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措施
正文
一、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原则
(一)“全过程”原则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在针对于建筑工程开展造价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将更多的侧重点放置在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等部分,对于施工过程当中的造价跟踪管理模块经常性的抱有忽视的态度,导致企业遭受到经济损失。所以,在现阶段,在动态管理工作中,首先就应该秉持着全过程的原则,做到全过程的管控,对施工过程当中的物资、人员做到合理调配。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等不同阶段将动态管理融合到其中,有效的对内容数据进行总结、对比、分析等等。从而更好的解决在工程实施中的问题、矛盾和偏差,让动态管理的效果达到预期。
(二)“全要素”原则
全要素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管理原则。在工程造价这项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是一种多元管理过程,企业需要对多元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比如,投入成本、环境成本、质量成本等等,这些因素都应该进行合理控制,有可能会对工程的造价带来较大影响。在工程造价这项活动开展中,假如只是对静态管理工作进行开展就容易对工期、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忽视,并未发现彼此之间互相制约和互相影响的关系,比如质量未达到标准容易导致反工现象的出现,使得施工成本得到增加。工期延误也会在无形中增加成本。所以,在造价管控中一定要对多个要素进行分析,对矛盾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处理,从而让动态管理价值得到发挥。
(三)“全方位”原则
通常情况下,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涉及到的造价金额也偏大,涉及面较为广泛,需要对全方位的有效管控工作进行开展,才能够让管控成效达到预期。在现阶段,由于受到市场带来的影响,材料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和波动。这就需要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对诸多因素进行考核,比如市场价格变化等等,在实际价格和预算报价出现较大偏离时一定要对反馈处理工作进行开展,多个部门之间互相联动,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最终目的进行推动,使得理想当中的造价管理的效果达到预期。
二、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招标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在建筑行业当中市场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在招标过程中,很多单位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中标效果往往会在预算中刻意对材料价格进行压低,或者对某些项目故意缺漏,将更多的重点放置在生产中意外事故和成本支出的解决上,导致施工价格看似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假如招标单位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施工中就有可能会出现成本超出预算诸多情况,或者材料出现以次充好等诸多问题,对施工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情节下还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二)施工问题
通常情况下,施工者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会按照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来对工作进行开展。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经常性的遇到一些与设计不相符的部分内容,是设计中忽视和无法想象的情况,对工程造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在现阶段,由于受到疫情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市场经济可能会出现较大变化,机械、人工、材料等价格都会出现一定变化。假如施工方依旧按照设计方案照搬照抄来对造价预算工作进行开展,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问题出现,材料不足、质量较差,对于动态管理的整个控制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必将对施工产生制约作用。
(三)不可抗因素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企业也有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可抗力所带来的影响。比如,在现阶段。有可能会出现自然灾害、天气变化、土壤污染等等,导致施工工期不断延后或者放弃施工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会导致工程延误,对于施工造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动态管理这一控制工作持续、顺利的开展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这就需要在后续动态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这些因素充分的进行考量,最大化的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得动态管理及控制的力度得到加大,有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效果达到预期。
结算审核
工程合同履行中,竣工结算的外部审核是很重要一个环节。本来外部审核是第三方公正审核,但第三方因其兼有企业性质,其收益与核减额度挂勾,导致实际实施中经常出现第三方非公正审核,侵害施工方的正当权益问题。这就需要在动态管理中考虑如何通过制度保证第三方实施公正审核,当然这也是整个造价行业的问题,通过有效的制度来实现不偏袒建设或施工任何一方,有效保护施工企业正常利益和国家资产不流失。
三、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对策
(一)“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对动态管理工作进行良好的开展,实现对造价的初步控制。设计阶段主要可以包含初步设计以及技术设计与施工图设计等三个阶段。在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高价值目标,将功能分析作为核心,将集体智慧作为依托,将创造精神作为支柱,做到经济分析和技术分析相结合。在技术设计阶段应该做好招标文件基本设计。在设计图设计过程中应该对造价控制进行侧重,严格的对设计图设计的总概算进行控制。
例如,在设计过程当中一定要对投资控制工作进行良好的开展,这是在全过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要点。首先,设计人员应该对正确设计思想进行树立,在设计中处理好经济和技术统一对立等关系。其次,对限额设计工作进行推行。按照可行性报告以及相应的投资估算来对概算和初步设计进行控制,在保障质量要求作为前提下对投资限额进行分配和设计。最后,注重设计的优化。设计方案正确选择和设计将会对整个工程造价产生较大的控制作用,应该最大化的对设计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保障设计方案具备着较强的可行性,并能够在后续施工的过程当中最大化的减少一些变更情况的出现。在无形当中减少成本的投入,让工程更好的获取到经济效益,使得造价管理的效果达到预期。
(二)“招投标”环节的控制
在设计阶段的动态管理完毕之后就应该将目光更多的放置在招投标这一环节的控制上。招投标往往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最为根本的目的是要对竞争机制进行引入,让工程成本得到降低,有效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在这其中,一定要将更多的关注点和侧重点放置在招投标这项工作上。
例如,应该通过招投标这项工作的良好开展,对信誉良好和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选择,并且能够让施工企业提升竞争力而做出一定让利。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我国大多数的建筑工程在推行招投标的过程当中都采取工程量清单报价这样的方式,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所以,建设单位在招投标这项工作开展时在文件中不仅要对通常内容进行包含,也应该提供工程量清单,作为报价参考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编制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合理、科学、公正、客观,子目内容应该和要求描述相符合,做到完整、准确,最大化避免一些少算、多算情况出现。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研究,保障清单中项目内容具备概括性以及条目简明的特点。
(三)“施工”阶段的控制
