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应该如何建设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邱玉琳

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中心幼儿园 342614

摘要

在幼儿园阶段,游戏化课程的建设尤为重要,因为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发展技能和形成基础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通过游戏化教学,幼儿可以以更愉悦和积极的方式参与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游戏化课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创造力、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

正文


前言: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游戏元素巧妙结合,幼儿园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参与度。所以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同时新课程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茁壮成长。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生活化游戏化。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活动也应以游戏活动为主,游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一)固定化的教学模式

就目前幼儿园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而言,大部分教师仍侧重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僵化的教学体系和僵化的教学氛围极大地制约了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衡量。这种模式不仅不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限制了幼儿的自然发展。再者,在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极易意识不到以孩子为中心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1]

二)五大领域内容渗透不到位,追求单一目标的达成

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五大领域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他们可能过于关注某一领域的目标,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重要性。这种狭隘的视角导致课程内容在多个领域间的渗透不足,无法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此时,教师可能只关注游戏与某一特定目标的结合,而忽略了游戏作为全面发展的途径。这种局限性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单一化,无法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多元需求。

、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的方法

)明确游戏化课程的建设方向和内容

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游戏化课程建设能力和开发能力,才能将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主要的教学模式,建设科学合理的游戏化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进而建立完善的游戏化课程体系,将幼儿园的特色融入其中。

教师也要注重游戏的生成性、生活性等方面,并且要保证游戏材料投放和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游戏的实际开展情况,及时改进游戏中的不足之处,相应地优化游戏内容同时需要避免在对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评价时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或评价内容脱离幼儿实际。比如,教师在开展花灯”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线下或线上观看花灯表演,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红色和绿色的饮料瓶、即时贴及小棒等材料,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制作花灯,并利用自己制作的花灯尝试进行花灯表演。开展这种具有生活性的游戏,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2]

二)引导开展体育游戏,增强幼儿身体素养

在幼儿阶段,教师除了要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行培养之外,还需要适当地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进行强化。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开展户外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在愉快地进行户外游戏玩耍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对自身的身体素养进行提升。

例如,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开展时,可以为幼儿建设一个“趣味接力”的体育小游戏,这个游戏的主要开展方式是:幼儿教师按照班级幼儿的人数将他们均分为四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接力棒,然后让四个小组在园区的跑道上按照一定的距离进行站立等待,由第一个幼儿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向前传递,第一个完成所有幼儿接力传递的小组作为胜利小组。在这个过程当中,幼儿教师不仅将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学内容为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开展,还将游戏化的理念融入了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地进行了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建设同时,增强了幼儿的身体素养

三)科学开展合作游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幼儿在家中都是唯一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比较受到家人安爱护,也较为缺乏缺少与他人一起展开合作的机会。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进行游戏化建设的过程当中,科学地将一些合作意识培养的内容融入其中,通过为幼儿开展合作游戏的方式,有效进行有效化课程建设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3]

例如,幼儿教师在进行动手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为幼儿分发一些工艺品制作的原材料,并且让幼儿自由地组成合作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运用教师所分派的工艺品制作原材料,共同制作一个工艺品。在每个小组完成制作过后,教师可以对幼儿们说一些“小朋友们真棒呀!能够一起完成这么好的作品,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小小工匠。”等鼓励性话语,使小朋友们不仅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他人之间进行合作、互助的快乐,还能够在结束之后领略到合作带来的力量,促进幼儿在游戏过程当中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把游戏化课程融合到区域活动中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的是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发展。将游戏化课程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可以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参与游戏化的区域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创造力、合作精神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促进其全面发展。

幼儿园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来组织区域活动[4]。比如,通过设立游戏关卡、解谜任务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在角落游戏区域,放置多样化的益智玩具和手工制作材料,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实践。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当游戏引导者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总之,在幼儿园中实施游戏化课程建设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通过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幼儿园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收获知识、情感和友谊。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符合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玲. 试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 成才之路 2022 000(004):101-103.

[2] 崔澜骞.解析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2019(09):30-31.

[3] 杜继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408.

[4] 李玉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208-2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