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在孕晚期引产中的优势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低位水囊引产;静滴缩宫素;孕晚期;引产
正文
对孕晚期产妇进行引产,是一种阴道分娩率提升的主要方法。如今,因为我国的剖宫产数增加,剖宫产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导致产妇分娩中面临较大风险[1]。临床经常使用的引产方式为缩宫素静脉滴注,如果产妇的宫颈不成熟,单一使用缩宫素将导致引产失败,实际引产的时候,导致宫缩时间延长,使产妇更疲劳,容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也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危害母婴的身体健康。低位水囊引产十分安全,操作简单方便,不会给产妇带来较大痛苦,应用价值高。因此,本文将就诊于2023年1月到2023年6月的52例孕晚期引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给出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应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2023年1月到2023年6月对就诊的52例孕晚期引产的产妇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
对照组:年龄为24岁到38岁,(28.53±0.46)为平均年龄。孕周为38周到42周,(40.53±0.03)周为平均数。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为13例、13例。胎儿体重2.1-4.1kg,平均(3.02±0.04)kg。
观察组:年龄为22岁到38岁,(28.52±0.43)为平均年龄。孕周为38周到41周,(40.52±0.02)周为平均数。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为12例、14例。胎儿体重2.0-4.1kg,平均(3.01±0.03)kg。
纳入标准:妊娠均为单胎;产妇和家属在本次研究中知情。
排除标准:为严重阴道炎疾病;存在头盆不称等分娩禁忌;对研究的药物过敏。
综上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缩宫素引产。选择缩宫素为2.5-5.0U,将其和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相互混合,初期静滴按照每分钟4滴进行,整个过程中能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滴速的调整,一般情况下,滴速保持15-20分钟,每分钟的最大滴速控制为40滴以下。
观察组: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缩宫素的使用参照对照组。为产妇实施常规的B超检查,期间产妇保持膀胱截石位,给予常规的消毒铺巾。在产妇的宫颈管内,置入双腔球囊,分别在两个球囊内注射生理盐水(80-120毫升),随之牵拉导管,促使球囊和产妇的宫颈口相互贴合。当完成注入后,末端位置紧贴产妇的大腿内侧,宫颈扩张球囊体外端固定。在宫颈扩张球囊完成放置后,对胎心情况进行监测,以免出现胎儿缺氧的现象。
1.3 效果判定标准
(1)引产效果:引产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使用缩宫素24小时后分娩成功,且宫颈开口扩张为3厘米以上为显效;使用缩宫素、增加水囊12小时以后宫缩规律,且宫颈开口扩张为1-2厘米为有效;引产后,产妇未发现存在宫缩,宫颈口未扩张为无效。
(2)引产的各个指标:进行引产到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宫缩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3)产后VAS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VAS评分分值为10分,按照无痛到剧烈疼痛(0-10)分划分。分数越低,代表产妇的疼痛得到缓解。Apgar评分主要对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的窒息程度分析,分值为10分,随着分数的增加,代表新生儿情况越好[2]。
(4)不良反应:观察产妇是否存在胎膜残留、胎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
(5)引产前后的宫颈成熟度评分:应用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分值为13分,分值增加,代表宫颈成熟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指标为:引产效果、引产的各个指标、产后VAS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引产前后的宫颈成熟度评分。均采取SPSS26.0版本软件来给予处理。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t数值检验,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需要采取连续校正X2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证明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引产效果
表1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引产效果较对照组高,差异比较意义明显(P<0.05)。
表1 引产效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引产效果 |
观察组 | 26 | 12(46.15) | 12(46.15) | 2(7.69) | 24(92.30) |
对照组 | 26 | 10(38.46) | 8(30.76) | 8(30.76) | 18(69.23) |
X2 | 4.4571 | ||||
P | 0.0347 |
2.2 引产的各个指标
表2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引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意义明显(P<0.05)。
表2 两组引产的各个指标比对()
组别 | n | 引产到临产时间(小时) | 总产程时间(小时) | 产后出血量(毫升) | 宫缩时间(小时) |
观察组 | 26 | 17.74±6.23 | 6.83±1.68 | 150.27±50.34 | 12.45±3.86 |
对照组 | 26 | 31.35±8.34 | 12.45±2.45 | 211.35±30.45 | 22.04±3.57 |
T值 | 6.6664 | 9.6465 | 5.2938 | 9.3004 | |
P值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3 产后VAS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
表3分析发现,观察组的产后VAS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意义明显(P<0.05)。
表3 两组产后VAS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对()
组别 | n | 产后VAS评分 | 新生儿Apgar评分 |
观察组 | 26 | 3.64±0.35 | 8.47±1.36 |
对照组 | 26 | 5.46±1.57 | 7.12±1.23 |
