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的原因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工程造价;预算超标;原因;
正文
1工程造价预算超标控制的意义
1.1保证设计质量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要素,进而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在设计阶段开展预算管理,可以促使设计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进行设计工作,基于质量的前提下,科学选择施工材料、设备机械,进而起到造价控制的同时,通过落实预算管理还能够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优化设计质量。
1.2节约建设成本
现代工程项目建设投入的资源较多,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对施工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避免资源和资金的过度消耗,具有节约建设成本的作用。
1.3防止盲目施工
工程建设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需要各个施工单位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如果出现盲目施工行为,不仅会导致造价增加,同时也为施工管理带来难度。通过落实预算管理,能够规范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行为,促使其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流程操作,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预算管理还与现场管理进行结合,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促使施工活动的有序推进。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原因的分析
2.1 市场材料价格变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材料价格会发生无规律的变化。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较大,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很难准确估计实际原材料价格,导致工程项目超支现象时有发生。虽然部分企业在成本预算初期预留了相关资金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现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溢价与预期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生项目超支是难以避免的。
2.2工程管理精细度不够
管理制度不完善就无法精确地控制费用支出,最终导致资金使用超出原预算。如果工程管理过于松懈,各种资源将无法在合理位置得到有效利用,实际资金投入将远远超过前期的预算资金,进而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完工的项目不仅无法被验收,还需要对“问题”进行返工。在建设期延长期间,必须投入额外资金对工程进行支撑,这就是预算超标的原因。不仅如此,在工程管理的整个环节中,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员工的安全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部分项目管理没有将安全作业作为主要内容,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事故,不仅造成工期延长,还会产生额外的人身伤害补偿,也会造成预算超标。
2.3设计变更
设计人员在前期设计中没有进行实地勘察,或者勘察结果不合理,获取的数据和信息与现场施工不符,导致设计图纸存在较大纰漏。有些项目建设工期紧,基础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与基础设计(招标图纸)工程量差异较大,设计变更多。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发生变化,不得已进行设计变更,这一情况会对工期带来较大影响,从而影响费用。受现场条件限制,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环境不符,导致设计变更,增加预算。
2.4预算方案存在漏洞
工程项目需要在施工开始前进行成本估算,但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在成本预算的编制上缺乏足够的水平,导致预算计划与项目的实际运行不符,这种不合理性也是导致预算超标的主要因素。部分预算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工程资金费用进行详细核算,导致预算不准确。这样编制的预算并不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势必导致预算执行中出现各种问题,超出预算的可能性较高,在进行造价管理时无法按照原有的管理方法开展工作,制约项目效益的提高。另外,专业人员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时缺乏灵活性,有些材料的计算可能会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为准,但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期的逐渐拉长,工程中所用材料的价格也会有一定的波动,导致增加的材料价格与原预算有所不同。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的控制策略
3.1提前预测市场建筑材料价格
在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编纂市场材料预算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因为市场价格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调查来完成工作,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成本预算环节对市场的情况做出合理预测,分析了解建筑材料及相关设备的价格波动,进行准确估算,结合近年材料价格变化和弹性因素,尽量减少与实际使用价格之间的差异,以确保预算超支现象得到充分解决。
3.2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进行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预算高出规定标准的首要原因是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为了更好地防控预算超标问题,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以更精细化的管理取代模糊的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成本,积极落实相关预算编制,确保各部分实际支出与预算资金相匹配,并尽可能使两者保持一致。此外,在工程结算时,要按照合同约定完成结算事项,以更加科学、准确的方式完成各项费用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不允许出现额外进行计费的情况。
3.3做好造价预算管理
为了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预算,需要编制一个适应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预算计划。预算计划可否顺利实行,与造价预算的把控是否得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预算计划,才能保证工程造价在规定标准的范围之内。企业可以通过创立相关监督机制,动态监控预算使用情况,实时获得相关预算的使用信息。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花销,并将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这也将有助于预算编制人员根据经验和数据调整预算计划,尽量减少偏差。许多因素会导致原有预算无法满足工程施工需求,其中就包括因突发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工期延长,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施工技术水平低和合同变更,这些不可抗力因素都可以在工程施工动态监督中得到预警,最大程度地预防造价超标。
3.4优化工程设计
第一,设计作为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建设单位可利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市场信誉好、口碑好、质量过硬的设计单位;第二,设计人员要熟悉现场环境和现场条件,在设计之前深入到现场中收集和核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而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尤其对于重要数据,更要反复核对和校正,防止由于数据问题而影响设计质量;第三,设计图纸要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在完成图纸绘制后,建设单位要组织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在施工前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第四,设计变更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超预算的重要原因,如果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管理人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确定变更内容和变更费用,实行现场签证制度,对变更费用和工程造价进行科学控制。
3.5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在对工程造价预算实行判定时,应严格参照预算编制准则,预算计划的精确性和合理性是目前企业关注的焦点。一个企业能否有较高的预算编制能力,主要与预算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关,所以,在招聘的时候应以更高的专业水平作为招聘条件。不仅如此,企业需要在预算编纂人员的日常培训中下“大功夫”,不断提升预算编纂人员的专业水准。为了更好地改进预算编制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中从更全面的角度来完成编制工作。在开始预算工作之前,需要从工作中收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仔细研究、讨论设计图纸,并利用现场调研的方法,准确计算项目工程量,列出工程清单。预算编制完成后,需要做好编制的检查,避免遗漏和误算问题,不断优化造价预算编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就需要深入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超预算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不仅要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还要科学预测市场行情,控制工程设计变更,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卿.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03):521-522.
[2]程梅,祁巧艳.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对策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1):98-99.
[3]贾军武.试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01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