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吉林省乡村老年教育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越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01

摘要

本文分别从政府层面、老年学校层面和家庭层面分析了吉林省乡村老年教育现状,进而提出了设立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将乡村老年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开设乡村老年学习者感兴趣的课程、提高乡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乡村老年学习者进行情感关怀和经济支持等对策和建议。助力推动吉林省乡村老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让更多的乡村老年人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成果。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正文


课题编号:2022年度“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022CJY10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乡村老年人口逐渐增多,他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也日益凸显。乡村老年教育作为面向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教育活动,不仅是我国老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1]

根据吉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全省总人口为24073453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994439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37.36%。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5551165人,占23.0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57224人,占15.6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5%,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3%。全省9个市(州)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在14%以上,其中比重最低的是长春市,为14.15%,比重最高的是白山市,为17.62%。农村地区占吉林全省人口的比重为37.36%,而农村老年人口占全省老年人口六成左右[2]。由此看出,吉林省乡村老龄人口逐渐增多,推动乡村老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

1. 吉林省乡村老年教育现状

1.1 政府层面

近年来,吉林省各地政府相继推出了乡村老年教育的扶持政策。

吉林省双辽市在2019年2月推出的《双辽市教育局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推动双辽电视大学分校举办“网上老年大学”,建立各级老年教育学习网点。充分发挥“市、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作用,方便老年人学习。

四平市民政局在2019年推出的《关于推动“文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构建老年教育体系,结合老年人特点,不断完善老年教育培训教材、手册,逐步建立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效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到养老机构、社区为老年人授课。要组织相关宣讲团,重点结合国学经典著作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总结提炼养生保健知识,编印通俗易懂的宣讲教材读本,让老年人在故事中领会国学思想,树立正确面对老年生活的积极心态,树立科学的养生观、保健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将学校资源向老年人开放,为老年人学习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要充分发挥各地老干部(老年)大学作用,在养老机构、社区开办大讲堂,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开设老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国学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帮助老年人提高知识储备。鼓励高校、广播电视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或“老年大学”,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养老机构建立老年学习网点,向老年人开放。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作用,积极推动网络大学建设,开发老年人手机学习软件,方便老年人随时随地学习。要充分发挥各级公共图书馆、城乡社区和养老机构内设图书室等学习活动场所作用,不断丰富图书品种,配齐配全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设施、设备,及时展示学习成果,积极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学习的氛围。

长春市在2023年推出的《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老年课堂,加大社区老年大学(社区教育学校)建设力度,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满足老年人学习、娱乐等精神需求。

吉林市政府在2022年推出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指出,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融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共享。向基层拓展和延伸,创办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教学点,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

白山市政府在2019年推出的《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

1.2 老年学校层面

吉林省乡村老年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师素质、场地设施和教育模式等方面。

首先,从课程内容方面来看,乡村老年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吉林省乡村老年学校的课程主要以文化教育、健康养生、法律法规等为主,这些课程虽然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技能,但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仍有一定差距。此外,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其次,乡村地区缺乏必要的老年教育师资。乡村老年学校的教师多为兼职或志愿者,缺乏专业的老年教育背景和经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再次,乡村老年学校的场地设施普遍不足,许多乡村缺少学校和教室。最后,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和灵活性。乡村老年学校主要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逐渐成为老年教育的新兴趋势。然而,乡村老年学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应用较少,限制了教育效果的提升。

1.3 家庭层面

吉林省乡村家庭对老年学习者的支持程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情感关怀、精神支持和经济支撑三个方面。首先,在情感关怀方面,乡村家庭对老年学习者的支持程度有待提高。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乡村家庭认为老年人应该安享晚年,不再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因此,他们对老年学习者的情感关怀不够充分,缺乏关心和关爱。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或迁往城市,导致乡村老年人独居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乡村老年学习者在情感上更加孤独,缺乏家庭的陪伴和支持。其次,在精神支持方面,乡村老年学习者缺少家庭的支持。一方面,乡村家庭对老年学习者的期望值较低,认为他们已经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不再需要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这种观念使得乡村家庭对老年学习者的精神支持不足,缺乏鼓励和理解。另一方面,乡村家庭对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了解不足,无法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导致乡村老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家庭的情感支持。最后,在经济支撑方面,乡村老年学习者缺少必要的经济支持。虽然政府和社会为乡村老年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但仍然有一部分乡村家庭无法承担老年学习者的学费、教材费和生活费用等。这导致一些乡村老年学习者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学习的机会。此外,乡村家庭对老年学习者的经济支持往往集中在基本生活费用上,对于购买学习用品、参加培训课程等方面的经济支持较少。这使得乡村老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2. 发展吉林省乡村老年教育的策略

