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正文
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GXDJ2023B436
以下内容详细描述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目的、参与人员、活动形式和影响。这些活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党史学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河北省情专题调研、普法宣传等。通过这些活动,参与学生和教师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宣传非遗文化,打造文化自信。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环节。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基本路径和根本方法融入到学生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致力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本次课题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实践研究。我们深入探索和分析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融合。特别地,我们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提出科学的融合路径和保障策略。结合当前的经验,我们对这些路径和策略进行概括和提升,为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
学院始终坚守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使命,致力于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本课题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11个系的学生代表为调研对象,从“新时代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出发,对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调研[1]。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旨在构思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路径,立足当前现状和问题,探寻问题解决思路,并梳理总结当前思政教育的优秀成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红色基因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并应用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理论。通过分析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和分析。
课题将深入探讨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征、基本规律和价值目标,针对当前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推广应用。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期刊、著作、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尤其关注党的二十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整体把握当前的时代背景。
(二)社会调查法
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进行综合分析,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三)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学院不同岗位的思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结合三个年级的学生的问卷对比、各个专业和男女生之间的调查,对比研究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对策。
四、研究过程
(一)追溯红色根源,发掘红色资源
我们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积极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际,组建了“星火传承 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我们充分利用红旗渠、129师旧址、将军岭、陈独秀故居、李大钊故居、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学院青年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2]。
我们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这些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实现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狼牙山脚下的易县狼牙山镇东西水村教学点,我们为十几个留守儿童送去了慰问品,并与他们一同玩耍。我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告诉他们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不因留守和贫困而自卑,让爱党爱国的种子根植在孩子心里。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具有育人作用,更扩大了育人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二)“普法宣传”深入基层,解难题,疏民意
"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基层,积极解决难题,有效疏导民意。我们充分利用法律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广泛发动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我们综合运用互联网等多种平台,将线上普法和线下实践相结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法规宣讲、法治课堂、法律服务、模拟法庭、庭审旁听实践等[3]。
同时,我们动员更多的同学在家乡就地开展普法实践,化整为零投身暑期实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法护青春引航成长,我为青少年办实事”、“与民法典同行 建设法治家园”。通过“法治云课堂”“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互动答题”等项目,我们以“社会调研+普法宣传+送法进基层”的方式,既提高了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水平,也实实在在地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题,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的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法律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广泛发动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基层,综合运用互联网等多种平台,将线上普法和线下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我们也动员更多的同学在家乡就地开展普法实践,化整为零投身暑期实践,开展一系列活动[4]。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既提高了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水平,也实实在在地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题,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三)旧址探访,厚植爱国情怀
队员们前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石家庄解放纪念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正定塔元庄、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旧址、河北博物院党史纪念馆、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泊头市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枣强县赵陈烈士纪念馆、红旗渠、129师旧址、将军岭、陈独秀故居、李大钊故居、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等地开展了一次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5]。这次活动旨在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深入了解民情,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我们依托蓝天救援队政法分队,向当地群众宣传应急救援、灾害预防和新冠肺炎预防知识。同时,组织队员进行垃圾分类调研,推广绿色环保知识,响应现代城市建设理念。此外,我们还前往细沟村进行农产品特色推广活动,为养殖户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助力增收。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深入了解民情,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五)非遗宣传与文化自信的打造
井陉拉花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创新在文化自信的打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我们组织了“给乡愁安个家-井陉南峪见”创业创新团队以及“井陉拉花机器人”研发团队,前往井陉县南峪镇南峪村[6]。
我们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南峪村设计了特色党建墙,规划了乡愁一条街和南峪村村史馆的建设方案。同时,在南峪村文化广场举办了首场井陉拉花机器人互动演出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广泛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效益。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传承了井陉拉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通过实际行动打造了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创新之处
(一)“星火传承——红色筑梦之旅”小分队被团省委确定为全国重点小分队并在团省委所属微信公众号——“河北省学生联合会”上作为《“乡”约青春》河北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案例展示。
(二)分别获得河北省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小分队和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三)申报河北省教育厅第二十届河北省高校思政工作成果,获得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评选三等奖。
(四)丰富了育人培养模式。他们深入革命老区,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经过所睹、所闻、所为,引发思考,深化认知,有助于树立崇高的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同时,队员纷纷致力于为人民办实事、为疫情防控和家乡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五)形成活动纪录片,分别采用全景、近景、分镜、特写、航拍等镜头技巧和形式,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下来。同时,踏着歌声去寻求红色的源头,歌声与走访的历史渊源相对应,形成“踏歌溯源”的总体基调和氛围。
(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采访,亲身感受红色历史和记忆,情感升华,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建设和社会发展。
六、研究结论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涵盖“党史学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河北省情专题调研”、“普法宣传”等几个方面。足迹遍布河北省11个地区58个农村,参与学生约210人,教师约74人,发放问卷调查279份,提交调研报告66份,形成日志188篇,纪录片4部,被石家庄市日报社客户端和河北新闻网报道3次,为近千名群众提供了法律服务,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珉.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3(27):21-2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07.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刘伟.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3] 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徐进平.中外企业文化,2021
[4]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姜苏娟.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
[5] 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 李平.山西青年,2019
[6] 探析高职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实践. 刘琳.才智,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