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古诗精髓,丰厚文化素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策略
正文
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小学教育中,古诗词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要素。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由于教育模式的落后,导致古诗词教学质量始终难以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真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借用微课辅助,重视课前预习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古诗词毕竟不同于现代文章,其中有许多表达方式与现代不同。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应当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过程,但是对于古诗词而言,学生自主学习较为困难,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古诗词的翻译技巧,自主学习会遇到许多困境。针对于此问题,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微课是教育行业中衍生出的产物,其具有便捷性、图像化的特点,能够将教学内容以3-5分钟短视频的形式融入在图像式信息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并借用微课辅助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词《悯农二首·其二》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将本课时内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供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首先,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插入一些关于农民劳动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能够看到农民在太阳下辛勤播种,为人们提供粮食。之后,教师可以将《悯农》翻译为现代表达方式,让学生将其与原文进行对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锄禾”、“禾下土”等词语的含义,从而降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难度。
二、构建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体验感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情境的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情境,就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能够摆脱纯文字教学的弊端,以场景的形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缺乏情境的创设,学生只能凭借文字类信息理解知识,教师也只能以口述的形式完成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整体学习内容和氛围是非常枯燥的,并且学生很难对古诗词抒发的内容产生良好的体验感,也难以深刻感知作者抒发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的基础,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具有良好体验感的基础上开展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山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山行》,将学生初步带入古诗词的意境中。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长沙市“爱晚亭”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相关景色。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将自己带入到场景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阅读,要求自主有感情地朗读出《山行》,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之情。通过学习情境的构建,学生能够对古诗词内容产生良好的体验感,全身心地带入到情境中开展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自主学习”一词被反复提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需要注重研究的课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灌输性教学,即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自主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观性会受到明显抑制,并且会下意识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知识,对知识难以有深刻的见解和认知。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学生可能会直接记忆一些文言文的翻译规则,从而导致其学习效率持续降低。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以分工、自主、合作等形式开展学习的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认知层面等多种因素,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的小组形式,尽量保障同一小组之间学生的学情有所差异,而不同小组之间学生的学情较为均衡。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每个学生都要负责自己的工作,比如某学生负责探究古诗词的背景、某学生负责寻找关键词的翻译规则、某学生负责将所有内容汇总翻译出现代文体等等。在学生分工并完成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分别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感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最后,小组内需要对古诗词学习内容进行汇总,并在班级中展示,教师一一给予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培养,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融入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理解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无数宝贵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传承传统文化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优势学科,传统文化可以将文字形式作为载体,从而实现其弘扬、发展。在小学阶段,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还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或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在古诗词中,将其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清明》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相关视频,将学生的思绪拉到清明节下雨的场景中,让学生产生良好的体验感。接下来,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学生可以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对清明节的看法和认知。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延伸讲解一些清明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清明节也可以成为祭祖节、三月街、行清节、踏青节等等,人们通常会在清明节进行祭祖和踏青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我国节日文化有较为深刻地了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让学生加强对古诗词内容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古诗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永龙.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149-151.
[2]杜娟,王婵婵.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10):91-9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