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探究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王慧青

天津华北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河东区300181

摘要

现阶段,随着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工程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强化水文地质勘察意识,加强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及时分析地下水环境,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下面本文就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

正文

1 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地下水位以及地下水酸碱度会直接影响整个地质勘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因此会给工程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可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在进行地质勘察时,技术人员需要对复杂的地下水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在施工前期,应及时推进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及时研判水文地质情况可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应的影响因素,结合详实的数据资料制定合理可行的勘察方案及施工方案,并对施工进度及工程图纸做出适当调整,最大程度地保障工程勘察质量。以坍塌现象为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有效避免工程灾害,尤其在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地下水位情况有可能跟勘察前不同,常常出现下降或持续上升现象,这些现象会造成地面沉陷、开裂等,严重的还会造成工程倾斜或沉降事故,这对工程极为不利。因此,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勘察方案,以此来避免事故发生。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影响分析

2.1 地下水升降危害影响

多数情况下,膨胀性岩土会受到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而出现一系列变形问题。其中,如果地下水升降过于频繁,那么膨胀性岩土所呈现出的胀缩变形程度会严重加剧,容易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构成威胁。除此之外,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会引发变动带产生一系列变化问题,如土质变松、岩土承载力大幅度降低。一旦出现这一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方面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滞后施工进度。为缓解地下水升降所带来的危害影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选择采取抽取地下水或者实行水库蓄水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但是过度的处理会引发地质灾害问题,如比较常见的地面沉降或者塌陷问题。最重要的是,当地下水位过度下降时会相继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2.2 引发岩土工程建设风险

水文地质因素的波动变化,会引发岩土工程建设风险。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因受到环境因素以及施工因素的影响,潜水位很容易出现上升情况。一旦潜水位明显上升,则容易引发岩土工程出现土壤盐渍化等不良问题,并相继诱发地质灾害问题,如比较常见的坍塌或者滑移现象。再加上部分岩土本身就存在轻度潮湿问题,当土壤出现盐渍化情况时,很容易出现粉土饱和等现象。而一旦出现这类现象问题,在施工建设期间很容易出现管涌或者流砂。由此不难看出,水文地质所带来的危害性影响十分明显,如果施工建设人员未提前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深度把握,或者在施工建设期间缺乏安全管控意识,就很容易加剧水文地质危害程度。严重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

2.3 水位波动的危害

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水位波动的状况,将会对施工材料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当发生水位波动时,项目附近的土壤密实程度就会随之降低,而一旦水位超过工程地,就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工程质量,从而加速岩石的变质。同时水平的波动还会导致土层密度的降低,土层紧实性变差,直接影响了施工地基的稳定性。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在长期浸泡后都会受造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降低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对后期施工也形成了不良的影响。此外,即使对建筑材料问题进行了及时地发现与处理,也会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 全面推进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高质量开展,应对水文地质危害影响

3.1 构建切实可行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体系,积极消除水文地质危害

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准备工作,以便于为勘察施工提供有效的保障。为有效防止工程生产事故出现,需针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内容进行前瞻性部署与规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通过科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以提前掌握工程项目周边环境条件以及安全隐患因素,工作人员可根据相关数据反馈情况,确立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减少安全生产问题出现。因此,为保障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建议工作人员应该准确把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点问题,尽量从多个方面针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贯彻与落实,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一方面,工程项目建设前相关工作人员应提前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确立地质勘察工作的主体地位。指派专业工作人员深入施工场地,对现场水文条件进行深度分析。根据分析反馈结果,明确地下水水位情况及类型组成。并结合该信息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归纳水文地质因素对建筑施工所带来的危害性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

3.2 借助先进的测绘分析技术,识别水文地质信息以及构造情况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体系的重要技术内容。从功能角度上来看,科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多种空间以及动态地理信息的自动获取与分析,可完成对地理研究以及地理决策等工作内容的优化处理。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勘探人员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工程测量区域内的数据信息进行重点获取,如地质信息、水文信息、矿产资源信息等。获取完相关数据资料之后,工作人员可借助全站仪等设备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并将矿山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以图形方式进行展现,帮助现场施工人员提前识别施工风险问题,并结合地质构造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升降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加强事前预警能力。另外,积极探索先进的勘察技术并予以利用,不仅能够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推动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严格落实各项勘察工作。

3.3 重视水文地质评价工作内容,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效果

鉴于水文地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建议勘探人员应该在勘察作业结束之后,对所获取到的水文地质信息资料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尤其要对水位变化以及地质因素可能引起的危害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如果在勘探期间发现地基压缩层存在粉质土现象,且粉质土数量较多,施工单位应该注重对流砂问题的预防。此外,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想要提升水文地质分析的准确性,相关勘察企业就必须要对仙剑的地质勘察设备进行应用,全面提升勘察的准确性。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能够对现代化的可查技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掌握,推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对落后的老旧设备需进行即使的淘汰和更新,以工程项目建设需求为主要依据,对先进的设备进行积极的引进,保障地质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对相关参数进行精确分析,集合数据特点对地基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探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参建企业方面应该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工作期间,应该积极确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体位置,结合水文地质危害表现以及勘察注意事项,确立科学合理的勘察工作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主动运用新兴测绘技术以及工作方法,对传统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技术存在的滞后性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此外,从事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相关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坚持按照规范勘探要求,避免勘察期间对地下水位造成波动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汝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讨[J]. 工程技术研究,2019(08):160-161.

[2] 郭丰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133-134.

[3] 林伟,于淼,商明刚.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9,33(06):929-9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