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视域;综合实践;路径探析
正文
义务教育要求在小学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也要求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围绕综合实践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在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去传承,不断地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教学的价值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从国家层面来讲,有利于推动我过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加大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和小学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从社会层面来讲,有利于发挥学校教学载体,将课堂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既能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实践活动的辅助教学作用,实现校园、家庭、社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合力。从个人层面来讲,有利于突出小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1]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的实现路径
1、通过书写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文字占据了首要位置,文字的书写体现了人们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在小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书写汉字去了解古人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以及一些为人做事之道。在书写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摆正态度,运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让他们领会到整个书写过程中蕴含的底蕴,深入体会内在的精神和传承。在对待书写的态度方面,学生必须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同时还需要有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不管是古人的书法还是现代的练字,我们都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集中注意力,重视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更深的精神追求,进而培养自己的习惯和品质。[2]比如,无论用什么样的握笔姿势,都必须要注重手指的自然发力,做到落笔有力,而掌心不能空漏,这都是擅长书法的人充分积累的经验。同时,书法以及汉字中蕴存的精神和文化也会在书写的实践中不断地被领悟,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文化发展,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2、立足中华传统技艺开展综合实践
随着时代高速的发展,我国文化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再加上舶来文化的渗透,不断地冲击我国文化内容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西方文化的新颖性使学生更加热衷,而过多地忽视我国传统文化,从而造成了我国优秀文化的教育缺失。因此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技艺,喜爱技艺,掌握技艺,从而得到更好地传承,并喜爱传统文化。比如,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制作中国结的活动,中国结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记忆的特殊符号,它最早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经过历史长河的发展,已经转变成人们衣着装饰方面的特殊公益,包含着对中华文明的特殊情谊。中国结的发展到目前,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成为了亲朋好友相互馈赠的热门礼物,也是中国人传统审美的代表。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结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对它的历史演变和内涵都不知晓,甚至有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结。因此学校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编织中国结。首先,教师可以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国结以及它的发展历史,而后通过播放一些中国结的编织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还可以将这些视频发在班级群中,方便学生在编织时重复观看来进行学习。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根据视频中不同的编制方法,每个组编制一种,让他们了解每一种中国结编制方法后的特殊寓意。而后各个组编好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到不同的编制方法,而后几个组将各自的编法进行互换,再次进行编制,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掌握两到三种方法,也就了解到更多中国结背后蕴含的特殊意义,这样能够更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3、借助佳节突出特色开展综合实践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是情感培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在情感方面多以感性为主,这就需要小学的实践活动要在情景创设的基础上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渴望。针对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将课本内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去,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融合,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的习俗来引领学生去接触传统文化,鼓励他们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这正是传播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3]比如,端午节是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对于国人的影响意义重大。小学生本身对于端午节也比较喜爱,它不仅仅是对于我国著名诗人屈原的思念,还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因此,教师可以围绕端午节这个主题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播,将与端午节相关联的事物介绍给学生,如粽子、鸭蛋络子、艾草等,向学生讲解这些事物所代表的寓意,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包粽子、编鸭蛋络子、制作艾草包等,充分激发他们对于端午节的好奇,同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来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入理解民间习俗,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渗透入综合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充分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将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充分融入教学之中,实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学校进行充分地论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组织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不断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实施. 钱建新.教学与管理,2023
[2] 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的建构. 刘雪琴.学苑教育,2023
[3] “双减”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层次性作业的探索与运用. 张敏.新教育,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