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田园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田园课程;开发
正文
前言
田园课程顺应了儿童的兴趣与现实需求,可以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在田园课程的实施中,老师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田园气息的活动环境,给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真实、自然、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进入到活动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感受,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有好处的。
一、开设田园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田园课程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探究大自然。对田园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开发与利用,使儿童更多地接触自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萝卜大变型”、“会跳舞的蔬菜”等游戏,使孩子们对植物有更多的了解。老师们还可以收集一些稻草和蛋壳,把它们放在活动区,让孩子们用这些东西来进行创作,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有利于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在田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和同伴一起进行讨论、合作,这可以促进他们形成乐观、勇敢、主动地克服困难的品质,了解礼貌和友善的重要,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技巧。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上,培养儿童的良好的性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全的个性发展。
二、幼儿园田园课程开发的实践
1.走进自然世界,促进身心健康
田园资源中所包括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有当地的自然环境。美丽清新的大自然能让幼儿体验到原始自然的美好,自然界有潺潺流水,有依依鸟鸣,有鲜妍的鲜花,这一切都能带给儿童对美的享受和幻想,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新鲜的空气或是柔和的太阳都能让小朋友们在大自然的拥抱中得到锻炼,舒展身体,体验自然的魅力。所以,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亲近自然,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在树林中,老师们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来引导幼儿认识树叶。幼儿园的老师让孩子们到森林中去捡拾树叶,然后指出树叶的根茎,画笔在纸上描绘出树叶的形状,将树叶的名字写在白纸上,并将叶子保存起来。透过认识树叶,小朋友能知道有关植物的知识,也能充分实现“以我为主”的游戏过程,让幼儿对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大自然材质的特性,去发掘其自身所具有的美,促进审美感觉的形成,为艺术审美打下基础。
这种游戏的安排,既可以让幼儿在接近大自然的活动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温暖的阳光,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缓解他们的压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自然中有草有树,有花有果,丰富的场景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儿童思维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学习的启蒙阶段,它对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田园资源可以极大地训练和提高儿童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有好奇心,才能驱动幼儿对新事物的不断探索,让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自发地产生探究的兴趣,才能促使儿童进行持续的思维与探究。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儿童的自主性常常受到教师的制约,其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很多老师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确立以引导为导向的观念,站在儿童思考的立场上,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巧手小木匠”的活动,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开始之前想象出自己想要做的东西,然后向老师求助,为自己寻找适合的材料。本次活动以自然材质为主,因此,幼儿对自然材质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材料低碳环保,其本身就具有审美意义,通过对自然素材的观察,幼儿也能获得创作的灵感与动机,使其体验自然之美,与题材相吻合。另一方面,自然材料是从大自然中提取出来的,符合幼儿亲近自然的本性,更能让孩子们去探究材料自身的审美特性。同时,自然材质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可以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审美表现空间。对孩子们而言,让他们自己去搜集素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要比老师直接给他们提供素材要有趣得多,也更有魅力,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去完成艺术创作。把孩子带到自然之中,让孩子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种体验中,让孩子们对自然产生一种热爱和渴望,通过使用自然素材来进行美术创造,从而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3.组织参观活动,了解本土文化
组织参观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当地的文化,也可以透过参与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例如,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参观是非常适合儿童的,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文化魅力。幼儿也许听不懂参观的内容,但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收获知识,还能燃起他们心底的热爱。参观结束后,也可以用摄像机把参观的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想,这种录制方法能让幼儿对活动有更深刻的印象,让活动的生活根植于心,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内化于行。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这也是一种传承,它能让孩子们对家乡本土文化产生一种自豪感,为未来建设美好的家乡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力量。
4.家校合作,家园共育
第一,请有经验的家长到幼儿园给孩子们做科普。父母可以给孩子总结、传授一套实用的俗语,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霜打片、雹打线”、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等,也可以给孩子们讲解一下种植方面的小窍门,既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农民叔叔的深刻的经验知识,我们教师也能从中得到学习。
第二,组织幼儿父母利用闲暇的时间,带孩子们回归大自然,开展登山,野炊,露营,写生,远足活动。在与家长的亲子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去体会田园的风景,从而得到一种美的体验。在庄稼成熟的时候,一些孩子甚至会去田里采摘蔬菜,体验丰收的喜悦,加深对大自然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黄碧玲.了解儿童认知发展,陪伴儿童健康成长——基于皮亞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家庭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20(15):60.
[2]傅丽君.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实践研究[J].教师,2021(26):2.
[3]王丽霞.“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探索[J].情感读本,2020(8):39.
[4]林琬婷.追寻田园的乐趣——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速读(下旬),2021(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