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书法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严春莲

南康区第十一中学 邮编:341410

摘要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和艺术修养。在初中教育中,书法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书法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初中书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初中书法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从学生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就针对新课程下初中书法教学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书法;有效策略

正文


书法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受到重视。书法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法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书法教学有效策略,旨在不断提升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书法教学中积极投入其中。例如,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以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王献之练习书法》一文中,教师可借助“王羲之练习书法”这个故事来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该故事主要讲述王羲之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为了他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让他去学写字。他就趁父亲午睡时偷偷地学写字,等父亲醒来时,王羲之早已把字写好了。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书法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该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在“兰亭集会”这个游戏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各小组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展开活动。比赛开始后,各小组便开始书写作品。最终哪个小组写得最好呢?在“兰亭集会”中谁才是赢家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王羲之的《兰亭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王羲之写《兰亭序》时所处环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到王羲之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与王羲之有关的音乐或视频材料,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来激发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在书法课堂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进行《兰亭序》这一书法作品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唐代书法艺术成就和特点。教师可以从作品中找出一个字来作为重点讲解对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例如:“和”字在字形上比较舒展,其结构左右对称。“山”字则具有一个斜势,但整体却保持了一种平衡。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字,让学生明白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关于书法中运笔技巧、章法布局等内容来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书法知识。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促进学生书法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1、学生要注重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比较叛逆的阶段,由于自身年龄特征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书写不认真、不规范、不整洁等,这些都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书写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关于“写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书法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学生与中学生之间的书法比赛,让小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书法带来的快乐,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学生与中学生之间的书法比赛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升学生之间书法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后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练习书法作品,并将其作为自己展示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另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书法。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练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练习书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保证书法的教学效果。在书法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书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把每个字写得工工整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每组选出一个优秀生作为小组长,带领本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其他同学纠正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让其他同学有更多时间来进行书法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和训练。对于个别写得比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表扬他们,让其他同学看到他们进步的表现,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书写质量和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书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重心放在汉字的书写和书写技巧上,导致学生学习书法时缺乏主动性,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重心放在学生身上。例如在教授行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自己写好的书法作品拿到教室中,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上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同时在点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书法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另外,教师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对自己写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在小组之间展开相互评价。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书法教学应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从而能够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例如在教授行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公园中,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教师可以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些花草树木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然后将它们画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花草树木的图片转化成书法作品,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画好的书法作品进行书写。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合教材内容,提高教学针对性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因为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地研究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学生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中国汉字书法史》教学时,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讲解《汉字书法史》之前,教师要先将学生容易混淆的点进行区分。如在讲到“篆书”和“隶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区分。对于篆书和隶书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字体。在讲解篆书时,教师可以将篆书中较为简单的字介绍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将这些字抄写在黑板上。对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将隶书中笔画较少、比较简单的字给学生听,而将楷书中笔画较多、笔画复杂的字给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篆书和楷书之间的区别,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1、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指导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二是指导学生掌握书写技巧。在学生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书写姿势和坐姿进行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坐姿,让学生的坐姿和姿势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让学生能够端正地坐在课桌前进行写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工具,如毛笔、硬笔等,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写字。最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书写技巧进行指导,如正确的握笔姿势、笔画的书写顺序、注意事项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教师都是对学生进行示范,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学习书法时,是模仿教师的书写进行书写,如果教师的书写较为规范,那么学生的模仿也就相对规范;如果教师的书写不规范,那么学生就会进行模仿。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书法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对书法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来进行书法创作。例如在讲解“楷书”和“行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楷书是字体中书写较为规范、笔画较多、字形较大的字体?为什么行书是字体中书写较为自由、笔画较少、字形较小的字体?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书法作品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比如在讲解“行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想象自己想要写成什么样的字体?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书法作品的理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在每周一次的书法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学书法技巧,并积极和教师互动;在每学期结束后举行一次书法比赛,由学生自己出题、书写、评分。通过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书法讲座或者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书法历史和文化。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书法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当前的初中书法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兴趣不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包括注重兴趣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初中书法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初中书法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和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让初中书法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兆廷.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初中书法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23):43-44+53.

[2]莫燕萍.书法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意义与路径[J].文学教育(),2021,(11):143-145.DOI:10.16692/j.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