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高中教学;衔接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知晓,在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初高中的数学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许多高中教师在学生步入高中后,在对其进行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时,时常会忽视对其进行相应的衔接教学,这使得学生很难快速地对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掌握和应用,久而久之会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1]。为此,教师在新课标下围绕数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注意从当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解题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衔接教学。
一、对比数学教学方式,实现学习态度衔接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对比观察可知,初中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初中生数学基础知识时,多是围绕初中教材内容对其进行细致讲解,而后指导学生依据讲解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反复性练习,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总结,若是初中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学习方面的各种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学生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仅需要对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被动接受即可;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和初中教师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由于高中数学具有教学内容多以及学科教学课时少等特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多仅是对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教学,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对其他的琐碎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和思考,如此才能够和教师的讲解速度保持相同步调[2]。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学时,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扭转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让其积极地参与到对新知识的预习以及对旧知识的复习活动中,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衔接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以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三角函数》中的第一节“任意角和弧度制”这部分的内容为例,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开始前,可以进行导学案的合理布置,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大纲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将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录制成微课视频同时将其传送到学习分享群中,如此能够让学生在空闲时间内对其进行自主观看,进而能够让学生提前对终边相同的角的符号语言以及任意角的有关概念等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而后,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测试题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判断。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前检查,一方面是为明确学生对导学案的学习成果,探究其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是考察其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了解深度。在进行考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简单的测试问题,如“-280°是位于第几象限的角?110°又是位于第几象限的角?这是如何判断的?”等问题,如此能够让教师依据反馈结果调整后续的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方式。在考察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对字迹清晰认真、解题步骤标准且出错率较低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同时要在课堂中借助恰当的时机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过程中的典型,让其他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良好向上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对于字迹敷衍且模糊不清、解题过程中省略大量关键性步骤同时出错率较高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合理的教学语言说出其解题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反思中知晓自身在学习方面以及解题方面的不足,并且教师还要借助鼓励的语言引导其对有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在对学生讲解完“任意角和弧度制”这部分涉及到的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并要让学生在下次课程开始前将其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课前预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明确课下自学的价值,如此能够有效扭转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态度,让其愿意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二、解析课程教学标准,实现解题思维衔接
在教学体制改革持续性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对新课标进行深究和分析可以知晓,其中包含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学时应该遵循的有关要求和标准,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衔接教学时,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在对学生教授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前要夯实当前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要借用合理的方式或者手段转换或增强现阶段高中生的解题思维等[3]。新课标下,教师在依据教学标准、课程大纲要求、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对学生进行初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衔接教学时,要结合教学进度等多种因素进行教学结构的合理化设计,运用多种方式丰富衔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眼界的开阔以及解题思维的进步。详细的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在围绕重难点知识进行实际教学时,要将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核心,要对初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把握,要依据初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之间显著的差异性对高中生进行引导。需要说明的是,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先前学习过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拓展和补充,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高中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将初中数学内容作为课程的切入点,通过对有关知识的复习和补充,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新知识,如此能够推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以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几何教学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知晓,初中生在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几何问题多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问题的抽象性以及难度水平较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仅需要对反证法以及辅助线的做法等基础解题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便能够得出相应的答案,这使得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时认为几何知识是较为简单的一部分学习内容。但是在进入高中后,学生会发现高中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中包含了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以及球体等空间几何体,同时还涉及了向量问题以及空间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等。通过分析可以知晓,相比较于初中数学涉及到的几何知识,高中数学中涉及到的几何知识显然要更为抽象难懂,这使得学生对高中数学几何基础知识的学习难度加大了。此外,通过将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几何知识进行联系性分析可以知晓,由于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的几何知识较为简单、基础,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高中阶段的几何教学时,教师难以将初中知识作为相应的教学辅助,这使得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了。为此,在进行衔接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公式的深入讲解,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考初中知识利用向量法对空间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证明,引导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变固有思维,学会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决抽象的几何难题。如此有助于促进学生解题思维的进步,让其能够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各种数学难题。
总的来说,新课标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衔接教学时会对多个层面的内容进行涉及。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现阶段高中生在对高中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的适应情况,要以此为基础进行具有科学性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如此有助于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理解和积累。
[参考文献]
[1]陈建文.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考试周刊,2021(45):66-67.
[2]蔡俊杰.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试题与研究,2022(16):166-168.
[3]张倩,倪金根.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问题设计——以“绝对值”拓展教学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4):106-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