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个性化心理护理;老年心力衰竭;睡眠质量;负面情绪
正文
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心脏疾病,影响了全球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足够的血液泵出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疲劳、呼吸困难和体力下降等症状[1]。心力衰竭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表现,在老年人群体中常见,患者会出现严重睡眠障碍、负面情绪等问题。随着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使其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从而导致神经张力增加,诱发心衰。而睡眠质量作为老年心衰常见症状,影响其生理功能[2],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本文通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老年心力衰竭,进一步分析其护理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确诊心力衰竭患者,选取36例老年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21年3月到2022年9月区间。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在60~82岁之间,年龄中位值为71.25±3.54岁,病程在2~9年间,平均病程为5.52±1.04年,以随机方式其分为两个组别,各18例,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做组间对比。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已知悉相关内容,并同意参加。排除标准:有药物禁忌证者;伴有严重脑部疾病者;恶性肿瘤者;依从性较弱,不能积极配合。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1)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2)协助患者在室内进行适当的运动。(3)适当给予饮食指导。并让患者了解食物重要性。(4)加强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规律作息习惯,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促进病情稳定。(5)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比较差,容易发生感染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针对病房环境进行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定期做好消毒,防止发生感染情况。
实验组——个性化心理护理,(1)成立个性化心理护理小组,主要负责患者入院到出院后的治疗以及护理等。(2)健康教育:可以开展讲座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向患者说明疾病发病原因、发展影响以及注意事项等情况。对于记忆力比较差的患者应当反复讲解说明,提高患者认知和护理依从性,保证患者健康睡眠。(3)护理人员就可以鼓励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适当运动,可以进行练习打太极以及户外运动等,通过以上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心态良好。(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观察其病情,并填写护理评估表,并根据患者身心状态和知识水平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尽快缓解其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以此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早日康复。(5)饮食管理:多选择易消化、含维生素多以及清淡为主,减少体内该热量吸收,减轻肝脏功能损伤,多吃水果,保证维生素充足,促进肝脏功能恢复。(6)并发症管理:由于患者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所以要加强患者各项指标监测,并且详细记录。对于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溶液量。(7)在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用药上注意事项,以及饮食规律,要保持良好心态,建立健良好生活习惯,同时针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教育以及如何预防措施,加强身体健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满意度,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两组心理状态,通过焦虑、抑郁等自评表表示。评估护理前后睡眠质量,采用(PSQI)表示,主要通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障碍等7个维度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材料选择t值、P值进行检验,率(n%)表示,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研究,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计数资料用检验,用P<0.05判定结果有可比性。
2 结果
2.1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P<0.05,如表1.
表1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18 | 13(72.22) | 1(5.56) | 4(22.22) | 14(77.78) |
实验组 | 18 | 16(88.89) | 2(11.11) | 0(0.00) | 18(100.00) |
X2值 | - | - | - | - | 4.5000 |
P值 | - | - | - | - | 0.0339 |
2.2两组心理状态情况
护理后实验组评分优,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分)
组别 | SDS | SA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18) | 53.26±5.36 | 26.38±4.19 | 50.64±4.78 | 22.34±3.19 |
实验组(n=18) | 53.67±5.319 | 16.34±2.59 | 50.68±4.56 | 16.24±1.23 |
t值 | 0.2304 | 8.6474 | 0.0257 | 7.5697 |
P值 | 0.8192 | 0.0000 | 0.9797 | 0.0000 |
2.3比较两组睡眠质量
实验组护理后评分较低,组间差异P<0.05,见表3.
表3组间睡眠质量对比(分)
组别 | PSQI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18) | 8.23±2.15 | 6.19±1.26 |
实验组(n=18) | 8.26±2.16 | 4.21±1.09 |
t值 | 0.0418 | 5.0421 |
P值 | 0.9669 | 0.0000 |
3 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心力衰竭,该疾病是指多种因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使得心室射血功能损伤、心脏的泵血量无法满足患者机体组织代谢,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无法进行活动等[3]。心力衰竭主要病因分为以下几点:(1)由于心肌梗死、慢性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导致心肌损伤,促进心力衰竭疾病发生。(2)心脏负荷严重,比如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情况,会使心脏血液射入主动脉的阻力加大,随着病程发展,最后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引起心力衰竭。而老年患者是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血管弹性下降[4],心肌收缩力减弱,同时伴随着多种慢性疾病发生,心脏功能逐渐减退,使得老年患者更容易患上心力衰竭,并且其预后常常较差。目前临床中针对该疾病主要采用药物或手术方式治疗,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年龄的不断增加,使疾病加重,带来心理、精神负担不断折磨患者[5],使其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治疗期间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而睡眠障碍是中普遍现象,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且睡眠质量较低[6]。睡眠质量直接影响体力、精神等恢复,不良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疾病恢复,为此应及时给予患者相关护理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目前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做法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其心理需求,进而需要寻找科学有效护理措施[7]。
个性化心理护理是临床新型护理方式,主要可以对其病情进行详细评估,然后做出针对性护理方案,来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早日恢复身体健康。通过告知患者日常适当活动以及合理饮食[8],可以有效稳定身体变化。用药、饮食以及生活指导,促使患者有个良好自我管理能力,在用药上遵医嘱。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制定护理计划,并且开展心理指导,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9],从而提升护理配合性,改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结合护理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提高疾病认知度[10]。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提升,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生活质量水平上升,组间差异P<0.05,以上描述说明针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障碍,从而恢复身体健康。
总而言之,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身体恢复,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瑞,张玉.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15):1868-1870.
[2]傅春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1):51-53+57.
[3]何晓雪.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名医,2022,(14):78-80.
[4]程亚楠,苏凯,张贝贝.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10):1273-1275.
[5]蒋智钦. 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3):429-431.
[6]曹维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7):83-84.
[7]李宁宁.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5):118-120.
[8]朱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4):202-203.
[9]武翠莲,刘碧惠.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AS、SDS评分及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7):120-121.
[10]周国霞,丁玲,沈月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04):193-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