T值 | 5.7693 | 3.7540 | |
P值 | 0.0000 | 0.0005 |
2.4 不良反应
表4分析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差异比较意义明显(P<0.05)。
表4 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 例数 | 胎膜残留 | 胎儿窒息 | 产后出血 | 不良反应 |
观察组 | 26 | 1(3.83) | 1(3.83) | 1(3.83) | 3(11.53) |
对照组 | 26 | 4(15.38) | 5(19.23) | 4(15.38) | 13(50.00) |
X2 | 9.0278 | ||||
P | 0.0026 |
2.5 引产前后的宫颈成熟度评分
表5分析发现。引产前,组间的宫颈成熟度评分比较不存在意义(P>0.05);引产后,观察组的宫颈成熟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比较意义明显(P<0.05)。
表5 两组引产前后的宫颈成熟度评分比对(,分)
组别 | n | 引产前 | 引产后 |
观察组 | 26 | 2.85±0.93 | 7.02±1.24 |
对照组 | 26 | 2.86±0.96 | 4.35±1.53 |
T值 | 0.0381 | 6.9130 | |
P值 | 0.9697 | 0.0000 |
3 讨论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分娩观念发生较大变化。临床上很多产妇选择自然分娩[3]。在产科内,引产是针对孕晚期产妇实现分娩的一种人工促进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在对孕晚期产妇进行引产的时候,为了能保证阴道分娩率的提升,需要医生应用合理药物,使产妇的宫颈成熟度增加。引产符合的指征,是因为初产妇为妊娠期糖尿病时期选择终止妊娠[4]。如果孕周达到41周,且羊水较少已经未临产的时期,该情况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则导致产妇和新生儿容易发生并发症,危险率较大[5]。所以,临床为了对母婴安全有效维持,建议产妇终止妊娠。在另一方面,引产也能使剖宫产率不断降低。所以,引产中选择适合方法意义较大,值得探讨。从当前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孕晚期产妇的引产率较高,该时期引产能实现宫颈软化、宫颈成熟度提高的目的,且宫缩更规律[6]。临床上的引产方法一般为药物和水囊引产。在常规引产方式下,使用缩宫素能使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不断增强,促使宫颈扩张,保证产妇逐渐分娩,自然分娩率更高。但是,该方法的应用也存在一定限制性,如果产妇的宫颈坚硬,还不利于宫颈成熟,可能影响引产成功率。同时,单一的使用缩宫素也会发生子宫破裂,导致新生儿发生窒息等并发症。缩宫素的使用一般要小剂量使用,促使产妇的子宫收缩振幅、频率和收缩力不断增强,子宫颈平滑肌也能逐渐松弛,促使胎儿分娩有效[7]。
在孕晚期因为各个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下段和宫颈成熟,同时,发现子宫肌细胞间隙与子宫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不断增加,子宫从妊娠期的稳定情况不断发展为分娩期的兴奋情况。经国外的相关调查分析,大约一半的引产产妇都是因为宫颈条件不满足,需要对宫颈进行软化[8]。低位水囊置入在宫颈口内与胎儿先露部类似,能够使子宫下段、宫颈内口受到压迫,形成机械性扩张,在交感神经位置不断传到下丘脑,在神经垂体发挥自身作用,随着缩宫素的释放产生宫缩,从而导致产程活跃。为了能够使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提升,需要保证宫颈成熟度增强。低位水囊引产作为一种促进宫颈的成熟方法具备一定机械性,经刺激,在宫颈内部发生一定压迫性,保证宫颈逐渐扩张[9]。水囊能够放置在产妇的宫颈位置,使宫颈逐渐软化和变短,同时,低位水囊引产还有利于磷脂酶A的释放,当和磷脂作用充分发挥后,产生一种前腺素,以发挥子宫收缩的效果。低位水囊引产对催产素的释放作用明显,子宫收缩效果更好,能逐渐使产程缩短,保证自然分娩率的提升。特别是孕晚期的产妇,使用水囊能使引产时间缩短,引产效果良好实现。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应用于临床上具备一定安全性,引产效果良好实现,且剖宫率不断降低,保证宫颈的成熟[10]。
本研究分析,观察组的引产效果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引产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后VAS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引产前,组间的宫颈成熟度评分比较不存在意义(P>0.05);引产后,观察组的宫颈成熟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比较意义明显(P<0.05)。结果证明,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获取的疗效显著,能使宫缩时间缩短。原因分析:其中的水囊体积比较小,实际操作非常简单,能保证子宫的有效收缩,且宫颈成熟度良好。
综上,为孕晚期产妇提供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总体的效果良好,能缩短产程,避免产妇面临较大疼痛,且出血量良好,促使母婴结局的良好实现。
参考文献:
[1] 黄欣琪,陈年芳.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1):153-155.
[2] 王海礁,王煜,岳阳,等. 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20,26(2):66-67.
[3] 詹玉莲,金吉如,林萍. 低位水囊引产对孕足月分娩延迟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22,29(23):25-27.
[4] 漆义均. 低位水囊引产法在足月妊娠产妇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医药前沿,2019,9(20):162-163.
[5] 邵伟,王海霞,李惠. 低位小水囊联合缩宫素对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22,34(3):30-32,50.
[6] 郑雪. 将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对足月妊娠引产进行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4(8):-.
[7] 杨芬,余莎,曾佰涛. 输液泵联合综合护理在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3):147-150.
[8] 熊志伟. COOK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及缩宫素静脉点滴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J]. 妇儿健康导刊,2022,1(6):100-103.
[9] 朴仙女. 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8):269-270.
[10] 张小环. Foley球囊技术后人工破膜及缩宫素静滴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妇女引产中的应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