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跨位太极拳对老年衰弱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心理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老年衰弱,太极拳,平衡功能,跌倒心理,日常生活质量
正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老年衰弱人群日益增多,伴随而来的步行不稳易跌倒、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1]。如何有效改善该部分人群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成为了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坐位太极拳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太极拳和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健身方式,是一种对平衡功能要求不高、训练强度低的上肢运动方式[2]。不仅弥补了老年衰弱患者平衡稳定性差的短板,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对身心满意度和情绪的改善,是对老年衰弱的预防与控制策略较为有重要意义的科学运动方式[3]。
本团队在常规稳定座椅基础之上发明了配置万向轮的骑跨式可移动座椅,以期在确保平衡稳定性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增加下肢肌肉参与,从而提高受试者整体运动水平[4],并追踪其对老年衰弱人群跌倒心理、日常生活功能等进行追踪,现特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本研究已获得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伦理审批,伦理号:----)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用2023年3月--7月在上海市泰康申园康复医院筛选69例老年衰弱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试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23人。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对比[`x±s/n(%)]
组别 | 人数 | 年龄(岁) | 性别(男,%) | Fried量表评分 | 简易心智状态问卷 |
试验组 | 23 | 79.04±5.00 | 11(47.8) | 3.17±0.39 | 0.22±0.42 |
对照组 | 23 | 80.78±6.47 | 12(52.2) | 3.17±0.39 | 0.22±0.42 |
空白组 | 23 | 80.61±6.44 | 12(52.2) | 3.17±0.39 | 0.17±0.39 |
F/χ2 | - | 0.584 | 0.116 | 0.000 | 0.086 |
P | - | 0.561 | 0.944 | >0.999 | 0.918 |
纳入标准:①70岁以上高龄老人,性别不限;②符合老年人衰弱标准(Fried衰弱评估方法≥3条);③能维持坐位平衡;④无心智功能障碍(简易心智问卷评估,得分8分以上者)和严重急慢性疾病;⑤意识表达清楚,同意自愿接受治疗和随访。
排除标准:①脊柱不稳定者,坐位出现疼痛者;②有脑损伤导致严重偏瘫者,认知功能障碍者;③严重心脏疾病患者、其它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肾衰、帕金森氏病及传染病等不适合康复治疗者;④近半年无深感觉障碍、前庭、小脑病变、眩晕、梅尼埃病以及心理障碍等情况,或虽有但已得到良好的控制(无后遗症)。
样本量计算:根据本课题组前期工作积累,结合近几年文献报道[5],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试验组、对照组、空白组),要求双侧检验,α为0.05,把握度(检验效能)1-β=90%,根据多样本均数的样本量计算公式,经PASS软件计算得出n=18,考虑20%的脱落率,三组共计需要样本量为69例,即每组收治23例。
1.2研究方法
(1)太极拳训练:由资深太极拳教学的老师进行教学,选用陈氏12式太极拳上肢部分,包括: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搬拦捶、如封似闭、云手、单鞭、下势独立、揽雀尾、收势。录制教学视频在训练场地进行循环播放,由老师进行现场教学,每周4次,40min/次,包含休息10min。第一周为太极拳招式学习阶段,第二到八周为巩固阶段。
(2)试验组:坐位于定制骑跨位支具(图1);对照组:于常规座椅进行上肢太极拳训练;空白组:不进行太极拳训练。
1.3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8 w由同一名与本研究无关的专业人员对两组参与者进行评估。
1.3.1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受试者端坐于椅子,座椅正前方3 m处地面上贴一条彩色带。研究者发出“开始”指令时,受试者从座椅上站起,尽可能快的向前行至彩色带(评估者站立身旁保护以防跌倒),然后再迅速走回座椅并坐下,靠到椅背上,该过程由受试对象独立完成。测试者记录受试者背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所用的时间[6],以秒/s为单位。结果评定:<10秒:表明步行自如(评级为正常);10~19秒:表明有独立活动的能力(评级为轻度异常);20~29秒:表明需要帮助(评级为中度异常);≥30秒:表明行动不便(评级为重度异常)。该测试方法可靠性高,被认为是评价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可靠的、有效的测试方法[7]。
1.3.2 Tinetti步态和平衡量表:又称POMA量表,该量表强调以动作执行为导向进行评估,在护理院及社区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信度。量表包括两个部分:平衡量表(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balance,POMA-B)和步态评估表(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gait,POMA-G),均包括8个条目,总分分别为15分和13分,两份量表分数相加为总分。
1.3.3核心肌力测试:用握力测试以衡量,询问受试者利手,测试三次,取平均值。操作过程中关注受试者的表情状态及询问有无不适。
1.3.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ADL评定。评定项目包括修饰(刷牙、洗脸、梳头、刮脸)、穿衣(包括系鞋带等)、进餐、洗澡、小便控制、大便控制、用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每项条目0-10分。
1.3.5跌倒效能量表(Falls Efficacy Scale International,FES-I):该量表适用于评估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恐惧及其严重程度,对于跌倒恐惧程度较低的人群敏感性较高。该量表共16个条目,包含室内及室外活动2个方面,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l-4分,总分16-64分,得分越高跌倒恐惧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的数据统计分析将由专业数据管理和统计人员参与实施。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rkey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三组受试者TUGT、ADL、FES-I、握力的比较(表2)