在成本投入的过程当中,施工阶段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能否良好的施工,将会对竣工结算以及建设费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阶段的有效动态控制,最大化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做好投资以及支出分析,让企业能够加强成本管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决定。
例如,第一,应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管理水平。从目前的整个建筑市场的动态上看,施工力量和工程任务之间的比例较为悬殊,对买方市场过度倾斜,导致施工企业之间有着十分激烈的竞争,甚至出现建筑单位互相压价、彼此之间互相抢标的情况的出现,导致施工企业面临着较为沉重的负担和经济压力。所以,作为施工企业一定要对工作作风进行转变,不能够出现随意杀价以及漫天要价的行为,而是应该对经济问题认真钻研,加大现代管理,推动责任制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让施工水平得到提高,使得工程造价得到降低。第二,应该加强工程中的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最大化避免返修工程的出现,降低建设费用。应该遵循施工内在规律,做好现场的协调组织、机械设备的管理等等,真正的在施工现场中做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互相结合;中小型机械和大型机械互相结合,对劳动力、机械、资金、材料进行良好组合。从而实现工程成本的降低,让工程工期得到缩短。第三,应该做好工程变更方面的管理,工程变更会对造价和工期的完成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中,一定要对工程变更现象严格控制,不要随意对标准图纸进行变化,也不能对项目随意增加,应该让设计标准得以提高,做好签证,保证管理更加具备严密性,让一些不必要变更现象得到避免。
(四)“竣工验收”阶段控制
在对项目进行建设和检验的过程中,竣工验收是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工程在完成竣工之后,应该对结算关卡进行严格把控。在这其中,应该对诸多结算资料进行收集,对工程量认真审核,对取费标准进行合理的套用。特别是造价咨询相关单位一定要对自身价值进行突出。如,做好相应工作,让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效果变得更好。
例如,应该对审核结算相关工作进行良好的开展,根据合同内容中的定额、图纸、条款、预算等等,对于增减工程量、工程变更、材料等进行逐步审核。在保修期间内应该对回访工作进行开展,协助业主开展好相应的索赔工作。对投资效果加大审核,对最初决策是否具备正确性加大分析,能否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和设计目标,便于对后续同类型项目控制分析工作的开展。应该站在宏观调控的角度上对完善性、健全性的适用于当前市场经济状况的管理法规进行制定,比如招标投标、设计、施工计划、立项、工程造价等等。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针对于动态管理建立资源库、数据资料,便于对工程造价开展分析、测算和研究。需要保证计算规则的统一,为定额改革带来准确、可靠的数据。从而为企业内部自主定价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让控制效果变得更好。
(五)“监督控制系统”的控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更好的让动态管理效果达到预期,在现阶段就应该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建立起监督保障的完善性系统,并且对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对一些不良风气进行制止,从而真正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助力。
例如,一方面,政府应该对管理职能进行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投资项目,一定要加大注重,利用好经济杠杆,比如利率、税收价格、城市规划作为信息指导和政策引导,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展现出行业的监督力量,来对各个经济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效果。另一方面,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合理运用,对施工单位当前诸多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对于一些垄断以及不正当的行为进行制止、惩罚,保护好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整个市场环境中构建起健康的机制和市场价格,让监管作用得到发挥,从而让整个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可以根据国际管理来对市场配套的体系进行构建,更加具备指导性和操作性,实现对控制系统的良好构建。
(六)“造价管理方式”的控制
在现阶段,应该对造价管理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能进行转变,大力的推动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这样能够最大化的加大管理力度,让最终的控制效果变得更好。使得理想当中的管理成效达到预期。
例如,首先,应该对工程造价当中的管理主体、范围、管理部门及管理功能进行明确。特别是管理部门一定要展现出专业性,深入到市场当中对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解,更加有助于招投标管理、协同管理等等。其次,招标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市场、施工队伍、涉及业主等诸多内容和因素充分的进行考量,并且应该和管理部门达成共识,对评价方法进行统一,并且关注合同条款、市场信息、人员成本以及咨询机构投入成本等等,对整个阶段的成本消耗进行良好的控制。最后,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能力、管理水平、技术设备等等来完善好企业定额,在市场竞争当中积极参与,从而真正的做到造价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控制,保障造价管理相关部门职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让管理成效达到预期。
(七)“造价信息网络”的控制
在现阶段,我们身处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现代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性的运用。所以,应该对造价信息网络加大控制和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和作用,达到理想中最佳的建设效果。
例如,在现阶段,网络飞速发展,并且在许多领域当中得到渗透和推广。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涉及到诸多的内容、信息和数据也可以在现阶段对规范软件、计算软件进行运用,将计算机作为载体,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建立,对材料价格、指数、工程数量、价格信息、成本指标、消费指数指标等等更好的进行计算,便于动态管理效果达到预期。从而在网络技术的运用下让造价管理工作得到积极推动。比如,可以对软件进行引进,可以对市场中流行并且适用性较强的软件进行引入,比如广联达BIM造价软件、斯维尔清单计价软件、神机妙算工程造价软件等等,可以在整个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过程当中进行适当性的运用。同时,也可以和相关机构对适用性更强的软件进行共同开发,让技术价值得到发挥,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控制效果。
结论:总之,在现阶段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对造价动态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其中,一定要对动态管理的原则和现状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管理路径进行探究。从而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管理成效,本文主要通过以上几个途径来对管理进行阐述来凸显动态管理的价值,让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果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刚.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22,41(1):3.
[2]朗瑞芳.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1,17(4):2.
[3]谷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J].房地产导刊,2020,000(003):197.
[4]刘沁.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要点的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3):3.
[5]李媛晖.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20(10):240-241.
[6]陈君.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的分析[J].居舍,2019,(25):127.
[7]龚雪琴.动态管理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