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替罗非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正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1]。所以,在疾病早期对其症状快速识别,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十分关键,能够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现阶段临床中,对于该病通常选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目的是为了使其闭塞血管再通,但是单一应用,其临床效果欠佳,极易增加血管再闭塞的发生风险[2]。因此,在静脉溶栓后联合其它药物治疗,能够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截取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表法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54-76岁,平均年龄为(63.28±5.74)岁,研究组100例患者,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为55-77岁,平均年龄为(63.15±5.82)岁。将上述两组临床基本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后实施对比,显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选用注射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批准文号S20020034;规格:20毫克】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其应用剂量为0.9mg/kg,首先,需要将总剂量的10%在前1min内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剩余90%的剂量需要对患者行静脉持续滴注,时间为60min。在溶栓24h后,需要对患者复查颅脑CT,并给予其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口服,服用剂量为200mg,每日1次。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在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选用替罗非班【生产厂家: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072;规格:50mL:12.5g】,起始剂量为0.4μg/(kg· min-1),输注时间为30min,随后以0.1μg/(kg· min-1)的速率输注24h。并对患者再次进行颅脑CT复查,对于未出现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的患者,需要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口服,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其评分标准为0-42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缺损越严重。
对比两组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症状性颅脑出血、非症状性颅脑出血以及其它部位出血等情况的总发生率。
对比两组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相关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21.0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部分实施卡方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部分实施t检验,以()表示,P<0.05,代表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NIHSS评分分析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NIHSS评分分析对比(分)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n=100) | 15.38±2.12 | 5.49±1.42 |
研究组(n=100) | 15.45±2.07 | 4.21±1.19 |
t | 0.2362 | 6.9088 |
P | 0.8135 | 0.0000 |
2.2 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对比
研究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无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对比(%)
组别 | 非症状性颅脑出血 | 症状性颅脑出血 | 其它部位出血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n=100) | 2 | 4 | 2 | 8.00(8/100) |
研究组(n=100) | 4 | 3 | 2 | 9.00(9/100) |
X2 | 0.0643 | |||
P | 0.7998 |
2.3 血管再闭塞情况分析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出现血管再闭塞的患者8例(8.00%);研究组1例(1.00%),组间对比发现,研究组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7010,t=0.0169),组间存在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出现障碍所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中,对其通常采取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溶解患者的脑部血栓,对其闭塞血管进行疏通,进而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3]。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发现,单一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增加患者血管再闭塞的风险。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在其药物作用下,能够抑制或者延迟血栓形成,不易阻塞血管,同时能够促进再灌注的形成[4]。结合本次研究可知,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组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差异,说明,此种治疗方案,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于降低患者血管再闭塞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洋;柳燕;李宏伟;臧洁;宋金东.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及各TOAST亚型的效果研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 31 (01): 112-118.
[2]代凌;陈思;苏强;李军;刘天助.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 15 (18): 71-74.
[3]姜仁凯.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 16 (11): 78-81.
[4]封野芳. 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 (03): 6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