2.1政府层面

1.政策法规方面。乡村老年教育工作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参与,包括民政、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由于缺少主导性的归口部门监督管理,导致乡村老年教育效果不明显。各级政府应设立一个主管部门,承担监督、管理和统筹的作用。同时,政府应将乡村老年教育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指标进行考核。

2.资金投入方面。首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将乡村老年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对乡村老年教育的资金支持,加大对乡村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满足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购买教育设施和学习资料。其次,政府可以结合吉林省各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当地乡村老年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乡村老年教育教学条件。如延边州政府可以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建设老年活动站,鼓励老年人发扬朝鲜族特色,传承朝鲜族文化艺术,设置“最美乡村”或“最炫文化”等奖项,对优秀的老年教育村进行奖励等。最后,政府应投入资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出面与城市老年大学或协会合作,出资让部分城市老年大学走入乡村对其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与乡村老年继续教育者进行交流,还可以聘请退休教师到乡村进行讲学和讲座,从而提高乡村老年教育的质量。

3.宣传引导方面。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乡村老年教育的宣传力度,将乡村老年教育提到战略高度,突出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各级政府应积极向乡村老年人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意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最后,政府要向社会各界加强宣传,促进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多方位教育帮扶。

2.2 老年学校层面

1.对课程设置需求。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乡村老年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优化农村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开设相应课程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例如:一些乡村老年人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深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充满感情。通过开设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课程,可以满足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另外,一些乡村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感兴趣,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养生保健课程,帮助他们保持健康。还有一些低龄老人仍然有能力和意愿参与农村生产活动,但他们缺乏现代农业的理念和技能知识,可以开设现代农业知识类课程,帮助农村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一部分乡村老年人对于传统文化、手工手艺、书法绘画、科学育儿和智能设备使用等方面感兴趣,则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设相应兴趣班,来丰富老年教育内容。

2.对师资服务需求。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村老年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首先,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城市老年大学的作用,从老年大学中抽调教师从事乡村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现场教学,保证师资团队的可持续性和规范性。其次,应公开聘请相关专家或行业优秀者以兼职身份担任专业教师,保证师资团队的专业性。最后,鼓励在校大学社团、企业行业、返乡居住的退休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担当志愿者参与乡村老年教育教学,从而弥补乡村老年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

3.对教育活动场所需求。在吉林省各村庄之间距离较远,农村老年人行动又不太便利,导致乡村老年教育机构数量少为解决乡村教育活动场所少的问题,首先,政府应联合各级学校建立“农村流动老年学校”,对不方便出门的老年学习者进行上门教育。其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老年教育”的手段,在农村设立老年教育的远程网络站点,通过网络推送乡村老年人感兴趣的课程,使乡村老年人无需离家即可观看他们喜欢的课程。最后,乡镇各类学校应利用节假日等校园开放时间、村委会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文化知识的场地为农村老人学习感兴趣课程提供便利条件

2.3家庭层面

1.情感关怀方面。应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加强与乡村老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频繁的交流和反馈,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老年的真实需求。乡镇政府可以定期组织乡村老年学校的师生老年大学等机构参观学习,以此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要关注乡村老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为乡村老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授他们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户外拓展、文艺演出等,让乡村老年人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压力,增强心理素质。

2.精神支持方面。应充分了解乡村老年学习者的需求,排除思想障碍,鼓励他们参加乡村老年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正确面对老年生活的积极心态。同时,也要向他们展示其他老年人的成功案例,让他们看到参与学习的乐趣。

3.经济支撑方面。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专门的财政拨款机制,确保乡村老年教育者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学费和购买学习资料。其次,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鼓励乡村老年教育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积极创业,以此提高自身经济水平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乡村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能被忽视的重要问题。重视吉林省乡村老年教育发展,不仅是吉林省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深入实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东北振兴的重要手段[3]。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来推动吉林省乡村老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让乡村老年学习者享受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  郜晔昕,王睿姝.乡村振兴背景下光伏扶贫发展计划[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5):87-91.

[2]  李牧航.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探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报,2023(6):84-96.

[3]  崔树义,田杨.乡村振兴的人口视角[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5):118-1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