.38 | 38.38±4.75 | 35.16±5.45 | 8.72±2.89 |
表二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x±s)
组别 | 并发症发生率 | 生理机能 | 社会功能 | 精神状态 | 躯体状态 | 各项护理满意度 |
1组n=15 | 4(26.67) | 75.21±4.65 | 80.63±6.08 | 76.41±6.13 | 76.48±7.15 | 94.15±5.78 |
2组n=15 | 1(6.67) | 82.22±5.55 | 84.48±5.13 | 82.48±7.05 | 80.53±8.20 | 88.87±5.35 |
3讨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是针对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主要治疗措施,在缓解改善其临床症状方面价值显著,可实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故此,深得患者好评及临床采纳。然,受手术操作等因素影响,患者给予在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状,对其康复水平及速度形成阻碍。鉴于此因,本文选取40例ICU应用IABP治疗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为分析依据,通过数字编号法将其均分两组,着重探讨护理干预在其临床中的影响价值,最终干预结局呈现: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的2组患者在各项数据指标的体现上均显优1组,以明显优劣差异将实验意义呈现。分析原因:在于预见性护理为一类新型干预策略,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宗旨的护理方针,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提前对护理风险性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另外,针对患者心理、体位、管道、并发症方面均全面开展预见性护理,主动规避相关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因此,所获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胡琴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省:113.
【2】王银,杨桦.护理风险管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6(12):173-175.
【3】刘辅兰.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31(04):83-86.
【4】邓彩萍,吴灶连,梁莹莹.综合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20,27(11):238-240.
【5】金丹.细节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 2020,33(02):158-159.
【6】刘芮歆,刘培慧,吴韩.指压按摩法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9,48(10)北大核心CSCD:936-938.
【7】张永红.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梗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 2018,56(36):153-155-159.
【8】郝宗娇,邢永生,杨美玲.桑品品预见性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32(13):130-132.
【9】刘红.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38(05):548-549.
【10】郑莉丽,于丹丹,钟奕.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28(01):65-68.
【11】刘辅兰.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31(04):83-86.
【12】胡玉婷,王慧华,王晶.冠心病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5(21):37-63.
【13】张庆瑞.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J].医疗装备. 2020,33(08):185-186.
【14】陈荣.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8(10):188-190.
【15】王秋红,周旋,王丹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ECMO IABP与CRRT联合救治心脏外科危重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51(01):9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