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新贵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小学225631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应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和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本文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了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小学体育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高效教育活动。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而教师则是课堂中的导演。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体育课程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目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开展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然后评出最佳跑法。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水果、零食等物品,在比赛前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组比赛,最后将小组的得分加起来得出班级的总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激发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来提高他们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赛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在跳绳比赛中,学生既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可以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这种成功和失败并存的经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把握,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五、激发兴趣

(一)干净利落的视频动作示范

在体育课上,教师一次简洁的运动演示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跪跳起”动作教学为例,体育教师在开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微视频。视频中先呈现的是一段带有渲染效果的“跪跳起”动作视频,动作看上去行云流水。小学生在观看过后迅速在脑子里形成联想画面,紧接着会产生对“跪跳起”动作的学习欲望,激发起自主学习和自主练习的兴趣。

(二)有效的辅助练习

有效的辅助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面对复杂的技术动作,体育教师可以将其拆分,再按照运动规律让学生先进行针对性练习,再开始循序渐进的学练,最终达到掌握此项动作的目的。辅助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身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地的环境里进行学练。在“跪跳起”动作教学前,教师可设计跳绳、平板支撑等辅助练习来增强学生上、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这是想要做好跪跳起动作所需要的基本身体素质。教师要根据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运动目标,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辅助练习,达到自己的运动目标。

(三)妙趣横生的游戏

小学体育课堂应该让学生身处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强身健体、学习技能,而游戏互动便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针对技巧运动课程内容的单一性,体育教师可以开展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六、搭建支架

(一)技巧学习方法的支架

简单才能易学。体育教师应将技巧动作进行拆分和重新整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做到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以“跪跳起”动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跪跳起”分解成四个步骤。第一步,摆臂与制动,即“摆压提”,训练手臂动作与身体的协调配合,强调手臂向上提的时候要制动。教师可设计“照镜子”游戏,让两名学生一组一起喊口令做动作,相互观看并指出对方优缺点。第二步,练习跪姿跳远,即跪在垫子上,向前跳远,主要训练学生的腰腹协调发力能力。第三步,跪跳高“上楼梯”,即利用垫子摆放成二级台阶,让学生跪坐在第一层台阶上,利用“摆压提”的方法跳到第二级台阶上,练习小腿压垫动作。第四步,跪跳起“下楼梯”,即让学生在组合垫子上练习完整的跪跳起技术动作。这样的练习可以将复杂的技巧动作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技巧动作的运用能力。

(二)技巧运动内容的支架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进行结构化教学。体育课程的结构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学科思维。体育课程的结构化教学,归根结底是要将其落实到教学上,以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特点、情境特点和活动需要等因素为基础,遵循认知、技能、身体的发展规律,建立起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主线的教学结构,将重点放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和提高的空间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运动能力主题单元等学科大概念为主体,分层安排,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个练习到组合练习的教学结构,从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到整体学习,让学生开始“单个中学、组合中练、比赛中用”的发展性学习。以体操类运动为例,这类运动的教学内容一般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动作。每一个体操动作都能够跟任意一个其他的体操动作完美组合在一起,所以进行组合练习在体操类运动中十分普遍。教材中对此给出的教学建议是:一年级练习横、纵叉,二年级练习仰卧推起成桥,三年级练习前滚翻和跪跳起,四年级练习后滚翻和肩肘倒立,五年级和六年级练习组合动作。

结语

学生经过技巧训练能够提高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各项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在各种环境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优良品质,做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共同进步;同时,其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1]徐侃.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界,2023,(33):56-58.

· [2]陈为国.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1):133-1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