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宋晓

三河市第八小学065201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双减;情境创设;实施策略

正文

本文系三河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3004)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宋晓

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通过有效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基于情境,激发兴趣

喜欢一件事,就会有行动的动力。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将学生的个人差异和兴趣爱好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要系统、全面地分析数学课本的内容,才能科学、合理搭建小学数学教育知识结构[1]。其实,与其他方法比较,情境法对教学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指导方式,如果仅仅依靠语言、动作和黑板上的文字是无法把一节课讲好的。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将老师的权利适当地交给学生,可以组建“学生小老师教研组”,让他们一起对数学情境教学教法进行探讨,还可以共同撰写教案,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比如,在认识钟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真实的钟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调整指针的位置,帮助他们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关系。其次,还可以使用互动教具,如钟表拼图、钟表计算器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钟表的知识由此引入这一章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将制作好的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总之,在课堂中,要对问题和事件的背景进行充分思考,尽量避开那些无关的话题,这些问题会对课堂教学和教学计划造成一定干扰,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2]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都是按照教材的要求,直接进行教材的教学,很少有前奏的导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3]。这种直接进行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理解力、数学基础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数学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他们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引入式的情境教学一方面,问题引入能够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让他们有一个过渡的时间另一方面,问题引入可以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给他们的思考指明一个方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桌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桌子的形状,并引导他们发现桌子的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其次,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问:“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或者“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cm,宽是3cm,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用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开始主动地进行思维,再根据自己的思维的结果,来进行由教师所设计的情境教学,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4]

、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技能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们总是会提到“学以致用”,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学以致用?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取得了非常好的分数,然而,当他们说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用教科书上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时,许多同学都感到非常迷茫,他们不懂得怎样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其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在情境教学中,老师要将知识运用这一环节进行渗透,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比如,在年、月、日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日历或询问学生关于生日、节假日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年、月、日相关的话题。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吗?明天是什么节日?”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年、月、日的兴趣和思考。教学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一个月份日历、设计一个生日派对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年、月、日知识。最后,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经验。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通过分享成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

结语

情境教学模式中,老师要把情境的创设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还能使他们对所学的东西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实现学以致用。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时候,老师们可以从问题情境、实践情境等方面来进行。综上所述,情境式教学不仅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合作,这样才能让情境式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和可行。

参考文献

[1]邹燕.双减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2021(2):100.

[2]温仕霞.基于双减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1):139.

[3]王莲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9):123.

[4]杨文文.实施有效情境教学缩小课堂“两极分化”一小学中段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10):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