组别 | 人数 | TUGT(s) | ADL(分) | FES-I(分) | 握力(kg)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试验组 | 23 | 15.07±2.74 | 12.5±2.73ac | 90.22±5.11 | 91.30±4.58 | 30.70±4.74 | 24.65±4.71abc | 24.96±8.57 | 25.70±8.26 |
对照组 | 23 | 15.02±3.02 | 13.74±3.06ac | 91.30±5.05 | 91.74±5.56 | 30.57±4.25 | 28.17±5.01ac | 25.09±6.38 | 25.43±6.58 |
空白组 | 23 | 16.70±3.01 | 16.30±3.06c | 89.13±5.36 | 89.13±5.36 | 32.74±4.24 | 32.22±4.44c | 24.00±7.88 | 24.00±8.23 |
F | - | 2.454 | 9.948 | 1.015 | 1.672 | 1.751 | 14.774 | 0.138 | 0.321 |
P | - | 0.094 | <0.001 | 0.368 | 0.196 | 0.182 | <0.001 | 0.871 | 0.727 |
表2三组患者干预前后TUGT、ADL、FES-I、握力的比较(`x±s)
注:a.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干预前后三组受试者Tinetti步态和平衡量表的比较(表3)
表3三组患者干预前后POMA-B、POMA-G的比较(`x±s)
组别 | 人数 | POMA-B | POMA-G | 总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试验组 | 23 | 10.70±1.84a | 11.57±1.50abc | 5.43±1.88 | 7.52±2.23ac | 16.13±3.55 | 19.04±3.60abc |
对照组 | 23 | 10.17±1.61 | 10.35±1.61c | 5.96±1.92 | 6.26±1.96c | 16.13±3.43 | 16.61±3.46c |
空白组 | 23 | 9.17±1.67 | 9.30±1.77 | 4.91±1.47 | 4.96±1.49 | 14.09±2.97 | 14.26±3.06c |
F | - | 4.692 | 11.060 | 2.002 | 10.272 | 2.898 | 11.501 |
P | - | 0.012 | <0.001 | 0.143 | <0.001 | 0.062 | <0.001 |
注:a.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总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将成为全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但由于老年人的体力、生理功能在不断衰退,不适合大幅度且高强度的运动锻炼方式,因此中国传统太极拳运动逐步被应用于老年人的运动康复治疗中,也被大量国内外康复指南推荐为老年人可采用的有氧运动疗法之一。但老年人多数可能存在下肢肌力弱、站立不稳等问题,传统站立进行太极拳训练的方式不适合所有老年人。因此设计、开发适用于老年人的定制万向轮骑跨设备,具有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降低老年人跌倒心理的作用,是适用于老年衰落患者值得推广的一项工具。本文通过日常活动能力评估、步态分析、肌力测试、跌倒风险测试等评估,能够获得老年衰落患者通过骑跨设备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临床的治疗有指导的意义。万向轮骑跨设备可以在老年人进行太极拳训练时能够给予一定辅助,可以尽可能的增加老年衰落患者的平衡稳定性,提高下肢肌肉参与度,同时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一定程度上缩短起立、行走时间,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行走步态。但未来座位上的动态平衡测试及三维动态捕捉,值得更深入的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提升老年衰落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Fried L P,Tangen C M.Frailty in Older Adults Evidence for a Phenotype[J].Journals of Gerontology,2001,56(3):M146.Liu,H.X.Ding,G.Yu,W.J.Liu,T.F.Yan,A.Y.Chen,H.Y.Zhang,A.H.Association between frailty and incident risk of disabil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 people: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J].Public health,2019,175(1).
[2] Qi Yan,Xie Haixia,Shang Yunlin et al.Effects of 16-Form Wheelchair Tai Chi on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mong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20,2020:6626603.
[3] 曹成霖,吴新春,纪凯,曹文文,胡志,白忠良.老年衰弱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3,26(02):274-278.Shem Kazuko,Karasik Darlene,Carufel Paul et al.Seated Tai Chi to alleviate pain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disorder.[J].J Spinal Cord Med,2016,39:353-8.
[4] Ewa S,Malgorzata K,Malgorzata S.Kinematic and Electromyography Responses to Increasing Proprioception Demand and a Lack of Visual Feedback in Healthy,Middle-Aged Women Tested on an Unstable Platform.[J].Motor control,2022.
[5] 孙皎,王黎,李文涛,等.太极拳运动对社区老年人身心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2013,27(35):3990-3991.
[6] Steffen T M,Hacker T A,Louise M.Age-and gender-related test performance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Six-Minute Walk Test,Berg Balance Scale,Timed Up&Go Test,and gait speeds.[J].Physical Therapy,2002(2):128.
[7] 王航平,聂真新,孙振武,袁凤梅.核心力量练习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和跌倒风险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0):5009-5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