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本书阅读;策略
正文
新时代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因此,在当前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前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本书阅读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将整本书阅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往往具有年龄比较小、学习习惯尚未成型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质阅读习惯,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语文是一种工具类学科,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和优质的表达方法,这对学生进行写作、扩充知识面都有一定的裨益。
具体来说,整本书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可分成以下几方面理解:第一,整本书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落实整本书阅读活动,能让学生在素养成型阶段,接触更多的优质表达方法和更丰富的文学知识,在长时间独立阅读后,学生必然会形成对文章的独特见解。比如,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文章的主要情节、文章中的经典语句等,都能成为学生表达时运用的素材和参考的方向。这样,学生表达能力不足、自我信心不足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表达自我的能力将会不断提升,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一定助力。第二,落实整本书阅读模式,能有效巩固小学生的基础。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对书籍内容有全局性的理解,还能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书籍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将会在阅读过程中深深刻印到学生的记忆中,这能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得到提升。第三,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不成熟,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发展,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方式,显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十分活跃且不受限制,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工作的不二之选。不难看出,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中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整本书阅读模式进行研究,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导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导读是介绍书籍、提出阅读要求的活动,能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读环节,在呈现整本书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学知识,利用新奇的文化知识以及生动的封面插图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熟悉整本书的结构,将整本书的内容以趣味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由点及面地带领学生了解整本书,为学生阅读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安徒生童话》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在阅读及交流中感受童话的魅力。然后,教师联系学生学习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引导学生翻阅《安徒生童话》目录,找到对应的童话故事并观察插图,让学生联想对应的故事情节,营造良好的导读氛围,使学生初步建构关于整本书的结构体系,明白做好阅读规划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从目录、导语出发,让学生自行阅读和观察插图,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导读环节能够系统地了解整本书。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五篇童话故事,并在目录中标记出自己阅读完的童话故事,开展“小小阅读家”等竞赛活动,由此发挥导读活动的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定阅读计划,提高阅读效率
整本书阅读计划是学生阅读时的向导,能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遵循计划的要求,高效完成阅读任务,实现阅读效率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内容,能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根据学生的阅读成果判断计划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适配性,有助于把握学情,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后,还要监督学生按照计划进行阅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中国古代寓言》为例,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自己熟悉的寓言故事,分析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使其发现整本书阅读并不难,以此消除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抵触心理。然后,教师制定阅读计划表,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自行设计整本书阅读计划,在明确阅读周期的同时,增设日、周、月阅读成果栏,使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详细记录自己在各个阶段的阅读心得。与此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设计的计划表提出科学的建议,帮助学生控制好阅读节奏,使其合理安排阅读活动。最后,教师以开展小组交流、读书会的方式,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调动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使学生能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阅读整本书,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习惯,优化学生的语用能力
小学生处在各种学习习惯成型的阶段,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能让小学生形成长久的阅读习惯和稳定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借助整本书阅读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小学生接触网络信息的机会也不断增加,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开始对小学生产生影响,但是这些网络语言中往往包含大量不规范的字、词、句,这可能影响到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甚至让一些传统语言受到冲击,这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语文教师应通过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保证学生能在正确的语用环境下成长。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将阅读技巧传达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书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分析和学习书籍中的表达方式,避免学生受语言环境影响而无法形成自我表达能力。同时,要在进行基础阅读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知识迁移,让学生将阅读中积累下来的知识、形成的想法运用到写作中、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助推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动力。
(四)鼓励自主阅读,促进个性发展
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意识相对较弱,很难独立完成具有难度的整本书阅读任务。对此,教师应明确当前阶段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书目,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评价,表扬学生的积极态度,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由此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了解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而建构知识体系,增强个性发展意识。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阅读计划表,利用书签做好阅读标记,以此点燃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热情,使其主动参与整本书阅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中国民间故事》为例,首先,教师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如《仓颉造字》《火把英雄扎卡》《老虎和青蛙》《布谷鸟和金色雀》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要求学生讲解每篇故事的梗概,想象故事中的画面,由此启迪学生思维。民间故事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故事体现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意识,使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人物开展写作活动,以此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五)交流阅读方法,增强阅读能力
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能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基础,增强整本书阅读效果。教师设计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合作交流的方式了解所读书籍的核心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交流中,学生能够了解他人的阅读进度,在对比分析中调节自己的阅读速度,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交流,要求学生细读文本、鉴赏内容,鼓励学生运用高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使其借鉴他人的高效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文本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分享阅读经验,促成整本书阅读经验共享,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三国演义》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精彩的封面导入这本书,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后分享感受,大致理清人物关系,同时向学生提出如下阅读问题:“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呈现出什么特点?三国时期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对百姓有什么影响?”然后,教师讲解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草船借箭等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与阅读体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营造热烈的课堂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成果,让学生分阶段阅读整本书,并在自己的阅读计划中加入“阶段总结”这一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总结自己关于名著的认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在交流阶段与他人进行探究,掌握更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对“三足鼎立”形成深刻认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阐述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与他人共同探讨,从而推进阅读经验的交流。
(六)关注阅读成果,重视学生反馈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短篇阅读而存在的概念,在短篇阅读中,学生往往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任务,教师也能更直观及时地看到学生的阅读反馈,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引导和协助,进而快速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则不然,它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且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整本书阅读就是课外阅读,不重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果检验,也没有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支持,这严重影响了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每一次的阅读成果,对学生的阅读反馈进行了解并提供帮助,使学生更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会跳过目录和引言,直接从正文部分开始阅读,这就影响了学生对整本书结构与写作主旨的理解。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观看引言内容,帮助学生对书籍的封面、目录、引言甚至是插图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尚未开始阅读的情况下发散思维,形成对书籍的初步认知,甚至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有助于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质量。
三、结语
整本书阅读是拓展型任务群中的重要内容,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经典书籍,从而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文学常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领路人,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落实阅读指导,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制定阅读计划,由此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洁.基于整本书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4):87-88.
[2]江连芳.基于整本书阅读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02):136-138.
[3]袁平霞.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04):77-78.
[4]沈惠玲.基于整本书阅读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1):67-69.
[5]陈星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课外语文,2020(28):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