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视域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减量加质”
正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素质教育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意义。“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深刻改变教育现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而全面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给学生一个更好、更全面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英语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减量加质”地设计英语作业,用“质”战胜“重量”的传统作业。
1立足单元整合,统筹设计作业
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要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2022英语课标”)为依据,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材为根本,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实现作业育人功能的新转向为价值追求,通过单元内部分内容整合、整个单元的整合、跨单元整合、跨年级整合四种方式,进行整体设计,保证作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避免作业出现“各自为政”现象,强化作业整合。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对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会的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各个板块内容、词汇、句型、阅读等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设计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单元作业目标,使学生通过单元形式的作业,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升华英语语言技能,培养英语思维品质,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例如,四年级上册“Unit2Shopping(第二单元购物)”,在单元大主题“Cultureoflove(培养爱心)”的引领下,运用纵横交错思维法统筹设计作业。纵向上,每一个课时分别设计了体现思维进阶和学习能力提升的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迁移性作业。横向上,不同课时创设了不同时段购物活动的系列情境,如选购玩具、小偷乘机偷窃、Mocky利用脚绊倒小偷等情境。这种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化零为整,凸显主题,统筹整个单元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基于语篇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
2基于学习差异,设计层次作业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每个学生之间存在学习差异性。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学习之间的差异,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的前提。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小学英语作业时,要“立足于‘学生立场’,从‘学生视角’出发,把握学生具体学情”,采取分层次设计作业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练习提高英语综合素养。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根据课堂检测,将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学习基础好,认知能力强,学习的自觉性普遍较高,他们适合更有创造性、主观性的作业,可布置一些需要综合能力较强才能完成的作业。B类学生基础相对扎实,学习意识相对明确,大概占到全部学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他们适合布置紧扣语法的基础类练习题和相对简单的写话作业。C类学生在班上属于少数,他们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意识和学习基础都较弱,完成作业速度慢,甚至有时不能完成作业。对于此类学生,应降低要求,布置一些相对基础的客观性作业,习题要少,内容要精,紧扣课堂,起到复习、巩固和适当创新的作用即可。
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5MyThings(第五单元我的作品)”,以“Mythings(我的东西)”为主题,故事以Mocky到Ken家做客为线索,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A类学生:背诵故事,用配音趣解故事,向班上同学介绍自已的家庭成员及家庭的物品。B类学生:看图复述故事、表演故事,在小组内介绍朋友及其物品;C类学生:熟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自主表达物品的所属关系。这种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内容合理的梯度作业,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爱我所爱”“对号入座”,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完成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喜悦,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作业设计“从重‘量’走向重‘质’”的根本性转变。
3依托生活实际,设计实践作业
英语是一门用来交流信息的语言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书本上抽象枯燥的东西变成具体并有趣味的实践性的东西,培养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设计小学英语作业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包含自然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的生活经验,尽可能设计一些富含生活元素的实践性作业,提升作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探究之旅,并促使学生积极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授学科类英语单词之后,教师链接学校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MakingSchoolTimetable(制作英语课程表),并提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尚未学过的学科英语单词时,可通过查字典或请教他人的方式予以解决。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实现了学习的有效延伸。在教授学校规则之后,教师又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制定学校规则英语提示牌。这样的作业题,既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参与感与代入感,从而更有动力、更有兴趣地去完成作业,而且还能够使作业不再是机械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体验活动。可见,设计实践性英语作业,有助于更好地将课本内容延伸到生活,促进学科间配合和课内外结合,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多样化。这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学生作业压力,还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
结语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教师要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秉承一颗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炽热之心,优化作业形式,让作业内容精彩纷呈,为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供更加丰富、宽阔、充满趣味的平台,让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在实践中能真正“减量加质”,让教育回归本质。
参考文献
· [1]张娟.浅谈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2022,(18):134-136.DOI:10.16723/j.
· [2]叶向荣.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策略[J].亚太教育,2022,(12):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