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野下乡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基层传播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媒体融合;乡村生态文明理念;基层传播路径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家逐渐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内容,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人员及物资支持,加大农村环境改善力度。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为国富民强提供重要保障[1]。乡村是覆盖面积最为广泛的基层组织,其中充斥着丰富的生态文明资源,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群众日常生活,同时与乡村风土人情、邻里关系以及乡贤文化存在一定联系,从而构成相对完整的乡村生态文明系统。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基础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针。所以说,媒体融合背景下,加快实现生态文明理念基层传播是大势所趋。
1生态文明与乡村建设的关系
由广义层面出发,生态文明指的是大众为了与当前生产需求保持一致,通过与自然、社会及他人构建和谐关系,在生态层面所做出的努力及获得的成果。生态文明和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可由一下层面得到体现:
首先,乡村建设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乡村建设不但需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经济进步与文化发展,同时需要加大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力度,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基础,全面促进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2]。假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足,乡村建设无异于纸上谈兵。
其次,本质上,生态文明与乡村建设存在一致性,无论发展方向、实现方式、目标或者路径,均具有一定相似之处,两者均以乡村经济及生态经济发展为主要原则,提升生态文明价值,构建绿色生态的乡村经济振兴模式,推动乡村经济获得发展。
2融媒体在乡村生态文明理念基层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担当
2.1促进相关法律有效实施
基层政府部门及环保组织可通过融媒体平台,借助融媒体的宣传优势,持续针对宣传模式进行创新,将广场礼堂作为基础,构建乡村文明宣传的移动课堂,由街头巷尾扩大到田间地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国家政策,诸如《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深入学习习近平乡村生态文明理念,发扬“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先进思想,重点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价值,强化法制宣传的整体效果,激发群众参与意识,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健康文明的法治环境[3]。
2.2畅通环境信息传播通道
现阶段,融媒体逐渐成为连接党群关系的重要枢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及时将最新环境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是群众了解事件发展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理性分析,帮助群众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及严重性,防止盲目判断,对于大众环保行为具有一定引导作用,促进民众形成生态保护意识[4]。另外,融媒体具备一定社会组织作用,可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由多个角度出发,构建多样性环境治理机制。
基于复杂多变的融媒体语境,群众对于环境信息的要求变得更加多样,因为掌握选择的主动权,可以将某件感兴趣的事件作为核心,让信息反馈更加及时,从而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及有效性,为环保宣传、凝聚共识、信息传播、舆论发酵及焦点讨论提供良好的媒体环境。
2.3推动全民共同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在基层融媒体的大力宣传下,能够让乡村群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及发展方针,认可并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生态文明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从而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构建完整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并持续进行优化与完善,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依据,唤起群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思想[5]。
另外,通过城镇发展可以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赋能,不仅可以提高乡村生态发展水平,同时能够激发乡村资源的内生活力,以城乡融合及城乡互补为原则,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的全新局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支持。通过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可以充分体现融媒体上传下达的作用,向上级部门集中反馈来自于不同层面利益群体的基本诉求,这也是基层政府及环保组织收集民意、了解民生、为大众解惑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群众表达心声、反应民众思想、集中国民智慧的关键所在,可以帮助群众深入了解事件始末,避免产生意见冲突,防止因意见不统一而发生过激行为,推动乡村经济和谐发展。
2.4发挥县级融媒体平台导向作用
当前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度最高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群众广为讨论的问题之一[6]。融媒体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是大势所趋,而不是对任何人意志的转移。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群众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愈加强烈,借助融媒体优势,可以为民众提供更加多样的参与路径,不仅可以丰富内容形式,同时能够使参与方式更加灵活。大众可以通过高效、便捷的智慧化平台自由发表言论,可以对事件走向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大众舆论引导使问题得到有效处理。现阶段,自媒体发展迅速,群众能够脱离时间及空间桎梏,实时获取最新环保信息,而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作用,让乡村生态文明在全民参与的环境下常态化发展。
3融媒体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理念在基层传播的路径
3.1重视对农传播
