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彦文

城固县第三中学 陕西省 汉中市 72321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教育事业而言,“双减”政策的推行,更是促进了教育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革力度,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语文;有效课堂

正文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教师应认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和较重的课业负担,而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有着重要作用。

一、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语文有效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保障其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上,教师不会过于关注教学进度,而是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上,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其能够主动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自主探索语文知识。

(二)培养创新能力

构建语文有效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中,教师能摆脱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提升核心素养

构建语文有效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中,教师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更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旨在引导学生成为思想独立、道德高尚的新时代青少年。这一点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

1.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率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满堂灌”“满堂问”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与这一课文相关的视频、音乐等素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意境之美。随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常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是否适用于文章中描写的情境?”引导学生对作者描述的情境展开讨论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的理解。

2.利用小组合作,营造学习环境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时,教师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内学习,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在小组内简单介绍课文内容。随后,教师设计问题:“文中写出了怎样的西湖雪景?”通过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并结合实际情况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有效课堂

1.立足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标示出来,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思考“我的叔叔”指代的是谁?他是不是还单身一人?这个人生活在怎样的家庭?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的引导,能有效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设置情境化问题,激发思考讨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化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仍以《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发展的?于勒在小说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价值取向。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小说主要通过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认为作者通过叙述的口吻,展现了“我”一家人对于勒的情感变化。也有的学生认为通过于勒在船上与“我”相处时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于勒这一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关心。这些分析和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进行角色表演,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内容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角色,完成语言训练。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先生”询问“我”的学习时的关切语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些语句内容再现藤野先生与“我”的对话场景。最后,由教师对表演内容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熟悉了课文中的相关描写语句,同时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有效课堂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提升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性。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随后,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愚公精神的视频内容,依此设计如下引导问题:“同学们,愚公移山是不是一种愚蠢且劳而无功的行为?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留出合作学习的时间,学生在小组内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组内统一观点后,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表观点。这样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深度教学,学生由此理解愚公精神的核心价值和真正含义。此外,教师可以将这些讨论内容融入课文讲解中,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真正感受到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为达成“减负提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工作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重点在于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解决现存问题,提升整体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打造全新的有效课堂,使学生能够在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约翰·杜威.杜威教育名篇[M].赵祥麟,王成绪,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