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鹏峰

惠东县九龙峰增光中学 广东 惠州 5163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将民俗体育引入到课程中,这对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民俗体育的概念和运用价值,对其本文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路和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

民俗体育;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民俗体育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因此,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民俗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一、民俗体育概述

1.民俗体育定义

民俗体育,这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是指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项目。这些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涵盖了传统的舞蹈、武术、射箭、摔跤、荡秋千等多种形式,它们多半与庆祝节日、迎神送神、丰收等有关,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代代相传。

2.民俗体育的种类和特点

民俗体育是一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现象,其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种民间舞蹈、武术、射箭、摔跤、荡秋千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而且不同地方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群体都有其独特的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例如,中国的龙舟赛、踩高跷、抬沙袋等,韩国的弓箭、跷跷板等,均属于民俗体育的范畴。民俗体育的特点在于与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紧密相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活动往往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俗体育活动通常具有娱乐性、竞技性、健身性和教育性,能够通过游戏、竞技和欢乐的形式,满足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在民俗体育活动中,人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文化生活。此外,民俗体育还具有社交功能,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二、民俗体育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中学体育教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这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民俗体育作为一种丰富多样的体育形式,可以为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内容和方式。民俗体育的种类繁多,比如说武术、舞蹈、龙舟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通过引入民俗体育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比如说武术、舞蹈、射箭等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能够丰富课堂内容。

2.有利于民俗体育资源开发

民俗体育是中国各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各地都有独特的民俗体育项目和资源,这些项目和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还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民俗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还可以促进地方民俗体育资源的开发和传承。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民俗体育团队、社团等合作,将民俗体育和体育课堂融合,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了解和传承本地的民俗文化。

3.传承民俗体育文化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体育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将民俗体育纳入中学体育教学,无疑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民俗体育中的各种项目,如舞狮、舞龙、赛龙舟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更传递了尊老爱幼、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此外,民俗体育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在了解和体验民俗体育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引进民俗体育的思路

1.调查师生对民俗体育的认同,是引进民俗体育的条件

1.1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的价值认识与引进态度

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的价值认识和引进态度至关重要。只有体育教师认识到民俗体育的价值,并且希望学校引进,那么教师才会积极地开展民俗体育项目的教学。据调查显示,有71%的教师认为民俗体育有价值,25%的教师认为民俗体育很有价值,只有4%的教师认为民俗体育没有价值。同时,56%的教师表示希望引入民俗体育项目,28%的教师表示非常希望引入民俗体育项目,11%的教师保持一般态度,只有5%的教师不希望引进。这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的价值持肯定态度,并愿意将其引入到教学中。

1.2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学习意愿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在民俗体育方面,学生的接受程度呈现出多样性。根据调查数据,我校有58%的学生认为民俗体育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的体育形式,他们非常愿意尝试并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另外,44%的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不太了解,但表示有学习的意愿。只有2%左右的学生对民俗体育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学习意愿。综上所述,大多数中学生对民俗体育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意愿。

2.民俗体育与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结合,是引进民俗体育的路径

受到教材大纲的限制,在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需要基于学校的校本课程来进行教学。因此,学校对引入民俗体育的态度是影响民俗体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学校对引入民俗体育的态度,我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惠州市所调查的中学对将民俗体育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表示强烈支持。这表明学校对民俗体育的认可和重视程度较高,认为民俗体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四、民俗体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确保民俗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应招聘具有相关背景和技能的体育教师,他们应具备对民俗体育的深入了解和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培养与民俗体育相关的教师队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对民俗体育的理解和掌握,让他们认识到民俗体育的教育价值。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的民俗体育培训课程,让他们深入了解民俗体育的起源、发展、规则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民俗体育交流活动,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民俗体育。为了提升教师的民俗体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民俗体育团队或教练员来校进行指导和交流。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向教师们传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俗体育的精髓。同时,他们还可以与师生互动,解答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民俗体育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这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选择合适民俗体育项目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学校可以选择适合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在选择具体的体育项目时,要考虑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其中。例如,一些简单易学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舞狮、舞龙、打陀螺等可以作为教学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中学体育教师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当地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以广东惠州市为例,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惠州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龙舟等。这些项目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同时,在选择民俗体育项目时,中学体育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他们的项目。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如武术、太极等。过不断挖掘、调查、搜集进行科学的整理,教师够选择出适合学生进行的民俗体育运动,为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提供坚实基础。

4.自制民俗体育器材

民俗体育项目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器材制作难度不大,学校或教师可以自行制作器材,以减少购买器材的成本,从而推广更多的民俗体育项目。自制器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比如说舞龙器材的制作,教师和学生可以使用小竹片和彩纸来自制龙头,龙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装饰和美化。同时,他们可以使用小气球代替龙珠,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让制作出来的舞龙更加轻盈和灵活。此外,还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踩高跷等器材,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废弃物品进行再利用,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而大多数的学生自己也会有一些民俗体育器材,这些器材种类繁多,如踺子、沙包、铁环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器材的制作并不复杂,体育教师和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制器材来推动民俗体育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

5.营造良好民俗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民俗体育,营造良好的民俗体育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民俗体育的起源、发展历程、规则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民俗体育。在宣传栏方面,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各个显眼的位置设立民俗体育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展示民俗体育的起源、发展历程、规则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配以图片、图表等形象化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民俗体育。在校园网站方面,学校可以发布民俗体育的相关信息,包括起源、发展历程、规则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设置在线问答、讨论区等功能,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和交流民俗体育。在微信公众号方面,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民俗体育的相关信息,包括起源、发展历程、规则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民俗体育。其次,学校可以举办民俗体育文化周,在这个周内,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民俗体育项目的比赛和表演,如跳绳、踢毽子、武术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民俗体育的魅力,还能让他们深入了解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除了举办比赛和表演,学校还可以邀请民俗体育专家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这些专家或传承人可以向学生介绍民俗体育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和与传承人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体育,从而增强对它的兴趣和认同。此外,加强教师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也是营造良好培养氛围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民俗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了解民俗体育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对民俗体育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总结

总而言之,民俗体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利于民俗体育资源的开发,还有助于传承民俗体育文化。

通过建设师资队伍、选择合适民俗体育项目、自制民俗体育器材以及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措施,可以推动民俗体育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民俗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鲁丽. 民俗体育在河南省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优势探究[J]. 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09(02)

2]王保华. 农村中小学民俗体育开发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1(18)

3]于奎龙,吴长稳.民间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及发展模式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09(04)

4]李娟,占玉珍.九江民俗体育在中小学开展的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

5]贾新建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 J ].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2) :33-35.

6]刘旻航 . 民俗体育功能分类及特点研究 [ J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5) :62-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