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历史大单元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正文
前言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单元教学中采用情境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目前,初中历史课程正处于改革转型时期。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加强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历史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这一环节可以采取故事引入法、对比法和问题引导法等。比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与抗美援朝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小故事引入,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想要在朝鲜半岛挑起战争,而当时的中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于是毛泽东主席下令抗美援朝。然而在当时美国却没有退缩,反而还向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是因为我国当时国力有限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都比较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环节中。再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文字材料等,然后提问:“这是什么运动?”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然后教师可以将图片、文字材料等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做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国历史上其他的农民起义有什么区别?”此时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很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书籍、文章等。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内容,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行系统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而历史时空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时间观念,即指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系统地分析;二是历史空间观念,即指学生能够从宏观和整体角度对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把握。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世界古代文明》时,教师可以从时间维度上来设置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分别处于哪个时期?通过这种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不同时期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认识。
三、关注历史发展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得出客观正确的历史结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认识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在进行历史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到历史发展的新变化,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搜集和收集相关史料,并对史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资料,如文献记载、文物、考古发现等,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归类。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作为自己讨论和研究的主题,并在小组讨论中对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和研究。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搜集和整理史料的能力,并将自己所搜集到的史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
四、注重对历史故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在进行历史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比如在《中国古代经济成就》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古代王朝的故事进行讲解,如在《春秋战国时代》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齐国的经济改革等,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在讲到齐国经济改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进行分析和探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讨论,如齐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经济改革?学生通过分析就能够很好地掌握齐国的经济改革内容和发展现状。
五、通过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家国情怀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对社会产生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家国情怀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丝绸之路”主题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文字来描绘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建筑、商人和货物等。在完成绘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丝绸之路”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繁荣和发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感受历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六、基于核心素养,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课本的顺序,将各个章节进行排列。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比较繁琐,甚至会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此外,教师还会将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作为课堂教学重点。由于教学重点不突出,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教学过程比较繁琐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整合。将其划分为几个大单元,并对每个单元进行整体解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教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能力等作为大单元教学目标。在这个大单元中,教师要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明确每一章节所包含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根据历史发展的顺序,将历史分为不同阶段,并将不同阶段中所包含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合。教师通过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历史知识,还能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状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七、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情境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象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生动的历史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一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引入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些特点和优势。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具体事例来分析不同国家制度特点和优势。
八、加强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将不同的问题组织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同一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出几个问题:什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之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能够学到哪些经验教训?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历史地图,通过地图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绘制历史地图,并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历史地图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这一内容绘制苏联二战时期的历史地图。在绘制完地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绘制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图中所表达的内容,了解苏联在二战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九、开展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在“中国古代各朝政治制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在不同时期政治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互动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学习历史知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交流能力。
十、重视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在大单元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的探究活动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历史问题讨论组、历史探究探究组、历史辩论探究组以及历史评价研究组。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团队合作的方式方法,学会在合作过程中分享和交流。通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来解决历史问题、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结语
通过历史大单元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渗透到历史学科中,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通过大单元教学,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运用情境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 [1]姜杰雄.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28):185-187.
· [2]陈荣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28):84-86.
· [3]肖婵.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27):49-52.
· [4]刘志丽.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设计[J].亚太教育,2023,(13):55-57.
...