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沉浸式吟诵教学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许少兰

潮州市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

小学古诗文吟诵教学当前仍存在教师认识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和学生兴趣不浓的问题,本文在实践中探求通过多维度措施开展沉浸式吟诵教学,从“专业化打造、融入性教学、情境化体验,互动式探究、实践性表达”五个方面形成具有实施梯度的“开启-引导-推动-激活-深耕”的明晰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古诗文 沉浸式吟诵教学 实践研究

正文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文往往因为其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显得较为晦涩难懂。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沉浸式吟诵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学生进行古诗文吟诵的美妙声音沉浸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中,达到对古诗文的深入理解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鉴赏能力和古诗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本文将探讨小学古诗文沉浸式吟诵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期为小学古诗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分析现状,梳理问题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古诗文吟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教师对古诗文吟诵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对吟诵的正确认识,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背诵或朗读,而忽略了吟诵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二是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侧重于对字词和句意的解释,朗读方式大多不讲章法,与现代文朗读方式相似,缺乏节奏感和韵律美。忽略了学生对古诗文整体感受和艺术价值的理解缺乏对古诗文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的关注,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三是学生缺乏兴趣。由于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与现代汉语相差甚远,加上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实践创新,优化教学

基于现状分析可知,小学古诗文教学存在教者无章、学者乏趣的现象,如何扭转现状,让古诗文教学更深入学生的内心?笔者提出了沉浸式吟诵教学的创新方法。《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意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心理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面笔者将从专业化打造、融入性教学、情境化体验、互动式探究和实践性表达中谈谈如何开展沉浸式吟诵教学,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专业化打造,开启沉浸式吟诵

教师对古诗文吟诵的认识不足,是古诗文吟诵教学实施最大阻力,只有强化学习,打造吟诵专业化教师队伍,方能更好地开启沉浸式吟诵教学之门如通过集体培训、外出培训或线上培训等方式,参与吟诵专家的专题讲座、课程学习、课堂教学观摩等,加强教师对古诗文吟诵的了解,提高教师的吟诵技能吟诵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多种形式的古诗文吟诵活动,如诵读表演、诗教微课等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增强教师古诗文吟诵的掌握和研究的力度

(二)融入性教学,导向沉浸式吟诵。

在古诗文教学的第一节课中,往往需要找到教学契机融入吟诵规

律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初步认识吟诵的基础上学会吟诵的最基本规律,即“依字行腔,平长仄短入声促”,产生对吟诵的好奇和兴趣。第一是对比融入。如教学古诗《浣溪沙》伊始,可先让学生用平时的朗读方式朗读全诗,再播放用吟诵规律诵读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对比读法的不同,在学生的对比中会发现,吟诵读法更趋向于音乐性,有节律有旋律,听起来比较好听,以此来掀起学生第一层吟诵的心波,从而产生对吟诵学习的兴趣。第二是微课融入。利用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快速了解吟诵是什么,吟诵的读法规律,进而知道普通话四声中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入声是古音,吟诵时要读得短促,更显古诗词的韵味。第三是示范融入。通过教师示范吟诵,让学生沉浸在平仄长短高低的声音中体验吟诵的快乐。

)情境化体验推动沉浸式吟诵。在古诗文吟诵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古代文化氛围,如播放古琴音乐、展示古代服饰等营造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的场景和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意境中,在吟诵中想象体会,推动沉浸式吟诵的高潮。例如,在教《春晓》一诗时,配合关于春的背景音乐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边吟诵边想象:“处处”读得高,有一种惊喜之情;“闻啼鸟”读得长,感受到春天的早晨,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不断;“知多少”读得又长又低,从内心沉浸式地深入感受春天的气息。

互动式探究,激活沉浸式吟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提出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对于浅层的理解,可采用1+X”互动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诵读-探究-感悟--诵读”的闭环式学习活动,实现对古诗文字面理解到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的感悟。例如,在教《登鹳雀楼》时,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诵读古诗,借助注释、资料自行探究,再从吟诵的平仄高低长短中深入体会,进而全班交流分享,再度吟诵全诗,让学生深刻感悟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所看到的景色和所感受到的壮志豪情。

对于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探究方式。如教学《寒食》时,通过仔细聆听吟诵录音,组织1+3”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反复吟诵全诗,分工探究诗的押韵和高低长短读法,感受声音的含义充分体验吟诵的音乐性和韵律美。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到全诗的押韵α具有发音开阔的特点,从而体会其给人带来的单纯开朗的感觉,感受到寒食节一派祥和的气氛;从“蜡烛”“入”这些读得短促的入声字中,感到诗中赞美君王在寒食节这一天体贴臣民,恩惠及众的善行美德。

)实践表达,深耕沉浸式吟诵。沉浸式吟诵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深层的内化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追求,同时也是对学生吟诵表现的评价和反馈,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通过配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对于喜欢诵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个人或小组展示配乐吟诵的小节目,表达她们沉浸于古诗文吟诵的享受情绪;喜欢表演的同学,可以通过创设古诗文中的场景和情节,让学生展示吟诵魅力,让他们以沉浸式表演再现古诗文的情感和意境。在教《游子吟》时,组织学生表演游子远行的场景和母亲送别的情节,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感表达。教学文言文《司马光》时,让学生结合生活表演“群儿戏于庭”的境和司马光砸缸的景,边吟边演,像一出完美的音乐剧,有趣生动的实践性活动,是学生对文言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和自己阅读情感的表达。

束语

小学古诗文沉浸式吟诵教学的创新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更好地优化了课堂教学。通过专业化打造,提高教师吟诵认识,开启沉浸式吟诵之路;通过融入性教学,在古诗中渗透吟诵技巧,引导学生打开沉浸式吟诵之门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情境中吟诵,感受声音的含义,加深理解;通过互动式探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推动沉浸式吟诵之行;通过创设实践性活动,丰富学生所学所感的表达形式,深入促进学生体悟古诗文的意境和内涵,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深耕沉浸式吟诵之田沉浸式吟诵的创新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些创新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沉浸式吟诵教学将会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