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行CT/MRI检查患者护理质量改善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干预;CT/MRI检查;应用效果
正文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高速发展,影像学诊断技术持续进步,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CT检查是一种利用X射线扫描来获取断层影像的技术[1]。该模式应用期间,患者会躺在一张准备好的检查床上,通过X射线源、患者身体的旋转,可以获得不同角度的断层图像,由计算机将这些图像合成为一个三维图像,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来评估患者的内部结构[2]。MRI检查则是利用强磁场、无害的无线电波信号来生成身体内部组织、器官的图像。检测期间,患者会进入强磁场环境中,通过改变磁场和无线电波信号的频率,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图像。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结构信息,尤其对于软组织和神经系统的观察更为敏感[3]。CT/MRI检查,都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的图像,便于后续诊断[4]。本文选取我院接诊80例患者,予以规范化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临床接诊80例CT/MRI检查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性人数25例,女性人数15例,均数年龄(42.81±2.58)岁,对照组男性人数23例,女性人数17例,均数年龄(42.76±2.4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主动申请退出研究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结合科室内相关护理规章,以及医嘱指导,进行相关操作,并提高患者对CT/MRI检查的认知程度,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提高疾病诊断效果。
研究组规范化护理,(1)检测前准备:患者CT/MRI检查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准备工作。首先,护理人员应确认医嘱的正确性,并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检查部位,详细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可能存在的不适感,并提醒患者按照医嘱的要求禁食、限制饮食。(2)安全与舒适:患者CT/MRI检查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安置在适当的检查床上,并采取必要的姿势调整,应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疼痛,并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与设备的位置相对应。(3)显影剂注射:CT/MRI检查需要使用显影剂以提高图像的质量、清晰度。注射显影剂前,护理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过敏史,并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注射显影剂期间,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监测患者的反应,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并发症。(4)检测后护理:CT/MRI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护理指导,应确认患者状况稳定并无不适症状,然后将患者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上,提供适应性的护理环境。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向医生报告。
1.3评价指标
1.3.1 满意度
邀请患者参与满意度评估,以不记名形式开展,使用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指标作为评估标准,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
1.3.2 不良事件
记录不同护模式患者CT/MRI检查期间,重复扫描、造影剂渗漏等事件发生率。
1.3.3 护理质量
由科室内护理人员长以及相关质检人员定期/不定期巡检,记录护理人员设备管理、技能操作、流程执行等指标发生率,评分范围0分~100分,评分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SPSS25.0分析,计数(%)表示,检测X2检验,统计资料(±s)表示,行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研究组 | 40 | 30 | 9 | 1 | 97.50 |
对照组 | 40 | 20 | 12 | 8 | 80.00 |
X2值 | - | - | - | - | 6.1346 |
P值 | - | - | - | - | 0.0132 |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22.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对比[n(%)]
组别 | n | 重复扫描 | 造影剂渗漏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40 | 1 | 1 | 5.00 |
对照组 | 40 | 5 | 4 | 22.50 |
X2值 | - | - | - | 5.1647 |
P值 | - | - | - | 0.0230 |
2.3 两组临床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分]
组别 | n | 设备管理 | 技能操作 | 流程执行 |
研究组 | 40 | 92.45±2.61 | 91.53±4.12 | 91.21±3.26 |
对照组 | 40 | 87.65±2.67 | 87.15±3.19 | 86.49±4.29 |
t值 | - | 8.1306 | 5.3163 | 5.5403 |
P值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3 讨论
规范化护理干预多指在护理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干预,以确保护理的质量、安全性[5]。该模式是基于临床实践指南、护理研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最佳护理实践转化为操作性的指导原则、步骤。同时,该模式基于标准化护理操作、个性化护理计划、持续评估改进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体验[6]。在CT/MRI检查患者的护理中,规范化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性。通过严格遵循规定的护理操作流程,护理人员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从而减少了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风险和错误。同时该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7]。检查时,患者通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规范化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种稳定和可靠的护理环境,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规范进行护理,能够提供连贯、高效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和专业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保障患者机体安全。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团队协作能力[8]。护理期间需要掌握相关的护理流程、操作规范,并且需要与其他成员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团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可以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以规范化护理干预CT/MRI检查患者效果显著,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学榕.规范化护理在MRI检查中患者的配合度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应用[J].西藏医药,2022,43(02):101-102.
[2]张晓,傅晓明.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与满意度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3):110-112.
[3]邵旭辉,张军胜,张华文等.应用CT、MRI检查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1):32-34.
[4]张磊,李卓,吉桂赟等.MRI与CT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价值、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3):2535-2538.
[5]杨琳,杨志英.ERAS协会“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加速康复护理共识”解读[J].护理研究,2021,35(11):1881-1885.
[6]杨卷红,任慧鹏.SPECT/CT与MRI及CT检查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2):2292-2294+2299.
[7]钱冬梅,石红,周文娟.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护理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8):2154-2158.
[8]马蕾,帅冬梅,宋双双等.规范化护理在脑肿瘤患者一体化18F-FET PET/MR检查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07):1322-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