基层传播乡村生态文明理念时,为了充分体现融媒体的价值,要求基层政府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对农传播力度,由实际层面出发,帮助民众处理环保问题。首先,在媒体对农传播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支持,加速基层媒体融合进程。乡村媒体建设通常因为成本投入高、收益回报少的问题而受到限制,加之自身缺乏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无法具备独立运营的能力[7]。所以,乡村媒体发展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市场环境。其次,要求基层政府针对乡村生态媒介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基层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仍然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所以,政府应该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激发媒体参与积极性,促使更多传播媒介主动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3.2构建对农传播的复合型媒介传播格局
传统媒体应该与新兴媒体形成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的传播格局,这也是媒体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现阶段,乡村媒体不仅形式单一,并且发挥空间受到限制,因此对农传播过程中,需要快速建立复合型传播格局,推动媒体融合,整体体现媒介融合的价值,利用乡村媒介的优势,扩大生态文明理念传播路径[8]。例如,借助传统电视媒体优势,由电视台相关人员进行精心策划,制作生动的涉农宣传节目,加大生态文明传播力度,充分体现电视的媒介作用,在农村群众广泛关注的农业生产以及脱贫致富内容中融入乡村生态文明理念,为农村受众制作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电视节目,并且在节目播出时间上做出合理安排,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作息时间规律,可以让农村群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学习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而提升认知水平。
3.3积极培养社会公众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提升生态素养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应该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其次,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加大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视程度,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农业生产期间,保证化肥、农药的科学应用;政府部门持续向农民群众普及生态农业相关知识,讲解化肥农药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危害,最大程度上控制此类产品的应用[9]。最后,乡村振兴战略重视资源节约及应用最大化,由根本上避免资源浪费。由于个别农民对自然资源缺乏正确认知,所以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自身导向作用,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
政府尤其是环保部门应该重视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诸如,与学校形成合作,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及大众对于生态环保理念的认识程度,制作免费宣传课件,组织农村群众展开学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及生态素养。基层政府党组织、农村环保监督执法部门以及相关制度执行人员,可以通过组织村民集中学习或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4通过加强宣传引导,使公众重新认识乡村生态功能
时代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也在持续发展,随着乡村生态功能的深入开发,使其被更多人所认可。乡村不但是各种农产品的产地,并且能够产出各种生态产物,同时衍生出不同的生态文化。融媒体背景下,由于大众对于乡村生态功能缺乏正确认知,因此需要通过融媒体宣传,让民众重新认识乡村生态功能。随着生态涵养等乡村功能理念的提出,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10]。地域不同,乡村承载的生态功能也各不相同,不仅应该满足公众需求,同时应该具备足够的辅助性能,以满足大众特色化需求。所以,应该深入思考国家规划的整体价值,针对各地区乡村多样性功能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保证各项功能的合理应用。
4结语
基层开展乡村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活动,需要获得全民支持。不仅要求持续优化相关参与制度,完善公众监督、举报、舆论以及听证路径,全面促进健全的乡村环境法治进程,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利用移动媒体、人工智能以及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开发新的传播手段,提高媒体宣传教育水平,构建宣传环保理念的全新局面,促使公众思想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以及生命之美”。
参考文献
[1]张洛溶.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出路探寻[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6):10-14.
[2]李素梅. 基层县域如何运用生态考核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以文山州砚山县为例[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9:15-19.
[3]李生寿.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谁当家?——浅谈基层生态环保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J].环境经济,2022(16):66-69.
[4]包俊.媒体融合视野下乡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基层传播路径[J].记者摇篮,2022(05):87-89.
[5]魏宏,蒋智林.新时代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耦合作用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5):59-64.
[6]林克进.创新基层组织管理是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有力抓手——以三明大田水生态环境治理为例[J].低碳世界,2020,10(11):199-201.
[7]张亚琳. 山东省辛店镇乡村文明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1.
[8]张彦程. 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1.
[9]常凌翀.媒体融合视野下乡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基层传播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2):10-13.
[10]李沂韦,蒋智林,魏宏.普洱市镇沅县联盟村边疆基层党建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模式初探[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01):18-20.
作者简介:赵洁(1984.10—),女,汉族,山东潍坊,大学,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