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正文
前言:
教育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们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在目前的教学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渐体会到语文这一学科的独特魅力,最大限度地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有动力去探究语文知识,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反映出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关原理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遵守相应的教学原理,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出来,使学生从以前的消极学习态度转变为主动积极的状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探索,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把自己对主人公的看法表达出来,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也要坚持差异性的教育理念,由于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都不相同,对课本上的内容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坚持差异性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特征,进行分层教学。
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对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可以从自主创新教学方法入手。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更多地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味地拘泥于教科书的内容。信息技术的更新,抛弃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对大环境下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整合,使共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将课本上的有关知识与互联网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之中,使单一的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味,富有创造性的故事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情绪,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时,能够准确地了解到文中所要传达的意义。譬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文中所用的语言较为慷慨激昂,描写了岳阳楼之美,作者从江河壮美的景色中感受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教师在授课时,应先引导学生对范仲淹的生活及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再利用多媒体技术选取岳阳楼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古代文学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情感的抒发方面,以诗词为载体,以含蓄的语言表达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确保学生每天都在进步的根本。首先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很难保证一定的时间内能按时进行预习。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有规律地进行预习。比如,教师在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准备,让学生先把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比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查找诗歌中的“之”的含义,对诗歌中的一些语句进行修辞上的解读。其次,为确保课后作业顺利进行,教师也可以采取“课堂考试”的形式,即按照预先设定的作业要求,由学生写出在预习中得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复习、总结、纠错、课外阅读等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学生在语文上的长期积累,不仅需要再课堂上进行学习,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将这种方式更好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首先,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类,确保学生都可以主动参加,然后教师要确定小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在小组中要做什么。就拿预习阶段来说,预习虽然很重要,但也很耗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所以在安排预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组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教师要做的就是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所学的内容。而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并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为学生解答问题。
(四)创设有趣的情景
要真正创建高水平的初中语文课堂,必须不断更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到所学的内容。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愿深入探究其内容,有的甚至出现了抗拒心理,从而造成了厌学现象。如果在课堂上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学习,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创设优质的初中语文课堂,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能创造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出师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整篇文章对当时三分天下的格局进行剖析,并表达诸葛亮当时自己的理想和忠诚。由于在初一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学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所以教师可以请一些学生做“小教师”,把历史的背景故事讲清楚,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重新感受三国的历史。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又能使学生对文本的背景更加了解。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体会到诸葛亮的抱负和伟大的理想,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五)倾听关心学生,增进师生感情
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与教师合作,而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情感起伏很大的时期,所以教师要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师与学生融洽相处,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所需的知识反馈给教师,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经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将极大地促进语文学习的效果,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厚的友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结论
在目前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简化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耀宗.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J].教育界,2022(33):17-19.
[2] 吴晟.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2(22):4-6.
[3] 龙梅.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